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二调考试试题
1.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
3.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 “经世致用” B. “人心一点灵明”
C. “循天下之公” D.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根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经世致用,A选项符合题意。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之主,B选项排除。循天下之公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C选项排除。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D选项排除。
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5.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6.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记录其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C项正确;“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故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没有因此断绝,故D项错误。故选C。
7.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特点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为无关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B项与史实不符合,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很深。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故答案选择D项。
8.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9.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 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 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 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 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可以看出,汉宣帝反对单纯用儒家学说(“德教”“周政”代指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主张“霸王道杂之”,即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是单纯用道家或儒家的思想治国,与材料不符。D项的理学是宋明时期的思想,与材料不符。
10.《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 以民为本
B. 关注民生
C. 人性向善
D. 关注现实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D,“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人性向善”与材料无关。
1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A. 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 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 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 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答案】B
【解析】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外来佛教思想和本地道家思想的影响,“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说明道教思想盛行,故B正确;当时主流思想和信仰仍然是儒家思想,故A和C错误;古代正统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
12.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13.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A
【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
14.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小说。结合材料“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判断C项正确。A项“宗教传播载体”,D项“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是对材料的误解。B项材料无法体现。
15.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B
【解析】材料是《唱脸谱》中的歌词。“蓝脸的窦尔敦”,蓝色在脸谱中寓意刚烈勇猛,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豪杰和勇猛剽悍的将领。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判断B项正确。脸谱来源于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A、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白脸的曹操”,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献。
16.《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 《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答案】B
【解析】“思无邪”即思想纯正,孔子这样说反映了其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功能,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C错误;《诗经》是春秋孔子编订的,春秋时期是诸侯割据争霸时期,故D错误。
17. 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A. 专制制度 B. 工业经济 C. 传统儒家思想 D. 民主制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提到,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变革封建制度,故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故D项正确。专制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相矛盾,故A项错误。工业经济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B项排除。传统儒家思想,也是改革的对象,故C项排除。
18.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 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答案】C
【解析】材料“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说明当时清政府认识到了时局的变化,原有的陈腐观念逐渐淡化,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政府观念的变化,而不是要突出民族危机加深,A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政府观念的变化,与民众无关,不能反映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否,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问题,D不正确。
19.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 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
B. 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
C. 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D. 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答案】D
【解析】材料“洋务派的义利观……实现富国强国”说明这些义利观旨在富国强国,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故B项错误;材料中洋务派的义利观反映了传统义利观发展到近代社会的重要转变,故C项表述错误。材料中洋务派的义利观是将自强求富的观念与救亡图存的目的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故D项正确。
20.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等。这体现了
A. 强国御辱的不懈追求 B. 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
C. 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D. 传统思想的逐趋衰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先后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学习,其中材料中的“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民权”体现的是救亡图存,强国御辱,A选项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师夷长技主要和洋务运动有关,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技术层面,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
21.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 “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答案】B
【解析】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根据时代的不同需要对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故此题应选B项。
22.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这些梦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向西方学习救国之道
B. 向西方学习为君之方
C. 向西方学习富国之路
D. 向西方学习民主之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这些都是为了救亡图存而采取的行动,故A正确;B项只适合戊戌变法,故排除;C项只适合洋务运动,故排除;D项与洋务运动不符;故排除。
23.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与认识。依据所学,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同时注意时间“19世纪70年代初”。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B项被排除;C、D两项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洋务运动的内容不符。
24.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知识的理解的能力。根据题干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是托古改制,利用孔子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只有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
25.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 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 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孙中山批判的是“对君主一人的愚忠”,而大力宣扬“为四万万人效忠”,即为国家民族效忠,强调的是国家民族意识,故答案为C项;“传统的忠孝思想”和“忠君”思想是孙中山批判的对象,排除A、B项;D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排除。
26.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 实行全民族抗战
C.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宣传新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时,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孙中山时期,日军还没有大规模侵华,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毛泽东所说的言论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言论不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27.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A. 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 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 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推翻清朝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可以判断B项不符合要求;从“早期”可以判断CD两项不符合,早期的孙中山还对清政府存在幻想,首先选择上书李鸿章,这说明早期的孙中山还没有推翻满清政府的想法,而反对外来压迫是孙中山晚年在新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故选A。
28.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 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 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 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 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答案】B
【解析】材料“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反映孙中山提出了反帝的要求,这是对旧三民主义的新发展,故ACD三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
29.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答案】B
【解析】百日维新模式主张君主立宪,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故A错误。孙中山模式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具有市场导向性,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故选B。毛泽东模式实行计划经济,由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排斥市场导向。故C项错误。邓小平模式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故D错误。
30.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 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 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体现的是政策制定同国情相结合,说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问题,A选项排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历史人物不起决定作用,C选项排除。
31. 1980年电影《庐山恋》一经公映,立即红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剧中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令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之倾倒,可说开创了我国新时期爱情电影的先河。《庐山恋》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爱情电影更能被人们所接受 B. 改革开放后社会需求的正常体现
C. 我国综合国力获得显著提高 D.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答案】B
【解析】A是说明表面现象;C不能说明根本原因;D是在1976年结束;B符合题意,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对文化生活的社会需求日益强烈。
32.1958年3月13日
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A. “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 “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 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材料把知识分子科学、文学艺术作品看做“毒草”,违反了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故选A。B、C、D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33.据《中国教育报》载:“六五”(1981---1985)计划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 复关谈判推动中国人积极学习外语 B. 改革开放使国人日益渴望了解世界
C. 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 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答案】B
【解析】复关谈判是在1986年,排除A项;根据题干说明“六五”期间兴起了出国热潮和学英语热,反映了国人了解世界的渴望,故答案选择B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出国的看法,“中外文化交流”、“教育体制”未在材料中体现,所以排除C、D项,
34.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 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 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 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 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材料无法体现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故A项排除;计划经济与个人前途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故B项错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大跃进和国民经济困难的史实,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和经济困难,不是失业问题,故D项错误。
35.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反应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 长期“左”倾冒进
B. 缺乏连续性
C.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 具有时代性
【答案】D
【解析】通过阅读题干可以知道,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政策路线。材料中无法体现长期左倾冒进,这类情况在经济建设中较为常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错误。联系当时的时代环境可以知道,建国初年我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我们尚且没有完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八十年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综上选择D。
36.1983年12月,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亲自挥笔命名“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 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C. 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 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依据材料文字“银河”、“神机妙算”等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的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成果,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题意,均排除。故选C。
37.苏格拉底曾说:“我像一只牛虻,到处叮人,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这表明他
A. 崇尚民主政治 B. 保护贵族利益
C. 重视道德建设 D. 尊重科学知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反对只追求物质享受,主张重视道德教育,即重视道德建设,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建设的信息,没有体现其崇尚民主政治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苏格拉底保护贵族利益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教育的信息,没有体现尊重科学知识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
38.18世纪中期,在卢梭等人的推动下,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当时,这一社会思潮
A. 崇尚人的理性至上
B. 导致个人主义膨胀
C. 反对依靠情感办事
D. 排斥人的独特个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强调突出人的个性和感情世界。但是浪漫主义使个人主义膨胀,造成社会的混乱和无序。A、C、D项与浪漫主义的主张相反,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9.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不仅仅是“摧毁专制主义”的问题,排除;B项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排除;C项与“大兴土木”寓意,即确立资产阶民主政治不符,排除。故选D。
40.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与史实不符。
41.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可知,维多里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反映。本题选A。B、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
42.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 “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 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D
【解析】本题以美国政治权力的制衡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不是专制君主”强调了在美国权利的制衡,虽然“政治和官僚精英”的权利很大,大大超过了普通的公民,但不是“专制君主”,其权利受到制约,据此分析可知材料重在强调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故选D。
43.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A. 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 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C. 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D. 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答案】C
【解析】材料“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很明确地表现出了古希腊人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和崇拜。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和直接民主,故AB两项排除。个人利益至上虽然存在,但材料主旨是肯定人为万物中心,故D项错误。
4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 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 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也推动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所以答案选B;宗教改革时候没有创新教派,故A错误;新的宗教观点在改革中没有提出,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使改变信仰方式,不是破除宗教,故D项错误。
45.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
A. 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 “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C. 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D. 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康德的
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康德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D正确;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与康德的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排除B;反对天主教会属于宗教改革时期的主题,与启蒙运动时期不符,排除C。所以选D
46.弗洛伊德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就是说,“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
A. 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
B. 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C. 导致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
D. 开启了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第一次打击”是指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材料中“第二次打击”是指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去的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理性为武器推动了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B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人类沦为先进机器的奴隶”;D项符合“第一次打击”,排除。
47.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A. 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 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 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
D. 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48.在达尔文200周年诞辰之际,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科学史上的伟人。其进化论学说早在19世纪末就在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这些现象说明
A.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思想主流
C. 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盛行
D.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逐渐增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早在19世纪末就在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流行语”可知,19世纪末,严复等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翻译《天演论》,传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通过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说明这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逐渐增强,D项正确;“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是在19世纪40年代逐渐开始,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90年代期间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主张,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现象,不代表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C项错误。
49.当你问一位作家:“《巴黎圣母院》中描写的‘乞丐王朝’真的存在吗?”他会回答说:“我认为应该存在。”如果问另一位作家:“你为什么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把生活描写得那样黑暗污浊?”他会回答:“因为生活就是如此黑暗、污浊。”这说明二者
A. 对未来社会的看法不同
B.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不同
C.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同
D. 对封建复辟王朝的批判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未来社会的看法,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看法,排除B;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而现实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就是如此,无情抨击社会现实,这是两种文学流派的特点,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对封建复辟王朝的态度问题,排除D。
50.1985年7月13日,以援助非洲难民为目的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摇滚演唱会分别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开幕。据统计,全球约有12亿人收看了音乐会的直播,为救济灾民所创作的歌曲——《四海一家》风靡全球。这体现了电视的哪一主要功能
A. 传播资讯 B. 娱乐教化 C. 服务生活 D. 引导消费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以援助非洲难民为目的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摇滚演唱会”“全球约有12亿人收看了音乐会的直播”等信息可知,援助非洲难民为目的的摇滚演唱会约有12亿人收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音乐的爱好,体现了电视的娱乐功能,根据材料“为救济灾民所创作的歌曲——《四海一家》风靡全球”结合所学可知,《四海一家》是一首为非洲难民筹款的主题歌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电视的教化作用,B项正确;人们通过电视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了解天气情况,得到了所需要的资讯,体现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A项错误;人民收看音乐演唱会不属于电视服务生活的功能,C项错误;人民收看音乐演唱会与消费无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电视的引导消费的功能,D项错误。
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 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 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人文主义兴起;传统神学理念束缚社会经济;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独裁。
意义:加尔文天职观与先定论,破除旧的职业与财富观,否定了教会与贵族等级特权;肯定了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正当性,并为其提供神学依据;其对规范经营、节俭生活的倡导,也适应早期资本主义和资本积累的需要;其经济思想随宗教改革大众化,在欧洲广为传播,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2)共同点:托古外衣;世俗职业平等化,共同的社会意义;肯定商业和正当盈利;注重经济道德约束。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薄弱,商人未形成独立的资产阶级;王阳明等代表地主阶级,新经济思想不系统,未实现大众化,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与儒学轻商状况。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加尔文的经济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个大背景之下提出的,所以在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时主要围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适应早期资本主义和资本积累的需要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2)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的共同之处主要从都主张职业平等化、都肯定商业和正当盈利、在经济活动中都注重道德约束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主要从政治方面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方面的自然经济并未解体仍占统治地位等多角度分析即可。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阅读材料一,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答案】(1)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民主共和等;对民主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展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2)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原因: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解析】
(1)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所总结出的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认识中选择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可以选择①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是与时俱进的产物,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②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结合材料“创立合众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等信息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分析回答即可。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思想,根据材料“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可得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对外开放的主张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即这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本建立;邓小平针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也出现了较大的失误,犯了“左”倾错误的基础上,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根据材料“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