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79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川省凉山2019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24.(2017·安徽合肥三模·24)据《乐记·乐论》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该材料( )
A.明确了社会的等级关系 B.规范了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
C.强调了统治秩序与和谐 D.制定了贵族政治生活的总则
25.(2017·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二·25)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26.(2017·河南高三4月质检·26)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 )
A.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 B.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
C.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 D.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
27.(2017·福建宁德二模·26)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鞑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空间
- 9 -
B.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的优惠待遇并未实行
C.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
D.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的措施
28.(2017·福建泉州二模·26)宋朝廷敕封泉州海神“通远王”,留下“舶司岁两于通远王庙”等大量记载海外交通史的石刻。元朝敕封海上女神妈祖为“天后”,取代了通远王的海神地位。这说明( )
A.海外贸易发展提高了城市政治地位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文化交融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女性地位提高 D.政权的更迭影响民间信仰的变化
29.(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宋朝饮食习俗上出现较大变化导致“江、浙、湖、湘、闽、广”等地麦价上升,“麦一斛至万二千钱”,致当地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农业歉收导致粮价上涨 B.区域经济地理转变趋势
C.纸币贬值导致物价膨胀 D.少数民族习俗影响汉族
30.(2017·安徽合肥三模·27)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 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31.(2017·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二·24)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 )
A.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
- 9 -
32.(2017·河南高三4月质检·24)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
A.重视教化 B.心由性生 C.心外无物 D.人性本善
33.(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三·2)与李斯比较,董仲舒要高明得多,他以‘六经为指针,寻找到了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相吻合的文化形态。” 董仲舒“高明”在( )
A.鼓吹“以吏为师” B.倡导“儒法结合”
C.高举“崇儒更化” D.抨击“无为而治”
34.(2017·福建泉州二模·24)《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35.(2017·安徽合肥三模·26)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元佑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 )
A.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 B.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
C.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 D.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二、材料题
40.(2017·河南高三4月质检·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德正德以后,欧洲殖民者东来,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这就使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就废止了双规办法,一律以银代役。该年工部题准:“
- 9 -
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为始,将该年班匠(工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他们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间,中欧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16世纪前半期,英国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使英国硬币的含银量在短短的8年内(1544~1551 年)跌到接近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据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后期“一律以银代役”的原因及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市场中的金银流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11分)
41.(2017·全国Ⅲ卷高考模拟一·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弗兰克的《白银帝国》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非洲——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家,全球大概有1/3—1/2的白银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吨。而欧洲则因为参与了亚洲的贸易而获利,最终而兴起。就明朝前期的情形来说,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人均实力,中国显然已经是“世界的中心”,带动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但最终“东方的衰落先于欧洲的兴起”。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弗兰克关于白银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2.(2017·福建宁德二模·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皇帝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决采,把士大夫群体作为唯一可信赖依托的对象,固定为“祖宗家法”。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
- 9 -
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宋代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备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录取名额也大量增加,且增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股试,考中者均为“天子门生”。直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天圣八年,才亲试武举十八人。
宋人求学读书之风甚盎,北宋晁冲之《在行》诗说:“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摘鳊自李遒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宋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9分)
2018届6月月考答案
24.【答案】C 【解析】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是指明确社会的等级秩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宗庙社稷的祭祀活动,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的意思是乐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田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显现出差别,故C项正确;贵族政治生活的总则是指宗法制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 9 -
25.【答案】C 【解析】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
26.【答案】C 【解析】材料“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体现监察官选任的要求而不是程序,故A项错误;材料“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体现监察官选任的要求,与任用的对象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与加强皇权无关,故D项错误。
27.【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提到儒户不能参与考试做官,没有提到废除科举,故A项错误;“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没有体现并未实行的信息,故B项错误;“鞑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可见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故C项正确;虽然元朝儒生地位低下,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故D项错误。
28.【答案】D 【解析】材料中未涉及某一个城市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元朝用妈祖来取代通远王的海神地位,未体现民族文化交融,故B项错误;女性地位提高不符合元朝史实,故C项错误;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另抬一神(妈祖)来取代原来宋人海神“通远王”,以更好地为本朝的海外交通贸易服务,更有利于巩固元朝的统治,这说明政权的更迭影响民间信仰的变化,故D项正确。
2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饮食习俗上出现较大变化导致‘江、浙、湖、湘、闽、广 ’等地麦价上升”可知粮价的上涨主要与饮食风俗的变化有关,而不是农业歉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一些地区出现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一些地区出现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这种区域经济地理的转变趋势导致了人们种植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与纸币贬值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少数民族习俗无关,故D项错误。
30.【答案】B 【解析】永佃制盛行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史实不符,永佃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
- 9 -
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表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故B项正确;实行永佃制,土地的所有制没有变,土地仍然属于地主所有,故C项错误;实行永佃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农民没有摆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故D项错误。
31.【答案】D 【解析】在西周“工商食官”制度之下的官商而非私营工商业,故A项错误;官商的经营目的是为国家和王室服务,其确保的是奴隶制国家物质生活而非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商业的抑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可知,“工商食官”政策之下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故D项正确。
3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心弗取不出”“教使然”可知孟子重视教化,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性赖于心”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天命为性,性赖于心”与人性善恶无关,故D项错误。
33.【答案】C 【解析】“以吏为师”体现法家思想,儒生董仲舒没有鼓吹“以吏为师”,故A项错误;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不会倡导“儒法结合”,故B项错误;董仲舒高举“崇儒更化”,改造儒家思想,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故C项正确;董仲舒没有抨击“无为而治”,故D项错误。
34.【答案】D 【解析】材料内容未体现道家“无为”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臣、夫妇、父子的关系,未体现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三纲,未强调“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反映了“三纲”的人伦观念,故D项正确。
35.【答案】A 【解析】受皇命研制,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调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表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运用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的研究,故A项正确;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宋朝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宋朝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40.【答案】(1)原因:中国明代,贸易顺差使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为稳定的等价物;政府为获取更多的收入,进行税赋改革。(6分)
影响:“以银代役”政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放松了人身依附关系;加快了国内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利于商人积极拓展海外贸易并获取财富;大大冲击了人们的社会观念;有利于政府财政税赋的增加;但是白银的大量增加也会使物价上涨,一定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8分,能辩证分析且言之有理亦可)
- 9 -
(2)状况:政府重视白银的市场作用;大量金银从美洲等殖民地流向欧洲市场;欧洲国家鼓励开采金银矿,出现开矿的热潮;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获取贸易顺差;政府降低金银铸币的成色。(6分,答出三点即可)
观点:白银的大量流入逐步瓦解了欧洲封建生产关系。(1分)
分析:白银的大量流入使欧洲物价快速上涨,靠收取地租生活的封建地主财富缩水,削弱了封建势力;而新兴工商业者的财富在快速积累,资产阶级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且逐渐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4分,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得出中国明代,贸易顺差使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据材料一“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得出中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为稳定的等价物;结合所学得出政府为获取更多的收入,进行税赋改革;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和局限性方面回答,积极性从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社会观念的变化、国家财政税收方面回答,局限性主要从白银大量的涌入对物价所产生的不利之处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状况,据材料二“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他们仍然拼命挖掘”得出欧洲国家鼓励开采金银矿,出现开矿的热潮;据材料二“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得出大量金银从美洲等殖民地流向欧洲市场;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获取贸易顺差;政府降低金银铸币的成色;政府重视白银的市场作用;第二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得出白银的大量流入逐步瓦解了欧洲封建生产关系,分析主要从白银大量的涌入对封建贵族阶层和新兴工商业阶层所产生的影响回答即可。
41.【答案】观点:作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也导致白银大量流向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但最终西方世界崛起、中国衰落。(3分)
论证:①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中国的手工业品质质优价廉,因此处于国际贸易的出超地位;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白银,这成为中国大量吸收白银的原因。但是中国并未将白银转化为资本,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最终的衰落。(3分)
②
- 9 -
欧洲通过白银的流动获取了大量的资本,推动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也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相继确立;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欧洲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进入近代社会,最终取代了东方成为新的世界的中心。(3分)
因此,作者利用全球史观,从白银的流动这个角度考查了明朝时期东西方世界的变化。我们也应在赞叹明朝时期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充分意识到社会的危机,要不断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分)
【解析】从材料中白银的流动方向,总结归纳作者关于白银的观点,即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也导致白银大量流向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但最终西方世界崛起、中国衰落,结合欧洲和中国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中国衰落、欧洲崛起的观点。
42.【答案】(1)措施:重用文人担任要职;分离统兵权与调兵权:改革科举,区别对待文武官员的选拔。(6分)
(2)影响: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完善丁科举制,拓宽了社会人士上升流动的渠道;促进了求学读书之风的兴盛(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冗官、冗费局面。(3分)
【解析】(1)根据材料,由“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可得出重用文人担任要职,由“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可得出分离统兵权与调兵权,由“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备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可得出改革科举,区别对待文武官员的选拔等措施。
(2)根据上一题措施,很容易得出影响,如重用文人则可得出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对军队的管理则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而这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完善科举制,则拓宽了人才上升流动的渠道,读书之风盛行等,联系所学可知客观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形成冗官、冗费局面。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