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醴陵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检测试卷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醴陵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5月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使政权趋向严密 C.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易导致权力纷争 ‎2.对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 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 ‎3.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 卜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访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 郡。”由此可知秦( )‎ A.废除了贵族特权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设置了三公九卿 ‎5.为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县制 B.设立中朝 C.颁布“推恩令” D.设立藩镇 ‎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8.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已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 B.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 C.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 D.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 ‎9.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 A.郡国并行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汉魏以来,州郡县等地方长官多是自选僚佐、属官。隋文帝定制:所有“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这一变化表明,隋朝时( )‎ A.地方官员的权力被完全限制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科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11.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12.明成祖时期,阁臣不得直接管理六部诸司事务,诸司奏事也不得通告阁臣,但阁臣“裨益不在尚书下也”,“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 A.逐步上升为法定行政中枢 B.发展趋势是逐步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C.阁臣的参政权力不断增大 D.化解了皇帝集权与内阁分权的矛盾 ‎13.乾隆时期,和珅身兼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这使得军机大臣不仅参与决策,还实际掌控了政务信息渠道。这反映出(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激化 B.君主专制日益受到削弱 C.制度设计引起权力变化 D.军机处已成为决策机构 ‎1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5.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反映了古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 ‎16.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表明雅典( )‎ A.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                    B.主张法律至上 C.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                    D.强调主权在民 ‎17.“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18.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 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     )‎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19.雅典“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这是因为古代雅典( )‎ A.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 B.实行了轮番执政民主制 C.公民以城邦利益为宗旨 D.提高了执政者的责任感 ‎20.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说明( )‎ A.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所有公民 B.雅典民主范围的狭隘 C.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D.公民大会缺乏正义性 ‎21.罗马法规定:债务人因欺骗行为擅自做主将所有物交付他人的,经债权人诉求,该交付行为不产生效力,则该物仍属于债务人财产的一部分。这说明古代罗马( )‎ A.严厉打击商业欺骗行为 ‎ B.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C.债务人合法权利受限制 D.经济行为崇尚契约原则 ‎22.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2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之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 A.《十二铜表法》         B.自然法 C.万民法                 D.公民法 ‎24.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 ‎ A.减少诉讼案件              B.维护贵族利益 C.注重法律程序             D.强调证据作用 ‎25.马克思说道:“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贵族和平民“完全溶化在国家中”始于( )‎ A.习惯法的废除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公民法的颁布                   D.《民法大全》的编纂 ‎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考试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 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C C A D A D B B C C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A B B B C B A C C B ‎26.(1)标准:西周以血缘为标准;汉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隋唐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2)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3)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