- 287.16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四次月考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1-7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级部、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 )
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
2.“圣人之性”是天生“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教化无用,只能用刑罚手段处置他们。“中民之性”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由此说明董仲舒
A.从教育的角度强调“礼乐教化”B.从统治的角度强调“赏罚分明”
C.从人性的角度强调“礼法并用”D.从伦理的角度强调“三纲五常”
3.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有利于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C.为规范君臣关系提供思想基础 D.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4.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在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
A.庄子;普罗塔格拉 B.孔子;苏格拉底
C.孟子;柏拉图 D.庄子;亚里士多德
5.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曾说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一观点表明
A.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B.先实践后有正确认识
C.对格物致知的继承 D.知行是先后两个程序
6.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强调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
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
7.明代中后期的一位思想家被认为是“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下列主张与该人物相对应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理 D.严刑峻法才能治理天下
8.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此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了。这一制度的建立
A.使学习儒家思想成为做官的唯一途径
B.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上唯一的学术思想
C.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
D.有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天下
9.“在热爱艺术的人看来,这个词的含义只是新艺术的到来;在学者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研究古典文化之风的恢复;在法学家看来,这个词的含义是古代习惯法的结束。”文中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 )
A.智者运动 B.《十二铜表法》 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
10.他们热衷语言、逻辑的表面说服力,他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一种技巧,是可以传授的,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这里的他们
A.尊崇理性主义 B.坚持德知合一
C.崇尚传统权威 D.强调人的价值
11.学历史离不开特定的时空,下图A处14世纪兴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
A.使人类精神开始自我觉醒 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使“人性”开始摆脱教会束缚 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12.“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苏格拉底受审时的这几句辩辞,表明他高度重视
A.公民生存权利的重要性 B.思想言论自由原则的重要性
C.雅典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的重要性
13.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西塞罗旨在说明( )
A.讲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B.将理性主义发扬光大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14.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法语热”的实质是
A.民主共和思想受到整个欧洲的欢迎 B.它是十八世纪欧洲思想解放的中心
C.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 D.欧洲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渴求
15.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爱情和享受家庭的快乐,同时又肯定达芬奇虽一直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却一生不娶;赞美彼特拉克可以写无数情诗给所爱之人,却不卷入任何不道德的行为,也不破坏别人家庭幸福。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人文主义者
A.主张防范个人私欲的泛滥 B.号召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C.强调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D.尚未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
16.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学者卡尔.莱昂哈德.赖因霍尔德解释说:“启蒙一般来说,意味着从能够具有合理性的人当中制造出理性的人。”这两人( )
A.对启蒙运动的看法有质的不同 B.都认为人类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C.都正确揭示了启蒙运动的内涵 D.都强调道德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7.人文主义与古希腊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对“神”的否定 B.关于“人”的继承关系
C.“人神”并重 D.关于“神”的继承
18.阅读《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表》,由此可知
主要观点
思想家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思想。
伏尔泰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法国思想家侧重人权 B.他们都否定封建制度
C.他们阶级属性相同 D.二位思想家观点对立
19.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这说明
A.儒家思想导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B.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D.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
20.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由此可见,徐光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有力推广了棉花的种植技术
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21.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A.明清社会向近代化转型 B.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C.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D.儒学价值观遭受到挑战
22.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发流,靡所不备”。这使得唐诗
A.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B.博采众长,名家荟萃
C.风格迥异,形式多样 D.风格繁多,流派纷呈
23.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主要体现了汉字
A.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象形文字成为主要的形式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汉字的神韵
24.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之前查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
A.北京政府积极支持报刊业的发展 B.北京政府寻求进步
C.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成为时代呼声 D.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5.“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下列历史人物都曾经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探索救国之路而奋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B.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过解放作用 D.都主张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社会
26.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办学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B.主要培养传统儒家人才
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27.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 )
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 B.孔子的传统形象被颠覆
C.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 D.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
28.“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魏源《海国图志·原叙》)。魏源说这话是为了
A.强调“御敌”“款敌”的必要性 B.说明“御敌”“款敌”的可能性
C.阐明“御敌”“款敌”的利害关系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29.毛泽东曾谈到:“中国急需把各党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上述论述应出自于下列哪一论著
A.《论持久战》 B.《论十大关系》
C.《论联合政府》 D.《井冈山的斗争》
30.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
A.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B.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C.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D.认为资产阶级应该保留自己的立场
31.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32.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33.毛泽东说:“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江泽民也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材料中两个“伟大的工程”的共同含义是要求中国共产党
A.永远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B.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4.“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的某些部分就是对列宁主义尤其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继承、深化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
A.阐述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
C.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 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5.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B.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C.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D.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36.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此后,党和政府
A.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D.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37.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决定因素 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38.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A.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39.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0.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41.历史学家徐中约说:“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实施“211工程”计划 D.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42.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43.1970年4月26日,英国《星期日快报》评论说: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具备了投掷洲际距离的核武器的能力。此报道所评论的“成功”
A.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表明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C.使中国打破了西方核威胁 D.得益于高等教育空前发展
44.1642年,爱尔兰科学家波义耳在真空容器中发现铅弹和羽毛从相同高度同时坠落容器底部。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同时松开了左手的锤子和右手的羽毛,锤子和羽毛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他们本质上追随伽里略所开创的( )
A.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
B.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
C.严密的数学演绎的方法
D.以实验和事实来验证观点和理论的科学思想
45.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上、中等阶层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的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这种观点( )
A.由达尔文提出 B.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
C.由凯恩斯提出 D.受到了相对论的影响
46.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科技文化的全盛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富尔顿发明汽船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 D.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4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48.1769年,蒸汽机作为一项实用的发明已进入到应用阶段,后来才得到科学原理的改进和发展。而电报通信的发明是( )
A.垄断组织推动的结果 B.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
C.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 D.经验技术积累的结果
49.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经典力学B.相对论C.进化论D.量子论
50.有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说明了
A.百度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需 B.互联网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C.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D.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51.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
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 北方的强敌(契丹)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其对西北,亦复鞭长莫及,难于驾驭……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而且愈闹愈凶,几于穷得不可支持……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代的?在评价宋代的问题上,你有何认识?(8分)(请结合必修一、二、三所学到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谈谈你的你看法)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材料二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经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学”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4分)
(2)材料二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态度?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并加以说明。(6分)
(3)材料三中陈旭麓的观点启示我们学习西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6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5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亍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
——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第四次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答案(50分)
1-5CCDBA , 6-10CCDCD , 11-15CBDDA, 16-20 CBABD
21-25CABCC, 26-30CBDCB 31-35 BDBBD ,36-40DCDCD
41-45BAADB, 46-50BDBBC
二、材料解析题(50分)
51、【答案】(1)特点:理学压制人性(思想被束缚);中国理学服务于官僚体制;哲学化(思辨性);伦理道德为核心;佛道化。(4分) 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4分)
(2)观点: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
认识:若从积贫积弱角度论证,则需要从中央集权加强,冗兵、冗官、冗费,对少数民族妥协方面;若从宋代进入繁荣阶段论证,则需从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科技(印刷术、指南针的使用)、思想(理学)、文化(宋词)等角度说明。(6分)
52、【答案】(1)内容:政治:维护封建制度;文化:固守传统文化与儒家伦理。(4分)
(2)态度:否定。(2分)
说明:“中体西用”思想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利于深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中体西用”思想阻碍封建文化的近代转型,不利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4分)
(3)启示:学习西方应立足国情,尊重传统;现代化不能全盘西化。(2分)
53、【答案】(1)起因: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分)
(2)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自然科学得到发展。(6分)
(3)若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等西方文明的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
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若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54、【答案】示例:关键词:真理标准、南方谈话
主题: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
阐述:1976年,“文革”结束,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的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方谈话”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总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思想解放。
注:可选择经济:改革开放(小岗村、三转一响、经济特区、万元户)、市场经济(南方谈话、股市、互联网、入世、高铁、一带一路、共享经济)
可选择政治:中美建交、一国两制、依法治国
可选择教育文化:义务教育、希望工程、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