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 MB
  • 2021-08-25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一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2018.1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第1-5课。‎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毎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 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 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 ‎2.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 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 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3.“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舂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战国时罔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 ‎ ‎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她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 B.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 C.武则天的执政能力不佳 D.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 ‎6.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柯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这主要反映出李白 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 B.认为秦朝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 C.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充满赞叹 D.认为秦朝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7.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8.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琛出的制度特征是 A.皇位世袭 B.天命神授 C,皇权至上 D.以法治国 ‎9.通过一系列诏令和措施,革除靠资历出身而取官的陋习,下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贤良方正立言极谏之士”。这样,在人才选拔制度上汉武帝推动了 A.由高门政治向选贤政治的转变B.地方人才选拔荐官体系的构建 ‎ C.系统考按中央官吏标准的制定 D.对被举荐人考试方法的类别界定 ‎10.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材料反映出 A.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 C.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D.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 ‎ ‎11.中国从两汉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少知察机构统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这一特色 ‎ A.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 B.改变了监察制度的初衷 C.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行政权 D.导致了监察权力的滥用 ‎12.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赦;在宋代,宰相向皇帝上劄子(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先得皇帝统一或批改,再正式拟旨;明代,则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决策权在皇帝。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 A.皇帝可直接章承六部职能 B.丞相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 C.君相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D.皇权向高度集权方向发展 ‎13.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范围 B.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经济交流 D.改革官史制度 ‎1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里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宣政院 ④按察使司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保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 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 C. 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 D.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作 ‎16.《明史• 官志》概述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这说明内阁 A.设置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B.在官品上没有固定级别 C.实际权力并不亚于宰相 D.对宦官专权构成制约 ‎17.“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 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 C.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 D.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 ‎18.清来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不过遇事清旨耳,视前明之内阁票拟何异?”这反眇了清朝 A.皇权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政府机构重叠 C.中枢权力机构扩大化 D.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19.元钥汗始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者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让其管理本民族事务B.派驻专门官职,调节民族纠纷 C.废除土司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 D.与土司联姻,恩威并用 ‎20.由于耕地缺乏和上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希腊人把目光转向海洋,依赖海洋,以商业活动为主的地区则需要更多的自由。所以古希腊有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这表明 A.地理坏境对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 B.希腊经济发展完全以海外贸易为主 ‎ C.希腊形成了高度的中央免权制度 D.海洋文明比大河文明的铃济发达 ‎21.某历史课堂正在探究“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下列材料不能作为其有力证据的是 A.古希腊地理环境的材料 B.爱琴海地区贸易图 ‎ C.古希腊城邦的分布图 D.刻有被房住人员名字的陶片 ‎ ‎22.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即使城邦参加了某个“帝国”,它还是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城邦 ‎ A.常常依附个强大的“帝国” B.容易丧失独立地位而沦为附庸 C.具有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特点D.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 ‎23.帕斯迪居住在雅典卫城,三十岁,他是家庭中的男主人。现在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中成员还有一位妻子、两个儿子(一个7岁一个9岁,未成年人);家里还有两名奴隶。这个家庭可以投 A.1票 B.2票 C. 4票 D. 6票 ‎24.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他建议惩处企图自杀的公民,因为自杀会使城邦海失一个公民。这说明古希腊 ‎ A.城邦很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B.城邦公民间地位是平等的 C.公民个体融于城邦之中 D.城邦不允许存在私有制 ‎25.“神谕”在取期雅典的民主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城邦重大问题经常求助于“神灵”,如从鸟白勺飞翔和饮食中、从动物的五脏六腑中、从天气的变化中来求取针对国家大事的最后决断。导致古雅典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 A.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民众认知水平不高 C.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 计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郵、邮,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囯,其中姬姓独居 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5分)‎ ‎27.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 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 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孟子•万章篇》‎ 材料三 宋朝时期的科举严防舞弊,坚持选拔人才与“严法、尚法”并行。在“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主张废除明经科,专注于进士科,不再考诗词,改为经义。当时政治需要重权经术的人才,不注重文艺。宋代人才选拔的科举考试相对于唐代更为严格。“糊名”法在当时已经相 当成熟.主要是为了防止考官存心录取自己门生,结党营私。应试人员必须要以真才实学通过考试。‎ ‎——《汉代至明清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选官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途径的特点。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的进步性。(3分)‎ ‎(3)根椐材料三,概括宋朝改革选官制度的措施。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对我们今天人才选拔制度制定的启示。(8分)‎ ‎28.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里守、射、监”。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每郡置一监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但其监察职能并没有固定,监察制度尚不成熟。西汉初年,汉承秦制……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始巡郡国”,发现许多郡守失职现象严重,而监御史竟未举奏,怒而处决了 一大批地方官史,这成为武帝下决心对监郡御史制度进行改革的导火索。‎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行政化的演变及启示》 ‎ 材枓二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官僚制度中处于一种异常独特的地位。它通过监察百官和向皇帝谏诤朝政得失来行使职权,因此是封建国家机器上的平衡、调节装置。这样一来,监察功能的发挥除依赖监察系统的自身完善和人尽其用外,还受到皇帝的制约。在封建官僚系统中,皇帝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凡事“一断于上”,具有绝对权威。而封建监察制度在 本质上是皇帝的附属物,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 ‎——《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异常独特”的原因。(2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4分)‎ ‎2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晋代中枢机构“三省”已逐渐形成。尚书省组织比汉魏严密,有以大傅录尚书事的官职,大权独揽,成“录公”。‎ ‎——《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 ‎ 材料二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三省权力互相制约。 不论唐大宗如何的汗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当今天子在卢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 材料三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胡惟庸的专权,因为他专权,即使他没有罪,也要把他杀掉。丞相的权力太大,杀了胡惟庸,如果再立一个丞相,仍然不免要与皇帝分享权力;于是,朱元璋干脆一劳永逸地取消丞相制度,就不会再有丞相与皇帝分权了。‎ ‎——毛佩琦《胡惟腐案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晋、唐“三省”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省分工并没有改变“专制体制”这一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必然性。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君权与相权演化的认识。(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