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郑州模拟)即使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家庭副业也是合法的,夫权制也比较流行,成年儿子承担着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两个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在1978年后( )
A.阻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
B.强化了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
C.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
解析:1978年后国家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以家庭为基础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所以这种家庭的单位方式为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故D项正确。基层民主的发展推进是在1998年,故A项错误;1978年后这种这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并没有得到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信息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
答案:D
2.(2019·大同、阳泉联考)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C.经济特区的创立 D.联产承包的出现
解析:据材料“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和“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
可知该制度由民间而非政府,由自发而非计划组织,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政府推行三大改造,制定宪法确立的,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中央政治局决议的,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是由国家设立的,故C项错误;联产承包的出现由四川、安徽的农村自发的展开,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9·太原模拟)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
解析:由材料“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可知国家对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反映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故A项错误;B选项表述“私有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乡镇企业而非国营企业,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9·漳州调研)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解析:材料中商品价格由“双轨制”到“由市场定价”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我国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市场发展,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我国的商品价格变化与对外开放格局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答案:D
5.(2019·湖北模拟)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到:“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解析:根据邓小平在1984年和1990年的谈话内容的变化可以得出邓小平主张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可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答案:D
6.(2019·合肥模拟)1978—1991
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 )
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
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解析: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故A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中国电视媒体一个行业,并不能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束,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经济的运行还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故B项错误;中国电视媒体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9·内江模拟)如下图,1978—2002年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A.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成就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D.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用降低
解析:图中不同性质的企业变化是经济制度变化的结果,故A
项正确;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A
8.(2019·怀化模拟)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78年
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 645
518 942
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
190
5 680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 116
财政收入/亿元
1 132
117 254
A.产业的转型升级 B.抓住战略机遇期
C.国家政策的调整 D.主动融入全球化
解析:根据“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均出现飞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C
9.(2019·福州模拟)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 )
A.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
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
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析:据材料“十万人才下海南,在海南开始了创业,万通集团”
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 A、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
10.(2019·汕头模拟)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的“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此举( )
A.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是对国际政治深刻变化的反应
D.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解析:“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说明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故D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D
11.(2019·茂名模拟)下图是中国与日、美、欧、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可推知( )
A.欧盟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已有超越美国的趋势
B.区域集团化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全球化
C.大国间政治关系成为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关键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中国融入世界
解析:根据材料2000
年以后,我国与世界一些主要的经济体贸易量都有迅速的增长,结合所学,主要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较好地融入世界,故D项正确;“欧盟在国际经济地位上已有超越美国的趋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现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关键,故C项错误。
答案:D
12.(2019·梅州模拟)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外交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上述现象反映出( )
A.美国在当今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B.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C.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
D.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
解析:根据材料“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外交史专著,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外交史论文332篇”,结合所学,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服务中国外交发展的一面,故C项正确;中国出版美国外交史专著和论文,不能体现出美国超级大国的国际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出版美国一国的外交史著作与论文,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从2001年至2006年”,与中美建交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太原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 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17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的信息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的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成因,由材料二“1978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实行改革开放;由材料二“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 597.5亿美元”得出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得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材料二“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得出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由材料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得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材料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得出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结合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特点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答案:(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2)特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
成因: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14.(2019·泉州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
美国
中国
世界
1970
73.60%
17.38%
35.90%
1980
73.70%
19.39%
39.10%
1990
78%
26.41%
43%
2000
79.10%
36.22%
46.70%
2010
82.10%
49.95%
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解读材料,从材料涉及的美国、中国、世界城市化发展方面提炼观点,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结合相应史实对所选观点进行论述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
示例二 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过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90年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推动,提升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示例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经济危机过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