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3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江西赣州模拟)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对苏联威胁的担忧
C.福利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
D.第三产业不断兴起
解析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后,国家直接、间接与垄断资本发生关系,实现对国家经济的管理和调节,故选A。对美国而言,苏联威胁属于外交问题,B项错误;福利政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国家有权通过干预手段管理经济,C项错误;第三产业兴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下的一种重要表现,D项错误。
答案 A
2.(2018·江苏宿迁六市调研)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
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解析 里根政府时期减少国家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故选A。20世纪80年代美国仍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项错误;“减轻社会保障责任”并不是“放弃社保责任”,C项错误;材料表明缩小政府职能,D项错误。
答案 A
3.(2018·山东济宁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
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
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
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得人民有底气去花钱,故选A。
答案 A
4.(2018·山东德州期中)20世纪中期开始,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所有者逐渐退出经营第一线,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这一现象( )
A.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 B.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D.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呈现的时间是20世纪中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材料中呈现的是经营者革命,即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伴随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扩大,需要更为专业的管理者,故选B项。
答案 B
5.(2019·江苏盐城模拟)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
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 材料反映出德国既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又坚持市场经济为主体,体现了混合经济的特征,故选C。
答案 C
6.(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表反映了美国( )
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
时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3年
5.5%
47.2%
48.3%
1963~1967年
3.3%
43.5%
53.2%
A.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B.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C.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
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
解析 表格体现的是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并不能体现经济增长快慢,
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对外贸易问题,故C项错误;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而非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8·河南八市测评)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这一决议( )
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
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
解析 据题干可知,由农庄自己制定计划,使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经济计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8.(2018·江西检测考试二)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表明赫鲁晓夫并未打算扫除斯大林模式,反而不自觉利用了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
答案 C
9.(2018·豫西南示范性高中联考)1956年春,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和补充,在集体农庄改行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上述措施旨在( )
A.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B.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 据题干“按月预付一部分现金报酬,并按不同标准付给超额完成计划附加报酬的制度”信息,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
答案 D
10.(2019·山东淄博模拟)1965年,苏联陆续出台了调整农业政策的法令,改变过去每年制定一次农产品收购计划的做法,实行“固定收购,超售奖励”的制度,农产品收购计划制定后5年不变。这些做法( )
A.扭转了苏联农业落后局面
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改变了旧体制框架的弊端
D.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该法令出于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没有扭转苏联农业落后局面,故A项错误;这些做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D项错误;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
答案 B
11.(2017·山东德州调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
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解析 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农产品采购,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9·山东日照模拟)1991年,前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 )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
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
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
解析 根据材料“1991年,前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定了经济改革计上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可知,这一时期经济改革出现较为激进的行为,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苏南通调研)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调整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大变动。鉴于严重危机、冷战发生和殖民体系瓦解,西方国家普遍进行经济大调整,包括对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整,力求经济运行的有序化。通过马歇尔计划等一系列调整安排,彼此间确立较为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众多的科技项目,并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过一系列调整,西方经济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1950~1973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5%。西方经济格局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力量对比局面。——摘编自吴必康《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大调整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史相关知识,就材料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调整”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美欧地位变化角度回答;第二问从经济发展、美欧地位表现角度回答。第(2)问从国家政策、国际合作、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变动: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主要影响: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
论点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大调整获得发展。
论据
国家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
国际合作: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欧共体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
论证
结合两个以上史实论证
14.(2019·山东历城二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我国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建设方面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目录主题内容,以时序为基本标准修改并说明理由。(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明确,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概括目录主题。根据材料以“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建设”来概括,如: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其次,根据题目要求,以时间为序,对目录加以修改。如以“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苏联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为顺序进行整编。第三,根据题目要求说明理由,主要以发生时间,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
答案 示例 主题:苏、美、中三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修改:
理由:以时序为基本标准,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内容在前,其次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延续发展,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苏联进行经济改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于二战后的1949年,而且社会主义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故排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