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练17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作业)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后限时集训(十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 C.中国进口货物贸易额呈增长趋势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A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表明中国逐渐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仅从上海进出口贸易情况,不能明确其在全国的地位,故B项错误;同理,上海进出口呈增长趋势,不能表明全国也呈增长趋势,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2.(2018·四川四市三模)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  )‎ A.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C.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D.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根据材料“农妇纺布”和“农民种地”可知,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不能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纺织女工”和“‎ 码头搬运工”工资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由列强入侵,中国输出原料、输入商品导致的,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殖民侵略的根本目的是掠夺原料和市场,材料主要描述中国人的收入状况而未反映殖民侵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纺织女工”和“码头搬运工”的工资高于自然经济的“农妇纺布”和“农民种地”,这促使从事自然经济活动的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化,故D项正确。]‎ ‎3.(2019·合肥检测)“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  )‎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 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C [从“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到“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道路”可知,这是在强调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C项正确。]‎ ‎4.(2019·北京丰台区检测)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对这份奏折解读正确的是(  )‎ A.希望兴办民用工业辅助军工 B.希望政府开采煤铁改善民生 ‎ C.建议增加投入解决资金困难 D.建议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 [由材料“1872年”“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可知,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希望以创办民用工业来解决军事工业燃料等方面的困难,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非改善民生,故B项错误;由材料“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可知,洋务派希望通过创办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燃料困难而非资金困难,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主张兴办民用工业来配合军事工业,并未提到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错误。]‎ ‎5.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中日战争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中日战争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 C [洋务运动经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而宣告破产,而清末新政始于1901年,故排除A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而自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的厂矿数以及资本总额比战前增长非常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厂矿的建立是“实业救国”的体现,故C项正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是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排除。]‎ ‎6.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利三十年。”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 A.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 B.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 C.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 D.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 C [材料不能体现“开始”,故A项错误;材料能体现选拔实用性人才,但是不能体现注重,故B项错误;材料中“其法为西人旧时所无者”体现了有赶超西方的心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工业立国,故D项错误。]‎ ‎7.(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检测)‎ 地区 上海 汉口 北京 安徽 芜湖 四川 长寿 吉林 黑龙江 个数 ‎3‎ ‎5‎ ‎2‎ ‎1‎ ‎1‎ ‎4‎ ‎2‎ 上表是1905-1911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 A.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 B.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C.近代工业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 D.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 [从材料“四川长寿”“吉林”“黑龙江”等地面粉厂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工业逐渐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8.(2018·保定模拟)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割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滥征苛捐杂税,这直接造成了 (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 C.工农运动高涨 D.民主思想活跃 A [材料中地方军阀“滥征苛捐杂税”,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故A项正确;材料中“地方割据对抗”,反映出中央政府权力的削弱,故B项错误;各路军阀对城市工商企业征收苛捐杂税,企业负担加重,与农民运动无关,也与民主思想活跃无关,故C、D两项错误。]‎ ‎9.(2019·长春质检)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这一协议 (  )‎ 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 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 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为了求得发展,部分企业联合起来,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是一种抵制。A、C两项在材料中难以体现,D项发生在抗战时期。]‎ ‎10.(2019·石家庄摸底)‎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英国政府这些举措 (  )‎ A.表明了英国政府认可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 B.说明英国试图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 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A [题干信息表明英国政府认可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故A项正确;此举措只是说明英国对中国货币改革态度,看不出“英国试图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等信息,故B、C两项错误;币制改革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 ‎11.(2019·山东滨州调研)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对表格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 ‎  地区 年份  ‎ 四川 陕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1942年 ‎936‎ ‎170‎ ‎49‎ ‎49‎ ‎63‎ ‎1945年 ‎2 622‎ ‎358‎ ‎221‎ ‎204‎ ‎200‎ A.为了平衡近代民族工业布局 B.国民政府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D.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 D [1942-1945年属于全面抗战时期,表格反映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是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甘肃,上述省份位于中国的大西南、大西北,说明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把大批工厂迁往抗战大后方的西南、西北,故D项正确。]‎ ‎12.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A [材料信息反映了日本控制的原本属于私人企业的民族工业,国民政府乘抗战胜利之机,将这些企业接收后并没有归还私人,而是归为了国营企业,这说明国民政府在借接收之机扩充资本,‎ 故A项正确;把国民党接受的财产归还人民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排除;国民政府的资本不等于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民族工矿企业走向崩溃,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日照二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卷入一系列争霸战争,尽管战争带来贸易与殖民上的优势,但也使国家财政出现亏空。1694年8月,一批伦敦金融家与政府达成协议:为政府提供有保障的贷款,保证军费开支;而政府允许其成立英格兰银行,并赋予其多种特权。到18世纪中叶,英格兰银行完成了从私人性质向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转变,发挥着政府银行的职能。18世纪的英国,人们将积攒的资金作为有利息的存款存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商人那里,商人随之把钱以更高的利息借贷出去,从中获利。借方多是农场主或作坊主,渐渐地,这些商人成为专职的银行家,他们的商铺变成为地方银行,到1810年至少有650家。这些银行家解决了工业化之初企业家的融资难题。‎ ‎——摘编自《论18世纪英国银行业的兴起》‎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外资银行几乎垄断了中国国际汇兑业务与国内金融市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金融和民间商业实业。19世纪末期,清廷终于认识到“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责成盛宣怀“选择殷商,设立总董(总行董事),招集股本,合力兴办,以收利权”。1897年5月,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朝廷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打破了外商银行把持中国金融的局面。通商银行在北京、烟台、重庆、香港等处设立分行,业务涉及洋行、中国商号和钱庄、少数近代企业,盛极一时。通商银行的酝酿筹设以及初期运作,成为中国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1900年,北京分行被八国联军焚毁,业务随之萎缩。民国时期被四大家族控制,受总体经济环境和战争影响,40年代通商银行已有名无实。‎ ‎——摘编自《盛宣怀:力挽狂澜打造中国人的 第一家银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格兰银行与英国地方银行的不同。(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通商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的相似点。(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评述通商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12分)‎ ‎[解析] 第(1)问,英格兰银行:根据材料一“为政府提供有保障的贷款,保证军费开支……发挥着政府银行的职能”可知,英格兰银行主要服务政府;根据材料一“一批伦敦金融家与政府达成协议……政府允许其成立英格兰银行”可知,英格兰银行在政府的批准下建立;根据材料一“赋予其多种特权”可知,英格兰银行享有多种特权;英国地方银行:根据材料一“人们将积攒的资金作为有利息的存款存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商人那里,商人随之把钱以更高的利息借贷出去,从中获利……这些商人成为专职的银行家,他们的商铺变成为地方银行”可知,地方银行由私人建立,属私人银行;根据材料一“到1810年至少有650家”可知,地方银行随着工业革命成长发展;根据材料一“这些银行家解决了工业化之初企业家的融资难题”可知,地方银行服务于工业化需求。第(2)问,根据材料一“政府允许其成立英格兰银行,并赋予其多种特权”、材料二“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朝廷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可知,二者都受政府支持,享有多种特权。第(3)问,根据材料二“打破了外商银行把持中国金融的局面”可知,它的设立打破了外商银行把持中国金融的局面,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根据材料二“业务涉及洋行、中国商号和钱庄、少数近代企业”可知,有利于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成为中国新式银行业和相应制度构建的先声”可知,奠定了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基础;根据材料二“1900年,北京分行被八国联军焚毁,业务随之萎缩。民国时期被四大家族控制,受总体经济环境和战争影响,40年代通商银行已有名无实”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难以持久充分发展。‎ ‎[答案] (1)英格兰银行在政府的批准下建立;与政府紧密合作,享受特权;业务主要对象是政府,支持政府财政。英国地方银行由私人建立,属私人银行;随着工业革命而逐渐发展起来;服务于工业化的需求。(9分)‎ ‎(2)相似点:都在政府的支持下兴办,享有政府赋予的特权。(4分)‎ ‎(3)评述:在外资银行控制中国财政经济的形势下,通商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顺应了抵御外侮、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通商银行奠定了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基础(开启了金融业的近代化);通商银行服务于近代工商业,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通商银行难以得到充分、持久的发展。(12分)‎ ‎14.(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 企业类别 国企(%)‎ 私企(%)‎ 企业 类别 国企 ‎(%)‎ 私企 ‎(%)‎ 企业 类别 国企 ‎(%)‎ 私企 ‎(%)‎ 水电 工业 ‎89‎ ‎11‎ 木材及 建筑工 业 ‎4‎ ‎96‎ 土石品 工业 ‎49‎ ‎51‎ 冶炼 工业 ‎90‎ ‎10‎ 化学 工业 ‎75‎ ‎25‎ 服饰品 工业 ‎8‎ ‎92‎ 机械制 造工业 ‎73‎ ‎27‎ 饮食品 工业 ‎23‎ ‎77‎ 文化 工业 ‎16‎ ‎84‎ 电器制 造工业 ‎89‎ ‎11‎ 纺织 工业 ‎49‎ ‎51‎ 杂项 工业 ‎6‎ ‎94‎ 资料来源:经济部统计处编《后方工业概况统计》1942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藏资料,《关于论述中国事业建设报刊资料(1936—1947)》。‎ 上面是1942年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提取观点,根据表格可以从“国家资本企业注重重工业的发展”而“私人资本致力于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投资”的角度提取;论证结合表格内容从“抗战时期国家资本加强了对军事相关重工业的控制和建设”“私人资本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也体现了私人资本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等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 示例一:论题:国家资本企业注重重工业的发展。(2分)‎ 阐述:重工业与国防军事紧密相连。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期间,国家资本重点发展重工业满足了持久抗战的需要;重工业对资金、技术要求高,私人资本无力投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满足抗战的需要实行了统制经济,加强了对军事相关重工业的控制和建设。(10分)‎ 示例二:论题:私人资本致力于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投资。(2分)‎ 阐述:近代中国的私人资本相对较弱且技术落后,抗战需要大批的生活物资,这就为私人资本投资轻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机遇。私人资本在轻工业和服务业方面的投入较大,既说明私人资本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也体现出私人资本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10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