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7.50 KB
  • 2021-08-26 发布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史的等级制度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下列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 ‎③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思想 ‎ ‎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  )‎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                        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 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                            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 ‎3.观察下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 ‎4.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军事权                D.监察权 ‎5.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 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西周、秦朝、西汉                                B.战国、秦朝、西汉 C.秦朝、西汉、三国                                D.秦朝、西汉、唐朝 ‎7.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这说明当时(  )‎ 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                    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                    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 ‎8.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比例 ‎ ‎50%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9.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0.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 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11.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12.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13.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14.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15.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16.《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这里用铸鼎的“金”应该是(  )‎ A.铁                        B.青铜                     C.黄金                    D.钢 ‎17.(战国《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  )‎ A.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                            B.冶金业高度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D.小农经济的推动 ‎18.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政府管理 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系减弱 ‎19.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 ‎ ‎①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 ‎③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21.(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22.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  )‎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23.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2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 墨子 ‎25.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  )‎ 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 C.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                            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26.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 A.郡国并行            B.独尊儒术             C.察举取士            D.士族兴起 ‎27.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8.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 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29.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 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30.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这可以佐证(   )‎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  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二、综合题(包括3小题,31题6分,32题16分,33题18分,共40分)‎ ‎3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2分)‎ 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 ‎ ‎32.(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 ‎——搞编自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 材料二 任何有现代意识的扩张主义者回顾诸如此类的成长和创造力时,可以想象到,宋代中国若自由发展下去,将可能主导航海世界,从而改写历史。这当然是想入非非了,但也再度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阻滞了艾尔文( Elvin,1973)所说的中国的“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继续发展?答案容易指向异族侵略者,指蒙古灭宋是阻挠宋人走向近代之路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随即可以知道,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 ‎——摘编自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8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经济革命”的表现,并分析阻滞它继续发展的原因。(8分) ‎ ‎33.(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 的治理结合起来,对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材料一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 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 ‎——(宋)王应麟《三字经》 ‎ ‎“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常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 ‎——《汉书·霍光传》 ‎ 材料二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倒孔子的说法是有区别了,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汉朝统治者治国的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8分) ‎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5cdddc 6-10dcbcc 11-15bbccb 16-20bacac 21-25bddba 26-30bdacd ‎31【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1)第一小问回答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第二小问回答秦到隋唐的主要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土地制度。 ‎ ‎【答案】(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 遗产: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等。(4分,任答4点即可) ‎ ‎32【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1)表现:郡国并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征辟制;重农抑商,盐铁官营。(8分,每条2分,言之成理即可) ‎ ‎(2)表现:市镇开始出现;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出现街市、晓市和夜市,乡村允许设市贸易;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易频繁;海外贸易活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壮大,出现了娱乐场所。(4分,答出2条即可) ‎ 原因: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理学的兴起。(4分。第1条必须答,其余4条,答出3条即 ‎33【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三字经》短短几句,强调“仁义、中庸、修齐、平治”,《汉书》强调“孝”,由此可概括出儒家的核心思想;第二小问影响,至少要求回答三个点,第一,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第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第三,汉代儒学成为官方哲学,第四,汉朝“以孝治天下”,第五,察举制和征辟制等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主要是孝廉。 ‎ ‎【答案】(1)思想:仁义、中庸、孝悌、修齐、平治。(2分) ‎ 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的学说,有利于加强君权;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汉朝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巩固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孝廉成为汉朝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6分) ‎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新文化运动 ‎【解析】(2)第一小问认识,依据材料二“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信息可知,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别,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第二小问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学与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宋代理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 ‎ ‎【答案】(2)认识: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别,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2分) ‎ 相同:都属于儒学范畴;都继承并发展了“仁”的思想;都积极入世,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答出其中两点可以得4分) ‎ 不同:原始儒学更多的强调“以民为本”,有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汉儒、宋儒在不同程度上都吸收和借鉴了其它思想;汉儒、宋儒都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可以得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