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学艺术汇编试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汇编试题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附参考答案)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2014 北京文综,13,4 分)公元 97 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
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答案 B
2.(2014 江苏单科,3,3 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
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
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 C
3.(2014 天津文综,2,4 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
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答案 A
4.(2014 重庆文综,5,4 分)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
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
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考点二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5.(2014 北京文综,12,4 分)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答案 D
6.(2014 大纲全国,13,4 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
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答案 C
7.(2014 四川文综,3,4 分)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答案 B
8.(2014 重庆文综,1,4 分)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
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答案 D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附参考答案)
考点一 维新思想
1.(2014 课标Ⅰ,29,4 分)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
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 B
11.(2014 江苏单科,22,13 分)1885 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
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 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
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 别 命题
者 试 题
格致(自然科学)
类
龚照
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
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 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
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
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
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 分)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
(10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
答案 答案要点: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略
12.(2014 福建文综,38,20 分)(节选)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300 多年,至 1905 年被宣布废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
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
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
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 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 400 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
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
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
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10 分)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
评述。(10 分)
答案 (3)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目的:改革科举
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4)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
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
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2014 四川文综,14,10 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
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
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事件 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
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
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 分)按照这一原
则,任选上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4 分)
答案 (3)(10 分)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
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
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