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 高二9月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今天欧洲的大祸乱,是日本国运发展的大正新时代之天佑。……随着战局之发展,英、法、俄三国的团结一致将更为坚固,日本应团结以上三国,以此确立日本在东洋的利权。(【日】井上馨)。以下日本哪一“利权”的取得与该思想直接有关 A. 实现“脱亚入欧” B. 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C. 签订《马关条约》 D. 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答案】B ‎【解析】根据“英、法、俄三国的团结一致将更为坚固,日本应团结以上三国,以此确立日本在东洋的利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其强调的是一战后日本在列强的支持之下,强行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中的主旨思想无关,排除。‎ ‎2. 《德国通史》一书的作者将19世纪最后三十年德国历史的主题命名为“工业化时代”。如果要给这个主题添加一个副标题的话,最合适的是 A. 民族统一的完成 B. 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 C. 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D. 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答案】B ‎【解析】关键词“19世纪”,这一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促进了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3.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共同奋斗。”在当时孙中山看来,“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主要是指 A. 英吉利 B. 俄罗斯 C. 法兰西 D. 美利坚 ‎【答案】B ‎【解析】孙中山逝世于1925年,当时正处于北伐战争前夕,1924年孙中山在苏俄帮助下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三大政策,因此“世界上待我平等之民族”应该指俄罗斯,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 ‎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C. 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 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上述是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孙中山主张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C项错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D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材料“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思想体现了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故选B。‎ ‎5. 近代中国生产动力受外部影响,在传统的人力、畜力、自然力等基础上开始使用机器力。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力的地区是 A. 中原地区 B. 东南沿海地区 ‎ C. 西部地区 D. 长江上游地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化工业知识的再现及识记。中国最早的近代经济出现在东南沿海的纺织业。故选B。‎ ‎6. 1935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罗斯福总统签署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宣告无效。这表明美国 A. 工业复兴收效甚微 B.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C. 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D ‎【解析】A与事实不符,罗斯福新政有明显的成效;B不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与行政权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C不对,联邦主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法院对总统有制约的作用,说明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7. “就在瓦特和博尔顿对蒸汽发动机进行最后完善的时候,伦敦,一个50岁的学者正在对自己的文稿进行出版前的修订。这份文稿可以看作是一台特殊的发动机,一台思想的发动机,它将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位学者是 A. 牛顿 B. 达尔文 C. 亚当斯密 D. 马克思 ‎【答案】C ‎【解析】根据“就在瓦特和博尔顿对蒸汽发动机进行最后完善的时候”可得出这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根据“它将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看出这是工业革命时期盛行的自由主义思想,而提出者是亚当斯密,C项正确;A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8.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首先是在经济领域进行的改革,并对后来中国制度改革创造了条件,与题意相符,故C正确。‎ ‎9.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C.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 ‎【答案】C ‎【解析】题干“从封建转帝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从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是春秋战国向秦汉时期转变的时代,由分裂割据到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分封制之下是贵族政治,而秦朝设立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实现了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根据所学可知,神权政治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综上分析可知,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0. 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 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 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 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 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答案】C ‎【解析】根据“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可得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而开飞机去排队买面包则寓意苏联关乎国际民生问题的轻工业、农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战争的破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项是在苏俄时期,排除B;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11. 一战到二战期间,主要发达国家把一些在金融贸易方面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及海外殖民地联系在一起,组成货币集团并相互对抗,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 签订关贸总协定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是针对金融领域的货币对抗问题而采取的措施,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符合题意,选择A;B、C、D三项虽然都是与经济有关的措施,但不是主要解决货币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12. 著名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龙卷风横扫世界,再次印证该理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深刻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安全面临更大挑战 C. 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应对危机的主要出路 D. 独立自主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的唯一途径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材料“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龙卷风横扫世界”说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故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 ‎13. ‎ 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其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思潮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救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答案】B ‎【解析】由“扩展到社会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救亡运动产生重要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国内出现维新思潮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期间严复翻译了西方的进化论,风行全国,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故选B;ACD没有扩展成社会思潮,没有指导中国近代的救亡运动,排除。‎ ‎14. 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 柏林危机 B. 古巴导弹危机 C. 越南战争 D. 中东战争 ‎【答案】C ‎【解析】沃尔夫·拉弗贝实际上是否定了冷战时期美国参与的一些历史事件,也即美国在冷战时期的一些事件中遭到了失败,所以不值得“大书特书”,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 ‎15.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材料“1896年”“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反映了甲午战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矿产资源的出卖,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排除。‎ ‎16. 1973年底,一位到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索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胜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 A.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 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 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3年恶魔可以判断出是在经济危机之后的事件,国会议员的叙述是说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受到了限制,显然是对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持否定态度,所以D符合题意ABC错误。‎ ‎17.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的意思可知,材料中所述的现象是垄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选D;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结束,这与材料中“19世纪末”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BC两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可排除。‎ ‎18.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 A. 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 B.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 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 D. 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理解和对苏联工业化的理解两个重要知识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围绕题目中的时间点来思考,题中的时间点是1931年,此时正是经济大危机期间,苏联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困扰,使得西方只能通过项苏联出口机器以应对经济危机,故选C。也可以直接用排除法选择,A项不符合史实,B项也不符合史实,D项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不符合史实。所以选择C项。‎ ‎19.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国家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 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 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 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园先后成为殖民强国;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的殖民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工业产值后来居上跃居世界第一位。综合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20.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造成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 勃列日涅夫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冒进思想的指导下大规模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选C项。‎ ‎21.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A. 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 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 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开阔了中国人的国际视野,使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所以D项表述最符合材料含义,A C两项说法明显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中美之间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别,B项表述不够准确,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既已传人中国。‎ ‎22. 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 西周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材料“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该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地方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选B。其他选项皆可排除。‎ ‎23. 文同《丹渊集》记载,陵州开私盐井的豪民,一家有七、八井至一、二十井,雇佣工匠二、三十人至四、五十人。每井工匠约四、五人。工匠都是他州别县“浮浪无根著之徒,抵罪逋逃,交易名姓,尽来就此佣身赁力”,“与主人营作”。工匠不堪主人的压迫,往往群起反抗,“算索工值”,或投别处为业。这个记载不能说明的是 A. 盐业一般由官府经营或监督经营,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地主豪商私开盐井 B. 私盐井的工匠多是逃亡的农民或“罪犯”,用改变姓名的办法逃避户籍和刑法 C. 私盐井的工匠对“豪民”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遭受着残酷的压榨,矛盾尖锐 D. 工匠与“豪民”的关系体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生产关系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私盐井的工匠多是逃亡的农民或“罪犯”,主要是为了逃避户籍和刑法才到私盐井打工的,与豪民并非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C错误,符合题意;ABD描述均符合材料中的史料记载及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领域的生产关系经历了多次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能够确切反映上述变化的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 B. 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C.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 D. 集体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又把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到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时,是土地公有前提下包产到户,农户自主经营,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 ‎ ‎25.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国内刺激了物价上涨,对失业和半失业工人是个打击,对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暂时有所收益,也加强了出口商品竞争力。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 调整农业结构 B. 加强工业管制 C. 实行美元贬值 D. 实行社会救济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在金融领域上的措施之一就是实行美元,刺激商品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C符合题意;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26. 20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英国病”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 B.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C.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盛行 D. 资本主义世界新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C ‎【解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70年代出现“滞涨”现象,主要是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导致“滞胀”的出现,C正确。A是经济危机之前经济理论模式,B是经济危机表现,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形成。‎ ‎27. (2008年海南历史卷)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 民族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 C. 民生主义思想 D. 国民革命思想 ‎【答案】C ‎【解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28.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 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 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 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 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答案】D ‎【解析】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文革”时期,当时“左”倾错误严重,其中“帝国主义国家”、“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就是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所反映的,故选D;当时中苏关系已经严重恶化,故B不符合史实;AC不符合当时世界形势和史实,故排除。‎ ‎29. 印度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如是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日本成功地发扬了传统使之适应新的时代,……;而中国选择的是放弃传统,破旧立新。”其立论主要着眼于中国的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中国选择的是放弃传统,破旧立新”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了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D项正确;ABC项都没有立新,排除。‎ ‎30.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B ‎【解析】给予创办实业者爵位,这说明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故选B。A错误,它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早已有之。D与题无关。‎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杨宁一《历史学岛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预梁之柱。‎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军事、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用暴力手段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的中国试图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但终因各种因素而失败。‎ ‎——摘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两方面说明东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2)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代议制有哪几种方式途径,请各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赶上这种发展的机遇”当时中国有识之士在政治制度方面所作的尝试。并分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1)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 ‎(2)基本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方式及举例①革命方式,如英、法、美②改革或统一方式,如俄、日、德。‎ ‎(3)尝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根本原因: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 ‎(2)基本特征:根据“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得出选举和议会立法。方式及举例:根据“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得出革命方式,如英、法、美;根据所学可得出改革或统一方式,如俄、日、德。‎ ‎(3)尝试:结合近代史的内容可概括得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等方面。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根本原因要从经济方面寻找,可得出是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32. 2010年11月初,美国出台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政府长期国债。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震撼与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表示……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起不到丝毫作用。“作为历史上负债最为严重的国家,美国实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是自缚手脚,今后将会自食其果”。‎ ‎——摘自《环球时报》(‎2010年11月8日)‎ 材料三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首先,在美国目前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并不一定理想。……其次,……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第三,……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范围新的“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摘自新华网(‎2010年11月8日)‎ 材料四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让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作为刚刚进入国际货币问题“漩涡中心”的中国,必须小心应对,切不可盲目跟风。‎ ‎——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会使美国“自食其果”。‎ ‎(3)据材料四和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货币战争”威胁?‎ ‎【答案】(1)含义:美国利用美元在国际贸易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历史原因:美国是二战后的世界经济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2)目的:美元贬值,刺激经济复苏、转嫁经济危机 A.它会加速美元贬值,导致信任危机,严重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B.它会引发货币战争,加剧全球经济的动荡,大大制约美国经济的复苏。‎ ‎(3)应对①立足国情、不畏压力,捍卫国家的经济利益与主权。②加强监管、宏观调控,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与安全。③加强对话、追求共赢,避免恶性竞争、冲突。‎ ‎【解析】‎ ‎(1)含义: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货币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原因:可从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地位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是美元贬值,刺激经济复苏、转嫁经济危机。原因:可从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应对:可从捍卫国家经济利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坚持合作对话、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