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1 KB
  • 2021-08-25 发布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2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7讲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  )‎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 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 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 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河南既有铁官且规模大,还有多处的冶铁遗址,这体现了河南冶铁手工业比较发达,与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6·吉林质检)唐代,尚书省之下设有工部,“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工部之下又设有工部司,“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咸经度之”。由此可见在唐代(  )‎ A.尚书省是三省之中最重要的部门 B.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处于垄断地位 C.手工业行业和种类已经非常繁杂 D.尚书省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工部为当时掌管各项工程的中央机关,而工部又是尚书省的下属部门;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分工明确,各尽其责,A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显示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比较,无从得知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是否处于垄断地位,排除B。所以答案选D。‎ 答案 D ‎3.(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对某些特定商品实行专营的制度。宋人韦骧评述道:“榷财之制非古也,自汉武始之矣。……晋、魏、隋、唐以来,皆沿而为法,盖后世财用浸阔,不可一日无榷也。”禁榷制度(  )‎ A.强化君主专制是前提 B.有利于增长国家财政 C.弱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是历代王朝采用的经济政策 解析 根据材料“盖后世财用浸阔,不可一日无榷也”可知,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榷财制度的作用日益明显,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7·广东深圳调研)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解析 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不能解释明朝时期绢价下降,故A项错误;明朝工商业繁荣,私营手工业的繁荣,供应增多引起价格下降,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会制约手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会引发国内价格的上涨,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安徽合肥三模)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 按照图片所示,当地工场工人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能体现租佃关系,但是不能表明在当时“开始”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是无法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7·广东佛山调研)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 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 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 ‎ 材料中商品交换价值大必然导致货币的利用会出现变革,即纸币出现成为必然,故A项正确;坊市制度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商品交易价值大的必然,故B项错误;商品交换不等同于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在明清,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7·山东枣庄模拟)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反映出(  )‎ A.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 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 D.政府加强对商业控制 解析 材料中未涉及八股取士,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在南宋时期,与题目中明代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时期“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说明宋明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调研)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是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观念发生转变 解析 明中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突破了集市贸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江南地区出现大量的市镇交易正是其表现,故A项正确;封建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材料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市镇贸易的涌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外在表现,故C项错误;生活观念材料未提及,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7·安徽淮南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近代工业的出现 解析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是坊市制度突破的表现,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项错误;最早的纸币是在北宋出现的,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新的特点:工商业市镇的形成,农产品的商品化,白银的使用,商帮的形成等,故C项正确;明清商业革命属于中国古代,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7·安徽皖北协作区模拟)《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  )‎ A.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 C.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 解析 周秦到唐代中国城市的职能具有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的特点,材料中并未涉及市,不能得出缺少经济职能的结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可以看出城市的职能是攻守兼备,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所涉及的城市的职能是政治与军事,故C项正确;战略要地成为建造城市的一个因素,但是材料并未涉及,与强调城的职能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答案 C ‎12.(2017·新疆模拟)明代《续通考·市籴考》记载:“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由此可知,明代(  )‎ A.奉行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 B.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 C.对互市商品加以严格控制 D.设市舶司开始管理对外贸易 解析 对外开放,与材料中“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不符,故A项错误;实行官方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与材料中“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是有贡舶,即有互市”相符,故B项正确;未涉及严格控制商品,与材料中“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不符,故C项错误;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与题中“开始管理对外贸易”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福建莆田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布。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最早的纸币叫“交子”,起初在民间使用,由16位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明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受到统治者的限制,正德年间受到官方认可,嘉靖以后普遍流通。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16分)‎ ‎(2)综上,归纳影响货币变化的因素。(9分)‎ 答案 (1)特点: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形状到规范形状;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从以重量为钱名到以皇帝年号为钱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纸币的发行权从民间到官方。‎ ‎(2)因素: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国内政局、国际环境等。‎ ‎14.(2017·四川凉山调研)(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滨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世纪至13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 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朝贡体制的根本在于“它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与统治关系相比,朝贡贸易体制的根本点是靠贸易关系在支撑,实际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层次的、具有包容异质因素作用的一种体制。”‎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12分)(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解析 本小问说明,首先需要提炼观点,其次用史实说明,如观点一据材料可知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再如观点二《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答案 示例一 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7世纪至13世纪是中国的唐宋时期,唐宋时代中国国家富强、文化世界领先;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伴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人、财、物的流动,逐渐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进而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示例二 《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 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