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
A. 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 没收教会的财产
C. 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D. 确定公民的等级
2.下列对社会变法或改革的评价与下面(1)(4)人物均无关的是
A.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 使原有生产关系发生改变
C.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 打击了守旧贵族势力
3.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A. 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 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 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4.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和1861年俄国“解放”农奴的共同之处是
A. 巩固了封建地主的统治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5.“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 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
6.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A. “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 B. 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
C.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D. 袁世凯的暗中告密
7.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 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8.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的文件是
A. 《九十五条论纲》 B. 《至尊法案》
C.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 《权利法案》
9.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1.下列观点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12.北魏孝文帝主动实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 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 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13.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
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
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5.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考查的内容为
A. 诗赋 B. 八股文 C. 律令 D. 经义和时务策
16.有人这样评价商鞅及其变法,“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②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后世奉行的基本经济政策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行于世
④对人民实行从精神到肉体的严格控制,成为后世帝王的统治原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17.“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 实行陶片放逐法 B. 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8.1891年正在访问的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被警卫津田三藏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被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了日本
A. 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B. 行政权与司法权对立
C. 极端民族主义抬头 D. 确立了责任内阁体制
19.梭伦改革规定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
A. 满足男子参政愿望 B. 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C. 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D. 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20.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
21.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 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 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 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22.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 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 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2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是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4.1888年,日本著名思想家陆羯南在《日本》报发刊词中声明:《日本》虽以恢复发扬国民神为己任,但也不可不知西方文明之美善。……不过在日本采用时,不可因其虚名而滥用之,唯用其实以资日本的利益与幸福……在人类的博爱中恢复发扬国民精神。作者弘扬“国民精神”
A. 是因为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严重弊端 B. 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再现
C. 其作用与《教育敕语》殊途同归 D. 实质是以封建文化反对近代化
25.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认识,具有明显缺陷的是
A. 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局部性的国际战争 B. 英法阻止俄国的扩张有一定的正义性
C. 俄国在战争中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D. 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26.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 商鞅变法 B. 戊戌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27.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28.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B. 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
C.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29.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 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 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30.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 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 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C. 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 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
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7年阎锡山任督军兼山西省省长后,开始推行以村为施政基本单位的“村本政治”,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村政改革的规章,推行“六政三事”,即水利、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等“六政”和种格花、造林、畜牧“三事”。取消村长、村副的不动产资格限制,规定“凡年龄在25岁以上……皆有资格参选”村长、村副,这调动了人们参加村政改革的积极性,有助于团结大部分人来支持村政改革。以村好坏、村治成绩的优劣以及关注村情的程度为标准,将村治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以此来鼓励和发动各村努力推行“村治”政策。规定凡“20岁以上的本村居民,均得参加村民会议(品行不端,营私舞弊及窝赌、窝盗、吸毒者,不得参加)”。由村长召集,开会时到会村民需超过半数,方可开议。制定《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并广为印发,召集村民进行讲演,宣传村政。划定村界,“村界不可轻视,村界定而人民定,地土定而收入定,以后事事皆定”。
——摘编自郭友亮《论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1)根据材料,概括阎锡山“村治”改革的主要措施(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意义(10分)。
32.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6分)。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3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6分)?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 选择题
1-5 ABCDB 6-10 CCBBD
11-15 DCAAD 16-20 ADABC
21-25 BDDCB 26-30 CADBA
二、 非选择题
31题
(1) 措施(每条2分,共12分):
①推行“六政三事”;②扩大村长、村副的选举范围;
③ 按“村治”成绩分等级;④对村民宣传村政;
⑤ 规范村民会议的召开; ⑥划定村界。
(2))意义(每条2分,共10分):
①促进了山西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改善了乡村的经济基础;
②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文化陋习,推动了山西人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
③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控制,稳定了山西社会秩序;
④阐扬了民主自治取向,使农民受到了锻炼,增强了参与意识;
⑤维护了阎锡山的政权统治。
32题
(1)措施(每条1分,共3分):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吸收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发展近代工业;
③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
(2) 背景:(每条2分,任意3条给6分)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的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发展资本主义;
④早期及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和活动。如建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等。
⑤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的建立。
(3)态度(1分):都支持。
不同影响(每条1分,共2分):
①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②中国君主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4) 失败原因:(每条1分,共6分)
①维新派缺乏经验;
②保守官僚的抵制,使变法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
③顽固派依靠军队发动了政变;
④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
⑤变法内容上有贪大求全;
⑥根本原因是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