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 MB
  • 2021-08-25 发布

2020届二轮复习: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46张)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题型特点 ] 1 . 特点: 该题通过中外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从命题特点看:命题依纲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 答题引领 2 . 类型: 从设问看,本题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 概括 / 归纳 / 指出:特点、背景、内容、异同、措施 ( 提炼整合性 ) (2) 分析 / 说明 / 解读:原因、理由、作用、影响 ( 客观历史性 ) (3) 评析 / 评价 / 评述 / 看法:观点、事迹、目的 ( 主观现实性 ) [ 答题技法 ]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 1 . 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个人经历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 . 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 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即由什么阶级组成,代表着什么阶级的利益。 3 . 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看是否符合人民的 ( 长远 ) 利益和愿望;看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5 分 ) (2017 · 全国卷 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 544 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 对于各国贵族视为 “ 文明 ” 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 。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 ,为 “ 文身断发 ” 的 “ 夷人 ” 聚居之处, 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① 。 典例印证 [ 典例 ] 季札出使途径徐国 , 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 , 只因要出访他国 , 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 , 徐君已死 , 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②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 , 季札说 , 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 , “ 始吾心已许之 , 岂以死倍 ( 背 ) 吾心哉 ” ②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 , 指定他继承王位 ③ 。寿梦死后 , 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 , 但季札坚拒 ③,“ 弃其室而耕 ” , 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③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 “ 贤人 ” 。 —— 据 《 史记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 “ 贤人 ” 的原因。 (7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 分 ) 【 解析 】   (1) 结合时代背景评判历史人物: “ 贤人 ” 是历代儒者对季札的评价 , 为何如此评价他 , 要结合时代背景 , 从历史人物的活动中来分析。公元前 554 年是春秋时期 , 诸侯纷争 , 礼崩乐坏 ,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被破坏。孔子对现实不满 ,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由 ① 可知 ,季札不仅十分熟悉儒家礼乐,对现实政治 有自己的理解 ,而且改变了中原地区人们对江南之地落后野蛮的成见。由② 可知他十分注重 “ 诚信 ” ,由③ 可知他坚持长幼有序 ,这都符合儒家“守礼”的思想。 基于他以上所为,历代儒者都尊崇他为“贤人”。 ( 2) 历史人物的作用。作为长江以南吴国的公子 , 季札出使中原各国 , 并以其优秀的表现赢得了中原人们的尊敬。这意味着季札所代表的吴国 , 其文化与中原有相似之处 , 也就是说中原文化已经传播到江南地区 , 这有利于改变中原各国对吴国的认识 , 也有利于加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的文化认同 ,顺应了民族融合、华夏认同的历史潮流。 【 答案 】   (1) 原因: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 “ 信 ” 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 意义: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知,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 答题规则 】 规则 (1) :用历史唯物主义 ( 唯物史观 ) 进行评价 历史人物只有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才能对其做出肯定的评判;否则就会被否定。 规则 (2) :明确评价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规则 (3) :正确使用评价方法 防止以偏概全,对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辩证;要历史地评价,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 1 . (15 分 ) (2019· 全国卷 Ⅰ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源张 (1925 ~ 2014)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 “ 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 。 20 世纪 50 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 “ 工厂大夫 ” 。 真题再练 1976 年后 , 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 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 , 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 , 产生重大影响。 1989 年起他主持了 “ 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 项目 ,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 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 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 《 质量发展纲要 》 的起草和定稿工作 , 该 《 纲要 》 明确规定: “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 。 —— 摘编自方莉等 《 少壮常怀强国志 华巅犹抱济时心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7 分 ) 解析   (1) 根据 “ 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 ” 得出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根据 “ 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 得出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 “ 主持了 ‘ 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 项目 , 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 , 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 得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 , 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 , 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从材料 “ 他参与了 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 《 质量发展纲要 》 的起草和定稿工作 ” 说明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由材料 “ 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 , 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 ” 得出热爱、报效祖国;材料 “ 主持了 ‘ 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 项目 ”“ 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 和 “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 得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 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据材料 “ 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 , 影响很大 ” 说明理论与实践结合。 答案   (1) 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2 . (15 分 ) (2019· 全国卷 Ⅱ) 材料  司马相如 ( 前 179 ~前 118) , 字长卿 , 蜀郡成都人 , 少好读书 , 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 , 后辞官 , 游于梁王封国 , 作 《 子虚赋 》 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 ,因得读 《 子虚赋 》 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 筰 、冉 駹 、斯榆之君皆请 为内臣 ” 。司马相如在 《 上林赋 》 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 “ 千人唱 ,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成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 据 《 史记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9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6 分 ) 解析   (1) 由材料 “ 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 , 使邛、 筰 、冉 駹 、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 ” 得出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由材料 “ 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 , 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 得出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由材料 “ 作 《 子虚赋 》 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 ”“ 司马相如在 《 上林赋 》 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 ” 得出是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 由材料 “ 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 , 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 得出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由材料 “ 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 ,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得出文 学形式和内容创新;由材料 “ 少好读书 ,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得出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答案   (1) 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2) 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3 . (15 分 ) (2019· 全国卷 Ⅲ) 材料  郭子仪 (697 ~ 781) , 华州郑县人 ( 今属陕西 ) ,“ 长六尺余 , 体貌秀杰 ” , 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755) , 安禄山反 , 朝廷军队溃败 , 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 , 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 , 举兵威胁长安 , 郭子仪已年近七十 , 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 , 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 “ 临下宽厚 , 每降城下邑 , 所至之处 , 必得士心 ” ,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 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 , 子孙与皇室通婚。 “ 时方握强兵 , 或方临戎敌 ,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 据 《 旧唐书 》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6 分 ) (2) 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9 分 ) 解析   (1) 根据材料 “ 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 , 平定叛乱 ” 可得出其功绩之一是平定安史之乱 ,“ 后回纥受人唆使 , 举兵威胁长安 , 郭子仪已年近七十 , 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 ,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 得士心 ’ , …… 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 ” 可得出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 ,“ 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 可得出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2) 根据材料 “‘ 长六尺余 , 体貌秀杰 ’ , 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 ” 可得出身强体健 , 善于领兵 , 英勇善战 ,“ 回纥受人唆使 , 举兵威胁长安 , 郭子仪已年近七十 , 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 , 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 ” 可得出勇于担当 , 有勇有谋 ,“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 汉以还 ,勋力之盛,无与伦比’”。可见他具有政治智慧。 答案   (1) 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2) 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 满分 60 分,时间 30 分钟 ] 1 . (15 分 ) 材料  司马迁 ( 前 145 -约前 87 年 ) ,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前 126 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 。前 99 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 《 史记 》 。 预测押题 《 史记 》 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 ( 黄帝 ) ,下至于兹 …… 凡百三十篇。 ”“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 , “ 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 。 —— 摘编自白寿彝 《 中国通史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 《 史记 》 的有利因素。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 《 史记 》 的价值。 (7 分 ) 解析   (1) 根据材料 “ 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 ” 可知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 “ 前 126 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 可得出个人游历与对史学的热爱;根据材料 “ 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可得出对家学传统的继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汉武帝统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 2) 根据材料 “ 被下狱施以宫刑 , 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 《 史记 》 ” 可得出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根据材料 “ 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 ,‘ 上计轩辕 ( 黄帝 ) , 下至于兹 …… 凡百三十篇 ’” 可得出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材料 “‘ 其文直 , 其事核 , 不虚美 , 不隐恶 ’” 可得出修史的语言、核心理念为后世所推崇。 答案   (1) 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8 分 ) (2) 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 ( 任 3 点 7 分 ) 2 . (15 分 ) 材料  耶律楚材 (1190 ~ 1244) ,契丹族,蒙古国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律历、地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他辅弼成吉思汗父子期间,在政治上设立州郡长官,实行军民分治,使军政相互牵制,防止独断专行;经济上反对改汉地为牧场,保护农业,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建立赋税制度,设置十路征收课税所;文化上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开科取士以网罗人才。蒙古人南下杀戮残酷,他说以军国厉害,表陈大义,请止杀戮,保护了中原人口。 后失去乃马真皇后的宠信,直至病死。后有人诬他在相位久, “ 天下贡赋,半入其家 ” 。麻里札前去查验仅得阮琴十余、古今字画、金石、遗文千卷。元代至顺元年追封其为广宁王,谥文正。 —— 摘自许嘉璐主编 《 全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 (1) 根据材料,指出耶律楚材作为著名政治家所具有的素质。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施政的历史意义。 (7 分 ) 解析   (1) 据材料 “ 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律历、地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 得出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据材料 “ 在政治上设立州郡长官,实行军民分治 …… 文化上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开科取士以网罗人才”并结合所学得出认清形势,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据材料“蒙古人南下杀戮残酷,他说以军国厉害,表陈大义,请止杀戮,保护了中原人口”得出反对杀戮,具有民本思想;据材料“麻里札前去查验仅得阮琴十余、古今字画、金石、遗文千卷”得出为政清廉。 (2) 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角度入手;综合材料及所学得出耶律楚材的施政稳定政治,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并据材料 “ 经济上反对改汉地为牧场,保护农业,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建立赋税制度,设置十路征收课税所 ” 并结合所学得出保护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据材料 “ 文化上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开科取士以网罗人才 ” 并结合所学得出提高了儒学地位;综合材料及所学得出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答案   (1) 素质: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认清形势,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反对杀戮,具有民本思想;为政清廉。 (8 分 ) (2) 意义:稳定政治,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保护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了儒学地位;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 任意 3 点 7 分 ) 3 . (15 分 ) 材料  奢香 (1358 ~ 1396) ,彝族,自幼受到家庭私塾的培养教育,明洪武八年 (1375 年 ) 嫁给贵州宣慰使赞霭翠为妻。明初,因云南尚在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朱元璋制定了 “ 先安贵州,后取云南 ” 的战略方针。霭翠和奢香夫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归附明王朝。当明王朝远征云南时,霭翠和奢香提供马匹、粮食、通道等以助军资。洪武十四年,霭翠病逝,其子年幼,奢香开始代理宣慰使之职。当贵州都督、马皇后的侄子马烨 “ 欲尽灭诸罗,以代流官,故以事挞香,激为兵端 ” 时,奢香洞悉奸谋,安抚属下,明确表态 “ 反非吾愿 ” 。 随后,奢香赴京上诉,和平解决事端。奢香回黔后,大力宣扬朝廷威德,组织人力修筑驿路,“开偏桥、水东,以达乌蒙、乌撒及客山、草塘诸境,立龙场九驿”,先后沟通了川、滇、黔三省交通,密切了与中原和川滇各省的联系, “ 西南千古险阻隔塞始通 ” 。驿道修通后,她多次派遣儿子赴京师入太学学习汉民族文化,得到朱元璋的褒奖。洪武二十九年,奢香夫人病逝,明太祖谥封其为 “ 大明顺德夫人 ” ,并按照彝俗的风格修造奢香墓。 —— 摘编自李红香等 《 彝族女土 司奢香夫人研究概述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奢香夫人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主要努力。 (8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奢香夫人的历史贡献。 (7 分 ) 解析   (1) 据材料 “ 霭翠和奢香夫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归附明王朝。当明王朝远征云南时,霭翠和奢香提供马匹、粮食、通道等以助军资 ” 得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归附明王朝,帮助明王朝统一云南;据材料 “ 随后,奢香赴京上诉,和平解决事端。奢香回黔后,大力宣扬朝廷威德,组织人力修筑驿路 ” 得出化解分裂危机,修建龙场九驿等交通要道,据材料 “ 驿道修通后,她多次派遣儿子赴京师入太学学习汉民族文化,得到朱元璋的褒奖 ” 得出派遣贵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 (2) 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   (1) 努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归附明王朝;帮助明王朝统一云南;深明大义化解分裂危机;修建龙场九驿等交通要道;派遣贵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 ( 每点 2 分,任意四点 8 分 ) (2) 评价:结束了云南的割据局面,促进了国家统一;避免了民族冲突,维护了民族团结;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南地区的治理与开发;推动了民族文化交融,促进了西南地区文化的发展。 ( 每点 2 分,任三点得 7 分 ) 4 . (15 分 ) 材料  何泽慧 (1914 ~ 2011)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 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 年毕业后,怀着 “ 打击日本侵略者 ” 的念头,赴德国学习 “ 实验弹道学 ” 专业,并于 1940 年获得博士学位。 1946 年与钱三强结婚后,开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同年,何泽慧发现铀核四分裂现象,揭示了新的裂变模式,为裂变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1948 年回国参与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 1959 年领导成立中子物理研究室,参与了核反应堆与加速器的建设与实验, 1964 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 1973 年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其间,经她指导的研究工作和修改过的论文,不计其数。 —— 摘编自张焕乔、唐洪庆 《 纪念何泽慧先生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何泽慧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原因。 (6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何泽慧的历史功绩。 (9 分 ) 解析   (1) 据材料 “ 1932 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 并于 1940 年获得博士学位 ” 可知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求学科研经历;据材料 “ 怀着 ‘ 打击日本侵略者 ’ 的念头,赴德国学习 ” 可知科学救国的信念支撑;据材料 “ 1946 年与钱三强结婚后,开始了共同的科研生涯 ” 与钱三强的科研协作;据材料 “ 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 …… 领导成立中子物理研究室,参与了核反应堆与加速器的建设与实验 …… 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 …… 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 可知国家的大力支持。 (2) 据材料 “ 何泽慧发现铀核四分裂现象,揭示了新的裂变模式,为裂变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 可知推动世界核物理研究的发展;据材料 “ 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 …… 领导成立中子物理研究室 ”“ 经她指导的研究工作和修改过的论文,不计其数 ” 可知创建领导中国核研究机构,培养大批核研究人才,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巨大贡献,提升了中国国防力量。 答案   (1) 原因: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求学科研经历;科学救国的信念支撑;与钱三强的科研协作;国家的大力支持。 ( 每点 2 分,共 6 分 ) (2) 功绩:推动世界核物理研究的发展;创建领导中国核研究机构,培养大批核研究人才;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巨大贡献,提升了中国国防力量。 ( 每点 3 分,共 9 分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