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学业水平监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启美洲历史篇章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2.《近代英国史》记载:“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应付战争所引起的暂时的损失,而荷兰的商业经营在战争时期却受到很大的破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
B.荷兰战败,海外贸易、殖民地丧失殆尽
C.英国战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属海洋霸权之争
3.某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B.泰晤士河岸边工厂鳞次栉比,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D.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4.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8年
1950年
1990年
煤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5.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
B.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
C.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D.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民主制度普遍受挫
6.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7.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辐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材料表明该企业
A.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 B.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
C.发展初期注重引进技术 D.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植
8.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以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商法体制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9.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
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
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 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
10.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反映出
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
D.“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的困扰
11.《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12.罗斯福在“炉边谈话”时指出:“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此评价针对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社会保险法案》
C.《农业调整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13.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
14.“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混合经济的完善
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信息技术的推动
15.“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16.“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
A.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C.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17.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8.到1968年,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的一倍。共同市场的影响扩展到前欧洲殖民地国家,它们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上述信息表明
A.西欧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
B.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
C.西欧国家通过一体化加强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
D.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举措
A.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隶属地位 D.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痼疾
20.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1.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
A.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 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
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 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
22.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A.社会教化 B.经世致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政通人和
23.“他承认人乃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4.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反对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D.文艺复兴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2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二、材料题
26.(1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I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I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
---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4分)
(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4分)
27.(13分)社会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冬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摘编自《罗斯福选集》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和罗斯福的言论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5分)
28.(12分)20世纪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不仅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需要改革,也表明两种制度可以共存并相互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都是工人不超过五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摘编自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联邦德国私有化的主要程序是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范围、程序和出卖企业私有化收入的使用途径。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
在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革为国家和私人合资企业后,德国在7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
1970年联邦经济活动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1.26%,到1977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为0.34%。
——摘编自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
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
——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
完成下列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和特点。(3分)
(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4分)
(4)以上三则材料涉及的企业改革,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3分)
29.(13分)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三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方式。(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4分)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B
A
B
C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D
C
B
B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B
D
二、非选择题
26.(12分)
(1)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4分)
(2)特点:发展迅速;私营为主;轻工业为主。(3分)
动因: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1分)
(3)政策:政府制定政策发展重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2分)
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2分)
27.(13分)(1)因素:1929年经济危机。(1分)不符合。(1分)依据:市场的全面崩溃。(1分)
(2)问题: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2分)
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生产;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3分)
(3)政策:胡佛自由放任(2分);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2分)
启发:要因势改革。(1分)
28.(12分)(1)特点:利用资本主义(私有、私人经营)恢复工业;恢复市场,允许商品贸易。(2分)
(2)措施:出售国有企业股票,逐步实现私有化。(1分)
特点:以立法形式规范私有化;私有化与减少政府干预相结合。(2分)
(3)目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2分)
调动:(企业)允许提留少量利润;(职工)允许发放少量奖金。(2分)
(4)启示:企业改革要立足国情;企业改革可以建立多种所有制;对企业的管理可以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改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任意3点3分)
29.(13分)(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2分)
方式: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分)
(2)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3分)影响: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2分)
(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2分)
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