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卷Ⅰ
客观题(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2016·广东汕头高三期末·2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
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
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孔子“正名”主张 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反映孔子“正名”主张,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说明卫国国君可以在卫国再分封,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专制”
制度是秦始皇时期建立的,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春秋末期的卫国,仲叔拒绝了国君的分
封而要求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说明礼乐制度趋于崩溃,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2. (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
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
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
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 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
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 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青铜兵器制作精良
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体现秦代整
齐划一的治国理念,而他又是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理念。故选 A。B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提及技艺,故排除。D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权制度的理论来源
3.(2016·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4)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 630 年)下
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
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
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儒家地位的变化。根据题干信息“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
“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
系统”可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正统地位进一步加强,故本题选 D。A 项说法题干没有体现,
故不选;B项说法不全面,故不选;儒学独尊地位开始于汉代,故不选 C 项。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宋代儒学
4. (2016·广东广州荔湾、海珠一模·25)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
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特点
5.(2016·河北唐山高三摸底·24)《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
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
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
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
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大一统”理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民本仁政观念 D.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
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体现了古代君王在泰山朝会东方诸侯,体现了大一统
的理念,故选 A。B 项没有提及,故排除。C 项没有涉及“民本仁政”,故排除。D 项不是题干
的主旨,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大一统”思想
6. (2016·湖南永州一模·2)《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
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
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易经》
A.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B.其思想广泛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C.是古代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 D.是后世著书立说的范本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中不能充分说明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
结合,故 A 项错误; “无论……还是……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其思想影
响广泛,故 B 项正确; 《周易》 不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故 C 项错误; “释家林立”是
解读, “无论……还是……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 的联系”是联系,与“范本”不符,故
D 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
7. (2016·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2015 年 10 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
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
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
名录》”,说明了儒学被世界接受,反映了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故 D 正确。“发源地”
“主要传承者”“最早”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AB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的影响
8. (2016·四川眉山、广安、遂宁一模·25)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
“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
现象反映了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佛教盛行的历史现象。试题通过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改动的情况,
问“这种现象反映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明确“这种现象”具体所指,“这种现象”的“行
为主体”是谁?答案选 C。A 中涉及到“士人”,材料中并未出现,故不选。B 中强调理学,理
学产生于宋,而题干介绍佛经译文的改动并无特定时间,何况理学是在佛教的冲击下儒家被
迫发展完善的结果,故不选 B。D 的行为主体不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的影响
9.(2015·四川眉山高一第二学期期末·6)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
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
反映了唐代
A.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故 A 项错误;“家”
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所以 B 项错误;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
故 C 项叙述错误。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
印刷业的兴起。所以正确答案是 D 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印刷术
10. (2016·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7)下图出自一本古书。文字说明有:“蒺藜火球,
以三枝六首铁刃,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铁嘴火鹞,木身铁嘴,束秆草
为尾,入火药于尾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书和相关内容是
A.《神农本草经》中对硫磺、硝石的记载
B.《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
C.《武经总要》中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
D.《天工开物》中的竹子加工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的意思是, 先用三枝有六面尖刃的铁刀包在用前述火药配方所制成的药团
之中,然后以长一丈二尺的麻绳穿过药团,药团外面再以厚纸及杂药(即前述之药泥)傅之,
再将八支有倒钩的铁蒺藜插装在药团外面,没有涉及到火药的具体配方即硫磺、硝 石的记载,
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出现火药,而是说到了用火药制作的武器,故 B 项错误;根据
“火球……铁嘴火鹞”知此书记载的多种武器的制作方法,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是关于竹子
的加工介绍,故 D 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火药
11. (2016·湖南永州二模·18)从 11 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
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
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
C.成为神学和宗教改革的发祥地 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世俗学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世俗学校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发祥地
是德意志教会内部,而非中世纪欧洲的世俗学校,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是世俗学校
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12. (2016·安徽蚌埠一模·19)近代欧洲某思想家认为君主应该:维护社会的安宁;富足
的经济实力;亲民,不骄傲轻慢;不随便发动战争;富有政治智慧;能够解决贫困问题。该
思想家
A.推崇君主立宪 B.提倡主权在民 C.反对君权神授 D.宣扬人
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的
政体,材料中没有涉及限制君主权力的内容,故 A 项错误;主权在民是指国家权力属于全体
国民,材料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理
论,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人文主义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
主张自由平等的观点,符合材料,故 D 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人文主义·内容
13.(2016·江苏泰州一模·15)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
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
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对材料理解正
确的是
A.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B.两者相互推动
C.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D.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揭露的是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还未抨击宗
教神学思想,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对教会的揭露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
天主教的炮弹,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反过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两者相互推动,故 B 项
正确;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间接批判天主教会,故 C 项错误;
两者否定的都是天主教会而非上帝的权威,故 D 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思想主张
14.(2016·河南洛阳一模·19)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
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
艺、商业方面的括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不能算作是通才教育,故 A 项错误;消除宗教对人
的影响不是材料反映信息,故 B 项错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文艺复兴宗旨,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括动家和冒险家”信息体现资本主义的时代发展的
需要,故 D 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文艺复兴·时代背景
15. (2016·安徽宿州一模·17)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
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
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材料表明恩格斯的观点是
A.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肯定加尔文的改革
B.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否定加尔文的改革
C.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在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上是一致的
D.加尔文孕育的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答案】C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宗教改革·背景
16. (2015·北京海淀一模·20)社会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以下
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
A.只有完全听从理智指导的人才是自由的人
B.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
D.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享有理性,就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成为资产阶级发对封建君主
专制的理论武器。A 的说法过于绝对,可以排除。B 的说法是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C 的说法
符合社会契约论。D 的说法强调天赋人权,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17. (2016·吉林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2)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
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
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
的”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个人意志即主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 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等内容可以看出,该
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学说。此题考查的是卢梭的思想。故选 B。A 项材料未体现,材料说的是
即使是代议制的议会也不能很好的代表民众的意见;C 项错误,说的是孟德斯鸠的观点;D 项
错误,卢梭主张的是公共意志。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18. (2016·河南洛阳一模·2)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
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 469 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
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
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
人文主义的起源,故 A 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 B 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
C 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 D 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智者运动·苏格拉底;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百家争鸣·孔子
19. (2016·四川宜宾一模·32)1648 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约各国主
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皇承认。此事件对近代欧洲政治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C.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 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签约各国主权独立、可选择信奉新教等要求得到罗马教皇承认”可知促
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故 A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则,
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且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且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
20. (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一模·31)“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
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为此,
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是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主张,与 17 世纪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的时间不符,
故 A 项错误;B 项是 14—16 世纪文艺复兴的内容,故 B 项错误;C 项是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内
容,故 C 项错误;D 项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材料相符,故 D 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背景
21. (2016·甘肃兰州一模·29)1842 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
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印刷业并不滞后,故 A 项错误;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
动, 不再实行文化钳制政策,故 B 项错误; 《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
期中 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变革社会的意识,故 C 项正确;魏源的思想主张
符合中国实际,故 D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魏源
22. (2016·山东临沂一模·8)《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
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
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
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洋务运动的留学制度。材料 “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
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
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网于异学”反映洋务留学教育以学习西学为主,
兼习中学,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纲常伦纪为目的,反映了此制度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故选 A。
B、D 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全面发展的方针属于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故排除 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运动·内容
23. .(2016·新疆一模·29)1905 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希
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当时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就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
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
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
A.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 B.蕴涵了社会主义的要素
C.避免了西方道路的印记 D.符合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是从材料中“希望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防范资本主义
的弊病”以及“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可以看出蕴含了社会主义的因素,
因此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了孙中山致力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理想化,故 A 项
排除。C 项没有涉及如何避免西方道路,故排除。D 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辛亥革命·孙中山的思想
24. (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8)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
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
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
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与材料中信
息相反,故 A 项错误;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的是中国共产党,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主
要是介绍对农民土地的分配,不能说明国民党开始关注民生,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当
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均地力”说明国民党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对旧三民主
义中“平均地权”的思想发展,故 D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大革命·新三民主义
25. (2016·新疆乌鲁木齐二模·22)康有为在《儒政诸子考》中写道,“见秦王无道,人人皆
得而诛之,而陈涉、项羽首先亡秦,可以代秦,是亦一汤、武也。”康有为借此
A.提倡“中体西用” B.宣扬“托古改制”
C.阐发“三民主义” D.反对“尊孔复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并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且其为洋务运动时期的主张,故 A 项错误;根
据材料“陈涉、项羽首先亡秦,可以代秦,是亦一汤、武也”可见,康有为借用陈涉、项羽
亡秦,来阐述自己革新政治的意愿,故 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三民主义”,且其为革命党人
的主张,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尊孔复古”,且其为新文化运动激进派的主张,故 D 项
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康有为
26. (2016·河南郑州二模·29)有学者认为:20 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
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
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的相关知识。四个选项在时间上都是
合适的,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结果,它标志着无产阶级的
政党出现,并不是社会大众的普及,同时结合所学中共一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的史实,没有“民族主义”的体现,C 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政治特征·民族主义
27.(2016·四川高三“卷中卷”大联考二·29)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承认人类有相爱互
助之谊,却不主张这种情感以父兄、亲恩为基础,反对“自由平等只用之社会,而不能行之
于家庭”。这说明陈独秀
A.否定儒家学说的现实价值 B.强调个人自由平等与独立
C.忽视父兄、亲恩等情感 D.区别对待社会与家庭伦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未提及儒家学说的价值,故 A 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强调自由平等观念在社
会和家庭同等适用,故 B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忽视父兄等情感,故 C 项错误;材料中陈
认为家庭和社会伦理应同等对待,故 D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陈独秀
28.(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29)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
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
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
级矛盾加剧,A 项错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
中国革命的发展,故 B 正确;材料“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
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 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是强调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
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及长征等问题,C、D 两项错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29.(2016·广西桂林、崇左一模·29)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
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
心思想是
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
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 D.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没有涉及“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与材料中“其中心思想”不符,故 A 项错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 1930 年,1935 年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博古“左”倾 错误,与
材料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不符,故 B 项错误;1927 年 7 月 15 日,汪精卫
与共产党决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材料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 1930 年,
故 C 项错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
明方向,与材料中“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相符,故 D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30. (2016·贵州贵阳一模·32)《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 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
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
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的信息,“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
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以看出对市场经济发展
的赞同,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故排除。C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 项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背景
卷Ⅱ
主观题(共 40 分,其中 31 题 25 分,32 题 15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 (2016·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0)(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
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
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
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
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
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
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
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
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
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
权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
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
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
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
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6 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6 分)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7 分)运用相关史实
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6 分)
【答案】(1)主张: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
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
重要特征。(每点 2 分,共 6 分)
(2)关系:自然法的最高准则为理性,体现了公平正义;人定法应以自然法为准则;自然法
相对于人定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每点 2 分,共 6 分)
(3)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
效果。(3 分)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
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
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
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4 分,任答两点即可)
说明: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
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
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3 分)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
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分析归纳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法
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是指“法”由官府执掌,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
并告之全体百姓,用来治理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
罚加乎奸令者也。”是指惩罚违法之人,可以奖赏顺服王法的人,通过赏罚让民心顺服。“杀
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是指刑德并用是
君主统治百姓工具的重要特征。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事实上存在着一种
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
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
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
的责任”再结合所学可知答案。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的同可从时代,结果效果方面来回答。
异可从各自所处时代的目的、主张、性质等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指出各自的实践效果,
也就是各自的历史作用来进行做答,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韩非子;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启
蒙运动·孟德斯鸠
32. (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2)(15 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
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
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
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
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
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
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
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
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
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扫除了
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 ,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 又为
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 ,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3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 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6 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2 分)
【答案】(1)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2 分)
目的:解决内忧外患。(1 分)
(2)认识: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1 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
经验。(3 分)
(3)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3 分)
影响: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 3
分)
(4)作用:推动近代化。(2 分)
(4)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材料一、二和三,分别从不同层面介绍近
代化,近代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思想,不断向西方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近代化发展
的历程,结合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说明。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