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开封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同时用 2B 或
3B 铅笔涂黑考号对应的位置。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能答在Ⅰ卷上。第Ⅱ卷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 4 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 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2.《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在《明 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史官个人才学不同 B.史著编撰意图各异 C.史料运用方式有别 D.史著编撰体例多样
3.图 1、图 2、图 3 分别为中国古代汉、唐、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分布图。图中商业中心分 布的变化体现了
A.商业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变化同步 B.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C.黄河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发达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4.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 ( 公婆 ) 奴婢告主”
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宗法制度逐渐淡化 B.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C.伦理文化前后相继 D.身份等级固定不变
5.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 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6.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 有 6447 条,包含“舟”“船”的诗共 3313 条,包含“渔”“鱼”的诗共 2784 条,包含“莲”“荷” 的诗共 1827 条。这反映了唐代
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B.水陆交通比较发达 C.江南经济文化兴盛 D.现实主义诗歌盛行
7.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 举权。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建立了严酷的法律体系 B.参与政治是公民的义务 C.党派政治斗争较为激烈 D.公民信仰自由受到限制
8.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 ( 单位:万英镑 ) 的变化情况。这种变 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 1832 年的议会改革 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9.下表为 1800 年前后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1799 年《反结社法》
禁止劳资双方的结社对抗行为
1812 年《破坏机器法》
规定对破坏机器者处以死刑
1812 年《警戒法》
要求公众协助军队及巡警维护地方治安
1819 年《六条法令》
赋予治安法官在处理违法者方面更大的权力,进一步限制公 共集会的权利,增加期刊、出版物的印花税
A.工人阶级已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B.暴力革命是工人抗争的主要手段
C.工业化伴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D.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依然大行其道
10. 2018 年 12 月 22 日至 2019 年 1 月 25 日,由于特朗普与国会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问 题上分歧严重,无法就拔款法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局部关门 35 天,创下了美国联邦 政府机构最长“停摆”纪录。这一事件表明
A.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制约 B.总统与国会阶级利益不同 C.国会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D.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11.俾斯麦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 年因与皇帝威廉 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威廉二世解除首相职务,正式下野。根据材料可知 A.德意志君主立宪名存实亡 B.威廉二世此举违反了宪法规定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12.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与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3.1935 年,沃尔夫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说:“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 学思想的基础,它以非凡的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
、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 工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项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14.19 世纪中叶,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的穷渔疍户和失业水手铤而走险,纷纷加入海匪队伍, 海匪活动日益猖獗。鉴于清朝水师巡洋制度收效甚微,一些地方文武官员尝试与英军合 作,联合镇压海匪。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清王朝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 B.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局面形成 C.东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下降 D.地方官员热衷于近代海军的建立
15.在卷帙浩繁的近代国际法中,林则徐选择了三个主题组织翻译:(1) 国际贸易规则中的 “例禁”与“违禁”;(2) 外国商人的法律地位;(3) 战争的发动及其决定权。据此推知,
林则徐的主要意图是
A.扩大对西方各国的贸易 B.深入了解西方法律体系 C.论证海禁政策的合法性 D.适应反侵略斗争的需要
16.1907 年底,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女子纷纷设立“女界保路会”等妇女团体, 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这表明
A.清末新政改变了男尊女卑传统心理 B.20 世纪初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C.列强侵略激发了女性爱国救亡意识 D.维新变法使男女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7.1905 年到 1907 年加入同盟会的会员中,出身可考知者有 379 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 354 人, 占 93% 以上,官僚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 10 人,教师、医生 8 人,各占 2% 强,资本家、 商人 6 人,占 1% 强,贫农 1 人。据此可知,影响同盟会人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解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地位 D.阶级属性
18.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革命先驱们远不会料想到 20 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 心会被武汉所取代,更不会想到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也会发展的如此迅速。造成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 C.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D.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
19.1937 年 11 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 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 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毛泽 东的分析旨在
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B.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
C.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 D.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20.据日本战史资料记载,“八路军的斗志极为旺盛,共产党地区所有民众,连妇女、儿童 都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对付中共军队,犹如切割根深蒂固的野草,费尽力气而又 毫无成效,真正是无能为力”。这反映出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形势发生转变 C.八路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 D.全面抗战路线作用显著
21.历史上,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20 世纪 50 年代,新 中国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 这反映了建国初期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国家治理效能显著 D.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22.1941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 恐惧的自由;1947 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贫困及恐惧的自由”, 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
C.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 D.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23.下图是一幅 1954 年出版的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A.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B.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 C.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D.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24.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改变了过去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传统认识。这说 明当时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 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 D.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大突破
25.基辛格说:“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 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 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其意在说明
A. 美国需要全新的外交理念 B. 多极化和全球化相伴而行 C. 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调和 D. 美国构建单极世界不可行
第Ⅱ卷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6、27 题为必考题,每个 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8、29、30 题为选考题,考生自选一题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26. (18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国家的统一不是单凭某些政治家的个人意志,还要具备一些前提和条 件……中国古代各部族都承认他们是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祖先。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 统文化不但为中国古代的主体民族——汉族所保有,而且因其先进性为各少数民族所仰慕、 学习……但是国家每次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着具体的历史原因,以隋朝统一为例,其迅速灭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掉南朝陈国,实现统一就有着经济、政治、民族等方面的背景。
——摘编自程有为《中国古代统一的条件和基本经验》
材料二 袁世凯败亡后,北洋系逐渐分裂为三大派系,他们为个人利益而纵横捭阖, 你争我夺。北洋各系在其所占地盘自行其事,而非北洋系控制的省份,也因中央政权的软弱 而觅得更大的自治空间,对中央号令阳奉阴违……讨袁护国战争直接造成西南各省的反袁联 合阵线,(战后)其对北京政权仍时时以共同的声音发言,俨然自成势力范围,而孙中山因 从事革命斗争的需要,主动或被动与西南实力派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南北双方各自 的法统和政权。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维系统一的基本条件,并结合当时的 历史阶段特征,从经济、政治、民族方面说明隋朝实现统一的具体历史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当时中国分裂的原因。(8 分)
27. (17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仁者爱人”理念,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 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旨在解决百姓的生活,“故明君制民之产”“易其田畴,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争取民心,“保民 而王”,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等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公元前 399 年,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柏拉图就此打消从政理想, 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后来在《理想国》中提出“哲王治国”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 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 “正义”这一至善,因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然后 由公民选举 “精英”来理政,“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统治 者以哲学领导国家,以道德教化人民,以理性解决问题。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简析其对中国古代 国家治理的影响。(8 分 )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王治国”思想产生的背景。 (6 分 )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种治国思想对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现 实意义。(3 分 )
(二)选考题
28.【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8 年 1 月 9 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第一次被户籍 区分为城乡两种居民身份,户籍身份权利的色彩更浓。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 不断调整:一是放松“农转非”政策,二是探索实施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制度, 三是建立身份证制度,四是逐渐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农民有了 更多自主权,可以自由迁徙流动,可以在外地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一部分城镇基本公 共服务,少部分农村人口还在城镇落户。2002 年,我国城镇化率由 1978 年的 17.92% 提高 到 40%。
——摘编自万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其经济动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9 分)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6 分)
29. 【选修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83 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卷入欧洲冲突是“不明智的”,告诫美国人“避 免同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永久结盟”,一战刚爆发,美国国内反对军国主义同盟、中立同盟、 妇女和平会等组织便纷纷成立。大战爆发时,美国陆军仅二十五万人,且大多为国民警卫队。 当时的总统威尔逊也不敢冒在大选胜利结束以前即由于参战问题在民主党内产生分裂的危 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采取了隔岸观火的中立政策。1917 年 2 月 3 日,德国 潜艇击沉美舰“豪萨顿尼克号”,同一日,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4 月 6 日,美国对德宣战, 并无条件地站到了协约国方面。1918 年 11 月 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 而结束。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时期美国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时期美国参战的历史影响。(6 分)
30.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颖达 (574—648 年 ),冀州衡水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第 31 世孙,曾从刘焯问学,日 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唐初儒学内部宗派林立,战乱四起,儒家经典散佚,文理乖错。 贞观年间,他奉召命与颜师古等儒者撰写出《五经正义》。撰成后,太宗下诏表彰说:“卿 等博览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五经正义》对唐以 前各家著作详加考订,采其所长,舍其所短,博览群书,成一家之言。自此,经学朝着简明 和实用的方向发展,《五经正义》对唐代文化、思想、哲学、教育等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同时,“由唐至宋,明经取士,皆遵此本”。它还收录了大量重要古籍的内容,很多书在后 世亡佚,后人全赖此书才得以窥其原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颖达能够完成《五经正义》撰写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经正义》的历史意义。(6 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A 11.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C 22.【答案】D 23.【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A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26. 【答案】(1)条件:中央集权制度的推行;各民族的民族认同(或民族融合);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或儒家思想中大一统思想的影响)(4分)
原因:经济方面:当时经济重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北朝与南朝相比有较强的经济优势;政治方面:南朝门阀政治腐朽不堪,而北朝及隋政权进行了一些改革,其政权有一定的活力;民族方面:北朝后期,北方各民族大融合完成,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先进文化,北方政权国力增强。(6分)
(2) 原因: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帝国主义的侵略(或帝国主义国家对各自代理人的支持);中央集权的衰落;军阀割据混战。(8分)
27.【答案】(1)主张:经济上,为民制产,不夺民利,轻徭薄赋。政治上,内圣外王,民贵君轻,选贤与能;法治作为仁政的补充。文化上,重视道德教化。(6分)影响: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统治者;宋朝后被奉为施政准则;但较少被统治者真正实行。(2分)
(2)背景:雅典走向衰败;民主政治衰落;城邦出现道德危机;苏格拉底的影响。(6分) (3)意义:重视公民教育,提高全民素养;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德治与法治相结合。(1点2分2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28. 【答案】(1)原因:二元户籍制度的不平等,阻碍社会的进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借鉴历史和国外户籍改革的经验教训。(1点3分,任意3点9分)
(2)意义: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城乡公民权利的平等,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1点2分,任意3点6分)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29. 【答案】原因:孤立主义的历史传统;国内反战运动的兴起;军事实力的不足;威尔逊进行总统选举的需要;维持和扩大外贸出口的需要;特殊的地理位置。(1点3分,任意3点9分)
影响: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战后的国际格局。(1点2分,任意3点6分)
30. 【答案】(1)原因:家庭出身及个人渊博的学识(或经学功底深厚);统治者的支持;儒家学者的合作;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国家统一与政局的安定。(1点3分,任意3点9分)
意义:推动了儒学(或经学)的发展;促进了务实之风的兴起,为儒学复兴打下了基础;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保留了大量的古籍和史料,学术价值高;适应了大一统政权发展的需要。(任意3点6分)[来源:学#科#网]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高二历史 第 14 页 (共 8 页)
相关文档
- 高中历史第3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节2021-08-2510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2021-08-2535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2课 秦朝中2021-08-254页
- 2020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3课 两极2021-08-25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近代2021-08-257页
- 【历史】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实验高2021-08-2515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6 罗斯福新政与2021-08-25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2021-08-2511页
- 2019-2020学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08-253页
- 2019-2020学年广西南宁马山县金伦2021-08-25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