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5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9-2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作业】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核心素养提升练 二十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0 分钟 8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1977 年 11 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 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 “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 (  ) 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 【解析】选 B。据材料“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 人”可知中共安徽省委制定的《省委六条》允许生产队实行责任制,这说明这一 文件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故 B 正确。 2.(2019·滨州模拟)1980 年,中共中央印发 75 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 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 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 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C.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 【解析】选 C。材料中中央文件放宽对农村地区生产经营的限制及尊重生产队自 主权,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等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故 C 正确。 3.下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某份文件的内容片段。据此判断,该文 件针对的是 (  ) A.农村经营方式变革 B.首批经济特区创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对外开放体系完善 【解析】选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可以适当利 用外资,扩大外资权限,扩大地方自主权,故 C 正确。 4.1984 年 10 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 11 种税种向国家 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 (  ) 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 【解析】选 C。由材料中“1984 年”“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可知,国 家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推行政企分离,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管理,A 错误;材料 中“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 11 种税种向国家交税”并没有说明减轻了企业的税 收负担,B 错误;根据材料“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得出扩大了企业的经 营自主权,C 正确;材料中落脚到企业,并未体现工人待遇,D 错误。 【加固训练】   (2018·湖南十校调研)1984 年 10 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 “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 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 (  )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B.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 C.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D.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 【解析】选 B。根据题干“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 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可知,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能够促进 市场的活跃,故选 B。 5.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 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 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 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 (  ) A.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 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 【解析】选 A。材料中“第一阶段”“第三阶段”表明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 “放权让利”“跃进到产权变革”“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反 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渐进性,故 A 正确。 6.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 (  ) A.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对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 D.我国五年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解析】选 B。“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开始于 1994 年,1984 年国企改 革全面展开,1992 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 1953 年,故 选 B。 7.1988 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 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 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 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解析】选 D。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建立,A 错误;“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这属于脱离材 料的主观臆断和程度失当,B 错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材料中并没有相关 信息,C 错误;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这本身体 现的就是对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D 正确。 8.1950 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 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 业。1995 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09 年 4 月,盐业体制改革 领导小组成立。从 2017 年 1 月 1 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历程本质上反 映了 (  ) A.经济体制的变革  B.所有制的变革 C.分配制度的变革 D.盐业自主权扩大 【解析】选 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改计划调拨 为合同订货”“食盐价格全面放开”体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故 A 正确。 9.2016 年以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对深 圳的报道数量达到 275 517 条,同比增长 133%,互联网涉及深圳检索数量超过 7 亿条。这主要是因为 (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C.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 D.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解析】选 D。材料反映国际媒体对深圳的报道数量增多及互联网关于深圳的检 索数量之多,这体现了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且 对外开放推动深圳经济迅速发展,因而引起了国际媒体及互联网的关注,故 D 正 确。 10.《国务院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指出,开发和开放浦东,主要是利 用国外资金发展外向型经济,把引进的重点放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并且从一开 始就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这反映出 (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B.浦东的定位符合全球化的要求 C.对外开放形成了由点到面的格局 D.中国开放浦东做了前瞻性考虑 【解析】选 D。由材料中“重点放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等信息,可以看出国家在开发和开放浦东时就已经给该地区定好了位,具有前瞻 性的考虑,故选 D。A 与本题无关;全球化的要求是开放,但并不是一定要该地区 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故 B 不正确;C 的时间与本题不符。 【加固训练】   2018 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 28 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 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解析】选 B。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 1992 年,故 A 错误;浦东开发标志着 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 B 正确;浦东开发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 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 C 错误;浦东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 成无直接关系,故 D 错误。 11.(2019·皖南八校联考)读下图(单位:亿美元),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中 国 (  ) A.向外商全方位开放市场 B.成为外资信赖的投资市场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萎缩 【解析】选 B。由图示可以看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外商投资呈现快速增长 的状态,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得到了外商 的一致认可,故选 B。 12.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  ) 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骤 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选 C。雄安新区对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 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要举措,故 C 正确。 二、非选择题(37 分) 13.(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产品 名称 单位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原煤公斤83.0761.03 498.04 938.0 9.2 42.1 59.5 生铁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钢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9418.1283.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1958 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 一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0 分) (2)结合你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批驳材料二中“共产主义 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这一观点。(15 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表格可知,我国的原煤、生铁、钢人均产量远低于 其他国家,可知重工业落后。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属于开放 式设问,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1)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 分) 措施: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 优先发展重工业。(6 分) (2)批驳: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3 分)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是经 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 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 (12 分)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 1979—200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上述曲线图提出你的认识,并用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解析】如果选择以 1979 年作为分析的参照,则选取 1978 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1984 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的提出、2008 年中国市场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等来分析国内外经济环 境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如果选择以 1992 年作为分析的参照,则选取 1979—1992 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2001 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来分析经济增长呈现出前期增速起伏不定,后期增速总体 持续稳定增长特征的原因。 答案:示例 1 观点: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4 分) 1979 年以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总体发展,GDP 总体呈增长发展。在 1984 年前后 面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0 年前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 出、2008 年中国市场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三个时期 GDP 波动较大, 说明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8 分) 示例 2 观点:从 1979—200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曲线图可以看出,改革开 放以来以 1992 年为基点,呈现出前期增速起伏不定,后期增速总体持续稳定增 长的特征。(2 分) 1992 年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不稳定,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处于“摸着石 头过河”的摸索阶段,人们的思想大部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 要”;1989 年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以深圳为代表的四大经济特区建立对经 济增长的促进。1992 年以后增速总体持续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十四大明确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2001 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扩大 刺激国内生产。(8 分) 可见,经济增速快慢和稳定与否与国家的政策有关,与改革开放的程度关系密切。 (2 分)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