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质量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
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
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
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解析:选 D 据材料“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
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
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 B.确定政治权力
C.协调内部矛盾 D.区分血统关系
解析:选 D 血统关系是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是血缘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区别,
据材料“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可知是共同体内部关系而不是与外部关系,故 D 项错误,
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
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
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 )
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 B.秦把全国分为 36 郡时期
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 D.“开元盛世”时期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
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故选 C 项。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
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
A.权力继承根据血缘 B.皇帝独揽国家大权
C.官吏任免依据才干 D.百姓不是封君私产
解析:选 C 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
任免,体现“公天下”概念,故选 C 项。
5.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 )
官员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财政
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解析:选 A 由材料九卿部分官员职能可知,九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
能部门,一些部门又专门负责皇室事务,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故 A 项正确。
6.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
僚加衔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
折廷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
A.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 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C.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 D.告诫自己人外有人
解析:选 A 汉承秦制,实施三公九卿,相权很大。为牵制相权,加强皇权,汉武帝重
用身边的侍中、诸曹、给事中等内臣,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故选 A 项;汉武帝重用内朝的目
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而非使内外朝权力平衡,排除 B 项;汉武帝重用内臣最终是为了
加强皇权而非提高内臣水平使之独当一面,排除 C 项;汉武帝重视内朝是为了强化自身的权
力而非警醒自己,排除 D 项。
7.北宋士子一旦被录取,即不再经吏部的考试直接授官,北宋政府对录取名额也屡有增
加,后来甚至规定按考生总额十一比数加以录取,并称为“定制”。北宋的这些举措( )
A.利于调动士子读书的热情 B.促使科举取士趋向公平
C.旨在为寒门开辟晋升之路 D.简化了科举的繁琐程序
解析:选 A 据材料可知北宋士子一旦被录取就直接授官并增加录取名额,这有利于调
动士子的读书热情,故选 A 项。
8.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 年)年间,边肃“知镇州,以公费钱质易规利,又遣吏部强
市民羊及买女,通判东方庆等列状于州”。材料表明通判的职责是( )
A.对知州进行严格监督 B.辅佐知州管理地方事务
C.代表中央到地方巡视 D.和知州彼此制约与平衡
解析:选 A 据材料“通判东方庆等列状于州”可知通判监督知州,故选 A 项;材料表
明的是通判的监督权而不是辅佐知州管理地方事务,排除 B 项;通判是地方官,有权向朝廷
直接奏报,而不是代表中央到地方巡视,排除 C 项;材料说的是通判监督知州,并未体现彼
此制约与平衡,排除 D 项。
9.有学者在介绍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
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材料说到的制度所在的
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选 D 材料说到的制度是“二府三司制”。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九卿”
之中的“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故 A 项错误;西汉沿袭秦朝的
官僚制度,“汉承秦制”,故 B 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之中的户部主
管财政,故 C 项错误;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故 D 项正确。
10.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
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 )
A.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 B.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解析:选 C “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说明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故 C 项正确。
11.明成祖时特选拔杨荣、胡广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嘉靖以
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阁的设定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B.六部逐步沦为内阁下属机构
C.内阁的票拟意见为最终决策意见
D.内阁的地位有变但职责基本未变
解析:选 D 根据材料“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的地位有所变化,
但是其职权依旧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选 D 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六部直属皇帝,排
除 A、B 两项;内阁的票拟意见,是皇帝朱批的参考意见,排除 C 项。
1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步取代满族贵族议政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内阁承旨出
政的权力,它实际上成了凌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机构。这说明军机处( )
A.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B.具有最高的决策大权
C.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 D.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
解析:选 C 军机处的职能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有利于强化皇权,而它成为“凌
驾于内阁、部院之上的中枢机构”更能加强皇权,有利于君主专制,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2 分,第 14 题 18 分,共 40 分)
13.地方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
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蕃屏”。
——摘编自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
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
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
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
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摘编自《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对象,说明受到分封的诸侯对天
子应承担哪些义务? (10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
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分析这一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10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当时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
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作答。 第(2)问,该制度指的是郡县制。结合材料二,
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上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其地北逾阴
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以看出疆域辽阔;第二小问,为了实现对地方的
有效治理,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
答案:(1)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对象是:姬姓子弟、异姓功臣、先代贵族。义务:保护周王
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
(2)制度: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
作用: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
(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
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
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
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
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
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
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
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措施。(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
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8 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6 分)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分析可知是中央官僚的设置,结
合秦朝、唐朝、宋朝等不同时期的中央官制分析。 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科举制的相关内
容分析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
度化”得出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由材料三“‘机会均等’……的机制”得出公正公
平,机会均等原则;据材料三“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得出激励个人奋斗精神。
答案:(1)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任答两点即可)。
(2)创新: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创立科举制)。
不同: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按才学标准选拔官员。(任答两
点即可)
(3)人才持续流动,而且制度化;公正公平,机会均等原则;激励个人奋斗精神。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2021-08-267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2021-08-267页
- 【历史】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21-08-269页
-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2021-08-267页
- 【历史】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2021-08-2614页
- 【历史】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2021-08-2612页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2021-08-266页
- 江西省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总2021-08-267页
-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10月质量2021-08-2619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