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9.30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2. 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准确的是
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廷伸
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
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3.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4.下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
A.《史记·孔子世家》
B.《史记·秦始皇本纪》
C.《汉书·董仲舒列传》
D.《旧唐书·韩愈列传》
5.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
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A. “天人合一”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
C. “天人感应”思想 D.“弃恶从善”思想
6.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B.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C.理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思想内部危机重重
7.王阳明《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表明王阳明
A.强调以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 B. 不再认同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
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的开展 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
8.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则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无疑工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 D.“知行合一
9.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10.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11.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①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昆曲、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 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14. 下面两位伟人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奠基者。关于二者主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我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善至乐”的“乐”,是从道德中产生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所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A.二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B.二者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完全相反
C.二者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D.二者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15. 《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 B.强调人应具理性思维
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 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
16.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
17.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一文中评价某次变革时说:“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这次“变革”
A.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C.呼唤人的彻底解放 D.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19.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20.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C.掲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
21.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是平等的。”这一言论体现的启蒙思想包括
①天赋人权 ②理性主义 ③主权在民 ④社会契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 “牛 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段材料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3.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迫求个人独立自由 B.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D.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24.“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惊人的争论,使众多知识领域的探究重新得到评价,尤其是博物学、植物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上评论针对的是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5. 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
C.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 D.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9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7分)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6分)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8分)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讷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2)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淸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5分)
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时代背景。并说明其在绘画、书法方面的表现。(6分)
材料二 (宋代)在文学领域,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呈现出突破文体进而融会贯通的趋势;以诗文言志传道,以词曲言情游戏,在宋代士大夫的文学活动里能够各得其所。在艺术领域,不仅院体画、文人画与民间画齐头并进,各臻繁荣,张择端、李嵩等画院画家更以《清明上河图》与《货郎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佳作而闻名于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材料三 明代以前,小说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主要是读者本人的传抄和说书艺人的讲说。进入明中叶之后,印刷品取代传抄和讲说而成为小说的主要传播方式。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刻印、经营各类图书的书坊,对于小说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传播接受者的需要,或吸引更多的读者购买,书坊还推出了各种形式的版本。……文人不仅是小说的接受者,而且也是小说的传播者,他们写的那些序跋评语对于小说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小说传播出现的新变化。(2分)
28.(18分)创新是思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希腊在希波战争中获得胜利,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高峰期,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次,随着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的自然哲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导致反对旧思想方法运动的出现,这是智者学派产生的直接原因。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1) 与自然哲学相比,智者学派有何进步之处?根据材料分析智者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的旗号,以研究古典文化为掩饰,并借助古典文化去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思想。在复兴古文化的旗号下“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文艺复兴的目的是要去拥抱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法兰西诗人罗沙尔的诗句一语中的“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中国明清进步思潮与欧洲文艺复兴》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传自由之风、播理性之光、颂个体之高、求应然之真,通过广泛的传播和学习,在欧洲乃至世界发起了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资产阶级在完成自身原始积累的同时,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理念,把这些价值诉求逐渐外化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论启蒙运动在法律思想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更加深刻的思想革命”的主要依据,并指出其“更加深刻”的根源。(6分)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BDCB 6——10AABDD 11——15CDCCB 16——20 ABDDB
21——25ACDCC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9分,第 27题13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2分)
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4分)
(2) 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其主要思想观点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5分)
唐宋理学家把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高度,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观点有:“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发展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分)
(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2分)
发展:追求个性解放;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任答其中3点即可得3分)
27.(1)背景: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士人群体的形成;佛教道教的传播。
表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书法体现虚玄灵动的时风。(6分)
(2)特点:雅文化与俗文化并存。
原因:理学兴起,文人阶层壮大;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文化的普及。(5分)
(3)新变化:刊印选刻成为主要传播方式;文人点评起了重要作用。(2分)
28.(1)
进步: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3分)
背景: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自然哲学的落伍。(3分)
(2)特点:借复兴古典文化批判宗教神学、宣扬新思想。(2分)
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自己成熟的理论;古典文化影响深刻,借助古典文化有利于宣扬新思想新文化。(4分)
(3)依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4分)
根源: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