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卷·2018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2017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 历 史 试 卷 ‎ ‎ 第I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 ‎ ‎ 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自给自足 ‎2.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 ‎ ‎ 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 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 ‎3.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王朝更替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农民起义的破坏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4.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 这体现出 ‎ A.古代农民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B.经营农业是当时农民的毕生追求 ‎ 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5.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6.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坎儿井 D.芍陂 ‎7.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 ‎ ‎ 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 ‎8.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 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D.丝织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 ‎9.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 ‎ 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营手工业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10.按照史学家陈锋、张建民的观点:“宋代至清代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 ‎ 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明清商业革 ‎ 命”表现的是①商税收入开始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出现晋商、徽商等商帮 ③江南地 ‎ 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④传统商业发展,开始出现夜市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 ‎ 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 ‎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 ‎ 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 ‎12.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 ‎ 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13.《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 ‎ 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 ‎ 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 B.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 ‎ C.海商崇尚武力 D.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14.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家族宗法观念进一步加强 B.传统轻商的观念有所改变 ‎ C.读书风气日益盛行 D.抑商政策发生转变 ‎1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 ‎ 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 ‎ 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16.观察下图,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的航线主要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在他第一次航海87年后,西方航海家的探 险活动也相继开始。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活动就此终结,而西方的航海活动却方兴未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制度和文化的不同 B.参与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 ‎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领导者和航海家的目的不同 ‎18.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 ‎ 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 ‎ 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殖民扩张活动 ‎19.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 ‎ 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20.观察右图。②处的商品主要是 ‎ A.黑奴    B.茶叶    ‎ C.胡椒 D.镜子 ‎21.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 ‎ 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 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 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 B.英国订单使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 ‎ 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 D.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 ‎22.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23.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指出:“所谓大革命,首先必须将其理解为一种组 织、一种生产制度。”文中的“组织”、“ 生产制度”是指 A.工厂    B.垄断组织   C.手工工场    D.贸易公司 ‎24.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2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面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26.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 ‎ 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27.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 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8.继1876年爱迪生建立工业实验室后,美国数十家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 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事研究。这种做法 A.提高了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   B.推动了美国垄断组织的产生 C.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D.有利于美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29.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 ‎ 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 ‎ “个性化”,其中关于“规模化”是指 ‎ A.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 C.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0.‎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 ‎ 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 ‎ 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31.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 ‎ 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 A.北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32.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新丝路将成为美围主导的欧洲战后重建以来最大的 ‎ 经济外交计划”。二战后,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外交计划”‎ ‎ A.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B.有利于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 ‎ C.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D.加强了美国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33.欧洲一体化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国际政治角度看,‎ ‎ 欧洲一体化既给了中国对抗美国的机会,也给中国增加了一个新的对手。对材料理解正确 ‎ 的是 ‎ A.欧盟、中国、美国多极格局形成 B.欧洲一体化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C.欧洲一体化对中国是一把双刃剑 D.欧洲成了中国对抗美国的盟友 ‎34.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 ‎ 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 ‎ 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B.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 C.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D.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35.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 ‎ 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 ‎ 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指 ‎ A.放弃冷战思维实行缓和战略 B.多极化趋势下的战略收缩 ‎ C.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 D.竞争重心从军事转向经济 ‎36.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国际形势 中国外交方针政策 A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与苏联建交 B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加入不结盟运动 ‎3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 ‎ 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 ‎ 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3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 ‎ 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 ‎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39.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 ‎ 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 ‎ 印度、中国和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国际新政治格局已经建立 B.国际重心转向金砖国家 ‎ C.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加强 D.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 ‎40.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 ‎ 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第II卷(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41.(20分)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8分)‎ 材料二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6分) ‎ 材料三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 ——《论明清的金融机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6分)‎ ‎42.(20分)在近代大国崛起的舞台上,海洋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6分)‎ ‎ 材料二 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航海条例》(NavigationActs)。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 ‎ ——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54年取消航海条例的原因是什么?(6分)‎ ‎ 材料三 “海权论”的集大成者马汉(1840~1914,美国海军理论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一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 ‎ ——李家成 、李普前《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 ‎(3)依据材料三,简述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分析马汉提出“海权制胜论”的历史背景。(8分)‎ ‎43.(20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1)材料中的“对峙”指什么?概括学者认为推动这种“对峙”不断加剧的因素。(6分)‎ 材料二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基辛格提到的六个主要强大力量属于五个十分不同的文明,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伊斯兰国家,它们的战略位置、庞大的人口和(或)石油资源,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到材料二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山东师大附中2016级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DDD 6—10 ACBBB 11—15 CDABC 16—20 DACDA 21—25 DBACB ‎26—30 ADCBD 31—35 ABCAB 36—40 BDCCA 二、非选择题 ‎41.(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8分,任答4点即可)‎ ‎(2)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制瓷业发展,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2分,答出1点即可) ‎ 商业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贸易空前兴盛。(2分,答出1点即可) ‎ 货币化: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分)‎ ‎(3)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重农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6分,答出2点即可)‎ ‎42.(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间的隔绝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和物种交流;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创造了条件。(6分)‎ ‎(2)取消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拓展世界市场。(6分)‎ ‎(3)观点:控制海洋对于国家的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2分)‎ 背景:总结西方列强的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实力增强;满足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对外扩张的需求;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6分,答出3点即可)‎ ‎43.(1)①“对峙”:美苏“冷战”(或两极对峙格局)。(2分)‎ ‎②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4分)‎ ‎(2)①实质问题: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②原因: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超级大国地位削弱;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其他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等。(4分)‎ ‎(3)①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2分)。‎ ‎②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2分)‎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