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六)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质量检测卷(六)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1923 年底,美国一项调查发现,某城镇 123 个工人家庭中 60 个都有汽 车,而这 60 个家庭里面有 26 家住房相当简陋,其中 21 个家庭甚至连洗澡盆也 没有。据此推断,当时美国( ) A.经济通货膨胀相当严重 B.经济运行过程隐含危机 C.一战对美国的打击沉重 D.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选 B 材料“123 个工人家庭中 60 个都有汽车,而这 60 个家庭里面 有 26 家住房相当简陋,其中 21 个家庭甚至连洗澡盆也没有”反映了美国的经济 繁荣之下,暗藏隐忧,故选 B 项;通货膨胀的显著特点是物价飞涨,排除 A 项; 美国是一战最大的受益国,排除 C 项;部分居民家庭消费,不能反映美国的工 业结构状况,排除 D 项。 2.1932 年,一位观察家报道:“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伸展到新墨西 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 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 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解析:选 A 20 世纪 20 年代由于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生产的 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引发经济大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迟迟得不到化解,故选 A 项;经济危机造成大批 的劳动力失业,排除 B 项;题干反映的问题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排除 C 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排除 D 项。 3.据《美国通史》记载:仅纽约一市,1931 年记录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 就有 2 000 起;1932 年,纽约《晚画报》报道了一系列饿死人的事件。造成这一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歉收 B.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C.产业结构调整挫伤农民积极性 D.通货膨胀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解析:选 B 1931 年和 1932 年纽约记录和报道饿死人的现象并非出于天灾, 而是因为经济危机,故 A 项错误;生产相对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期 间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故 B 项正确;此 时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期间,并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故 C 项错误;这一时期农 产品生产过剩,粮食价格下跌,故 D 项错误。 4.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 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 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 B.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 C.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 D.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 解析:选 A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 雄形象”,这是由于经济危机导致艺术内容反映大众逃避现实的倾向,故选 A 项;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是在二战后,排除 B 项;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处在经济危 机中,排除 C 项;英雄漫画反映人的心理需求,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排除 D 项。 5.1933 年 6 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 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 1936 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 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 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 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建立法西斯国家,英法美联合,可知经济危 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 B 项; 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排除 A 项;材料中德意形成法西斯集团, 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形成不同的经济团体,没有体现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发二战,排除 D 项。 6.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 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 这表明( )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解析:选 A 题中的技师认为接受救济“糟蹋我的自尊心”,说明以工代赈 的必要性,故选 A 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 干预,排除 B 项;材料体现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 的恐慌心态,排除 C 项;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 生活状况,排除 D 项。 7.1929 年的最后一周,美国政府在追加了约 3 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后,胡佛 总统对此评论说:“以前没有一位总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开辟 一条新的道路。”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坚守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政策 C.尽力为罗斯福新政创造条件 D.认识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解析:选 B 由材料“政府在追加了约 3 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可知,政府对 经济进行干预,故 A 项错误;由材料“以前没有一位总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 因此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可知,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开始寻求突破传统 经济的新方法,故 B 项正确;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 是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而非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故 D 项错误。 8.从 1930 年~1933 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 从 8 600 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 1.72 亿美元。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 1930 年在科罗多河动工。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解析:选 A 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 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表明打破自 由放任政策,排除 B 项,A 项正确;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不能根除,排除 C 项;材料主旨为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未涉及所有民众的态度,排除 D 项。 9.据美国官方统计,能见度小于一英里的沙尘暴 1932 年有 14 次,1933 年 38 次,1934 年 22 次,1935 年 40 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 1 000 万英亩。这 一状况( ) A.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C.使民间资源保护队成立 D.表明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并发 解析:选 D 沙尘暴引发了经济危机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A 项;B 项说 法明显错误,排除;罗斯福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通过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可以 为失业人员提供工作,实质是以工代赈,解决经济危机,C 项错误;材料表明环 境问题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面临经济危机,故 D 项正确。 10.1933 年罗斯福宣誓就职后,敦促国会出台了一系列紧急立法,就社会 经济中的紧急情况制定对策。在美国经济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任何原则、规矩都 不得不向美国政府的紧急应对危机权力让步,联邦最高法院也不例外。这表明 ( ) A.政府实行专制 B.三权分立失效 C.总统权力扩大 D.国民经济崩溃 解析:选 C 在经济危机下总统的权力扩大,与材料相符,故选 C 项;罗斯 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应用,并非专制,排除 A 项;材料“国会出台了一 系列紧急立法”“联邦最高法院”表明仍然是三权分立,排除 B 项;“经济形 势危急的情况”不等于经济崩溃,排除 D 项。 11.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 序,过剩与价格,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 应最恰当的是( ) A.农业危机 工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B.工业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C.民生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工业危机 D.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工业危机 解析:选 B 美国大萧条时期,工业生产陷入生产相对过剩和恶性竞争的现 状,农业生产出现产量相对过剩和价格严重偏低的状况。金融企业的信用与保障 严重破产,民生方面失业严重、基本的社会保障不到位,故选 B 项;农业并不 存在秩序失衡问题,排除 A 项;民生领域并不存在着过剩问题,排除 C 项;民 生问题同样不存在着信用问题,排除 D 项。 12.从 1933 年 3 月初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到 6 月通过《全国产业 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史称“百日新政”。这一阶段新政的中心 任务是( ) A.结束混乱状态,稳定经济秩序 B.调节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C.强化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 D.整顿金融秩序,恢复银行信用 解析:选 A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首先应该结束混乱状态,稳定经济秩 序,故选 A 项;结束混乱状态,稳定经济秩序后,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开始 调节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排除 B 项;强化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是在 新政取得一定成效时的任务,排除 C 项;整顿金融秩序,恢复银行信用是为了 结束混乱状态,稳定经济秩序而采取的具体措施,排除 D 项。 13.1933 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 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 A.维护美元霸权 B.防止通货膨胀 C.提升外贸竞争力 D.缓和劳资矛盾 解析:选 C 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 其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 C 项; 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与题干提及的时间不符,排 除 A 项;废除金本位制度的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防止通货膨胀, 排除 B 项;题干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废除金本位制度”的内容,与劳资矛 盾无关,排除 D 项。 14.1932 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 1 100 万。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 3 400 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为此, 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 A.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 B.调整工业生产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减少农业产量 解析:选 A 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可以救济失业人群和提供工作机会,有利 于解决“有 3 400 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入”的问题,故选 A 项;调整工业生产 是恢复工业不是解决“失业人数”,排除 B 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是恢复金融 系统不能解决失业,排除 C 项;减少农业产量是发展农业的措施,排除 D 项。 15.1935 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瓦格纳法,该法规定工人有通过自己选择 的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这一规定事实上恢复了之前被废除的某部法 律的重要条款。这部被废除的法律最有可能是( )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解析:选 B 《紧急银行法》主要是有关金融方面的法律,排除 A 项;由 材料信息可知,这部被废除的法律中有关于工人与资方谈判的内容,选项中的几 部法律只有《全国工业复兴法》给工人有集体谈判的权利,故选 B 项;《社会保 险法》是有关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法律,排除 C 项;《公平劳动标准法》虽然也 有保护工人权利的规定,但是这部法律是在 1938 年颁布的,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 D 项。 16.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 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 多”。该说法的依据是(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 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在国家运行中 的地位和作用,即实现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大规模干预,故选 A 项;罗斯福新 政并没有破坏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排除 B 项;材料称赞的是罗斯福总统对 总统作用的应用而非新政本身的成功性,排除 C 项;材料中并没有对自由放任 政策的相关提及,排除 D 项。 17.1932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 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 年, 罗斯福第二次竞选,这 25%下降到 4%。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导致罗斯福的支持率大大下降 B.维护了工农阶级的利益 C.一定程度上损害资本家的利益 D.开创了国家干预的先河 解析:选 C 据材料“1932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 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 人的捐助,1936 年……下降到 4%”可知,资本家对罗斯福支持减少,说明新政 一定程度上损害资本家的利益,故选 C 项;资本家支持率下降不是所有人的支 持率,排除 A 项;罗斯福新政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 B 项;国家干预是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 18.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 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 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 新政( ) A.取得成功的偶然性 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 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D.基于实际的灵活性 解析:选 D 题干论述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 没有论述其成功的“偶然性”,故 A 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罗斯福新政措施“都 不是事前计划好的”,说明其措施不具有系统性,故 B 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 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没有论述其政策具有“脱离理论 的盲目性”,故 C 项错误;题干中罗斯福新政“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 性的、试验性的”,说明其取得成功是因为基于现实实际的灵活性,故 D 项正 确。 19.战后,受战后重建影响,国家投资恢复发展经济成为英法等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模式,但唯独美国国家投资比例小。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二战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 B.冷战制约了美国经济发展 C.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传统 D.美国的私人资本比较稳定 解析:选 D 美国本土远离二战主战场,且其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因此国 家投资比例小的原因在于其私人资本被冲击较小,D 项正确;A 项“重创”不符 合史实;B 项“制约”错误;C 项不符合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史实。 20.1983 年 3 月,英国政府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从 1980 年的 7%~ 11%,下降到 1984 年的 4%~8%,并在四年内把政府的公共开支降低 4%,严格 控制财政赤字。这表明英国政府( ) A.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以货币贬值来刺激经济 C.以增税为工作的中心 D.调整了经济的增长模式 解析:选 D 据材料“1983 年 3 月,英国政府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从 1980 年的 7%~11%,下降到 1984 年的 4%~8%,并在四年内把政府的公共 开支降低 4%,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可知,英国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调整了经济的增长模式,故选 D 项;英国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 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 A 项;材料说的是减少货币供应量,而不是货币贬 值来刺激经济,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增税,排除 C 项。 21.威廉·贝弗里奇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提出:“保护国民免 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的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 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及暴力的威胁一样。”材料中的国家职能是 ( ) A.保护国民就业 B.提供人身安全 C.实行福利制度 D.保障经济安全 解析:选 D 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说明国家必须承担起避免国民失业 以保障其经济安全的职能,故选 D 项;保护国民就业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保 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排除 A 项;提供人身安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 项;实 行福利制度是国家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不能直接体现国家职能,排除 C 项。 22.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 人”。20 世纪 40~70 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 1 508 万人增加到 5 105 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 解析:选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需求 迅速增加,故选 D 项;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脑力劳动者增 加无关,排除 A 项;“中产阶级出现”为材料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 B 项;大 众教育普及是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 C 项。 23.1951~1982 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 2.7 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 1 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14.4%跃升为 29.4%。材料反映 英国的社会福利( )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扩大了社会消费 解析:选 B 据材料可知福利支出增加,这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而非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排除 A 项;社会福利过高容易滋生懒汉,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成为国家负担, 而不是强调扩大社会消费,排除 D 项。 24.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和“信息高速公路” 计划,日本确立了“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将使 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技术”)。这表明( ) A.各国加强了科技领域的合作 B.国家力量推动经济的转型 C.军备竞赛推动世界科技发展 D.互联网已广泛运用于生产 解析:选 B 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 确立了“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这些计划都是依 靠国家力量才能实现的,这些计划也推动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转型,故选 B 项; 这些计划都是各国自己提出来的,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军备竞赛的任何 信息,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互联网的任何信息,排除 D 项。 25.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1960 年第三产业所占的 比重为 59.9%,1980 年上升到 65.2%,1986 年超过了 70%。这种现象的出现( ) A.表明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B.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严重 C.避免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 D.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解析:选 D 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不符合时间限 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贫富差距问题无关,故 B 项错误; 这种现象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危机仍然会周期性爆发,故 C 项错误; 材料现象反映出第三产业的兴起,开拓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4 分,共 50 分) 26.20 世纪 30 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2 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 34%,尤其是谷物、羊毛 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 1927~1931 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 47.1%,羊毛从 1928 年的每磅 37 便士下降至 1931 年的每磅 14.7 便士。1931 年 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 1927~1929 年增长了 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 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 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 有市场。 材料二: 1931 年 11 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 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 20 世纪 30 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 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 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刘倩《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 (1)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8 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困境采取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 响。(10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1929~1932 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 降约 34%”得出,农产品价格下降;由材料一“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得出, 农业市场滞胀;从材料一“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 场”得出,土地租售困难。第二小问,据材料一“1931 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 1927~1929 年增长了 17%”并结合所学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得出世界性经 济危机影响。第三小问,据材料一“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 况”,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普遍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得出长期奉行自由主 义。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得出,加强 农业立法;据材料二“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 铃薯征收关税”得出,限制农产品进口;从材料二“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得出, 实行农业补贴;据材料二“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 和销售进行控制”得出,建立农业机构(委员会);据材料二“加大农业研究与教 育的推广”得出,进行农业研究与教育。第二小问,从材料二“英国颁布《园艺 产品法案》……英国政府在 20 世纪 30 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 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分析得出国家干预。第三小问,据材料二“授权农业 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分析得出,有利于 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由材料二“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和“加大农业研究 与教育的推广”得出,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从材料二“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 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分析得出,会加剧国际竞争与矛盾。 答案:(1)困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市场滞胀;土地租售困难。背景: 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政策:长期奉行自由主义。 (2)措施:加强农业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农业补贴;建立农业机构(委 员会);进行农业研究与教育。特点:国家干预。影响: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 整;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加剧国际竞争与矛盾。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20 世纪 30 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 600 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 1 000 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 情况复杂,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 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 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 ——摘编自彭大鹏《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简要回顾》 材料二:1933 年 5 月 12 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 美国“自由的个人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唯一可以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 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 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 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后来,在他的活动下又争取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 《农业信贷法》《农场抵押法》《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以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 持。他还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从 1932 年至 1939 年,美国农业基本恢复起来,农民的处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摘编自王丽、张婵等《论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及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 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 的农业措施。(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团体和机构有 600 多个,先后设立 的各种实验区有 1 000 多处”得出,参与者众多,波及范围广;由材料一“乡村 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 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得出,运动 由点到面,涉及内容丰富;由材料一“最终成效不大”得出,成效有限。第二小 问,由材料一“20 世纪 30 年代”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得出日本逐步扩大侵略, 农村经济长期凋敝,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识之士的提倡。 第(2)问, 由材料二“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农业信贷法》《农场抵押法》《农 作物贷款法》等法律,以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持”得出,连续通过法律手段干预 农业;由材料二“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 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得出,政府为减耕减 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由材料二“《农业信贷法》《农场抵押法》《农作物贷款法》 等法律”得出,加强国家对农业的信贷扶持与资助;由材料二“农民们自己组织 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得出,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由材料二“建立农业‘常 平仓’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得出,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即 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第(3)问,由材料一“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 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 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得出,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 社会的稳定;由材料一“最终成效不大”得出,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振兴 乡村;由材料二“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 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得出,逐步推进乡村 建设;由材料二“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农业信贷法》《农场抵押法》 《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得出,以法律手段为乡村建设创造条件;由材料二“从 1932 年至 1939 年,美国农业基本恢复起来,农民的处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得 出,采取多种措施以振兴乡村。 答案:(1)特点:参与者众多;波及范围广;运动由点到面;涉及内容丰富; 成效有限。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略;农村经济长期凋敝;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 设运动;有识之士的提倡。 (2)措施:连续通过法律手段干预农业;政府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或 控制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的信贷扶持与资助;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建立农 业“常平仓”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 (3)认识: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 政策以振兴乡村;逐步推进乡村建设;以法律手段为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采取多 种措施以振兴乡村。 28.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社会保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要求。 材料一:1933 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 5 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 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 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 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 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 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 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 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 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6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 条件。(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4 分) 解析:第(1)问,通过材料一“1933 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 紧急救济法案”可得,通过紧急救济法;通过材料一“拨款 5 亿美元补助各州进 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可得,政府拨款,发放救济金;通过“二战后美国联邦 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可得,通过社会保障法。第(2)问,根据二 战后,西方国家的各种新变化及各种新举措,可以得出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有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福利国家”的发展、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第(3)问,通过西 方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出影响。 答案:(1)做法:通过紧急救济法;政府拨款,发放救济金;通过社会保障 法。 (2)条件: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福利国家”的发展;普遍奉行国家干预。 (3)影响:一方面使穷人(低收入家庭)受惠不少;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 序;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另一方面也使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