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个题,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 ‎1.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 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 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 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 D. 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A项错误;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B项错误。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 ‎2.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加剧了皇权衰落 C. 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D. 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故D正确。均田制没有触及地主土地所有制,故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故A排除。均田制与皇权衰落无关,故B排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没有突出“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均田制 ‎【名师点睛】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 )‎ A. 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B. 关注解决民生问题 C. 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 D. 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动民主化进程,故 A 错误; 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和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故 C 、 D 错误;三者都有关注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容。太平天国的土地均分(根据土地的好坏平均划分),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内容(要实现人们都有土地),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打倒地主,给老百姓分土地),都涉及的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故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4. 我国现行宪法历经多次修订。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条款。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反映出我国( )‎ ‎①思想解放不断深入②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强调的是宪法的修订和不断完善,无法体现从严治党不断加强,故③说法错误。①②④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 ‎5.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水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间点是 A.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B. 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 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D. “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美国和法国;B项不符合美国;C项不符合英国。因此选择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 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与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无关,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故B错误;宋代南方增长经济较快,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故C正确;从战国到宋朝我国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并非宋代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联系所学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 ‎7.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 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C. 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 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 ‎【答案】A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容。题中的“建国之本,必在于农”是材料的主旨,故A正确;材料中突出了重视农业,但是未提及抑制商业发展,故B项错误;题中未涉及对农业的技术指导,故C项与材料无关;D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内容。‎ ‎8.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将军霍光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讨论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这次盐铁会议( )‎ A. 反映了汉朝朝议的民主作风 B. 说明政府干预市场色彩浓厚 C. 体现了汉朝人才辈出的盛况 D. 标志着汉朝专卖政策的开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商业发展状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汉统治者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的讨论,显然是对市场的干预,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汉朝朝议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A;仅从“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并不能说明是人才辈出,排除C;汉武帝用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D项中的“开始”没有依据,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汉代商业发展状况 ‎9.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 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C. 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呜,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D. 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 ‎【解析】‎ 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选项 A 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 A 项;选项 B 中的市 ,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 B 项;选项 D 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 D 项;因此本题选 C ‎【点睛】宋代在商业上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并相当的繁荣。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也应该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还是农耕经济的附属物,并未跳出农耕经济的轨道进而得到独立的发展。‎ ‎10.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文中的“当时”是指 A. 清朝末年 B. 民国初年 C. 民国后期 D. “文革”前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属于清朝末年。本题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11.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 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 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 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答案】D ‎【解析】‎ 洋务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不能将其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讲述旧体制对近代化发展的制约,不是只局限在官商一体上,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其本身对封建体制的坚持压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极大束缚了近代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2.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 A. 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 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14年,而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D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厉条例》”得出主张农业多种经营,根据“《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并且严格限制砍伐,得出注重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化:‎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13.一位军事院校的教员在讲述“隧道”一词时,因举了一个“纽约地铁”的例子,而受到上级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这位教员应是 A. 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教员 B. 国民革命时期黄埔陆军学校教员 C. 过渡时期新中国某军事院校教员 D. “文革”时期某工农学校的军事教员 ‎【答案】C ‎【解析】‎ ‎【详解】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立宪制度,不会出现被指责为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崇美”,故A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也不会出现意识形态之争,故B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建国初期为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我国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因此出现“崇美”被指责、要求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的事件,故C正确;文革时期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不会出现要求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的事例,故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联系所学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分析解答。‎ ‎14.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 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 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C.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 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人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史实,这些做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故B正确。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故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没有得到协调发展,故A排除。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同时进行,故C排除。一五计划不能体现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故D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 ‎15.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①③④都属于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范畴;经济特区仍归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独立”不符合史实,且管理体制包括政治体制,而经济特区是“特”在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因此②错误,排除;故D项正确。‎ ‎16.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 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 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 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是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而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看时间的习惯和方式。‎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17.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 ‎1984年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正确;A、B和C时间顺序不符合题意。‎ ‎18.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 A. 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B. 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C.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 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路易十四的做法顺应了工业化,故A项错误;英法战争的原因并非路易十四的做法,故B项错误;“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这种做法促进了法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法国并未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故D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扩张•法国的殖民扩张 ‎19.下图是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对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 万人以上城市数量(个)‎ 平均城市规模(千人)‎ 欧洲总人口(百万人)‎ ‎1500‎ ‎5.6‎ ‎154‎ ‎22‎ ‎61.6‎ ‎1650‎ ‎8.3‎ ‎197‎ ‎31‎ ‎74.6‎ ‎1800‎ ‎10.0‎ ‎364‎ ‎34‎ ‎122.7‎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A. “圈地运动”的开展 B.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工业革命的完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中时间1500年-1800年可知,此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结合所学,这一时期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城市数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故B正确;圈地运动属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英国城市发展一个重要原因,不符合“近代欧洲城市化”,排除A;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20.下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1870~1910年间 A. 西方国家主导了海上航运业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海上航运业的产生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海上航运业的机械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帆船数量在减少,汽船的数量在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机械化的发展。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西方的“主导”,海上航运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就有,所以B项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1.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了变化 C. 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 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新的形式——垄断应运而生,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C正确。分析选项,A是原因;B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反映的石油一个行业,D错误。‎ ‎22.下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示意图。这一时期 A.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最大的障碍 D. 国家干预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图示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英法德等国的资本输出居于主导地位,故这一时期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3. “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753年版的法国《百科全书》。一直到了20世纪初,这个词忽然流行起来。1958年版《大英百科全书》所下的定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产品生产属于个人或私有企业的经济制度。”这说明“资本主义”一词是( )‎ A. 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王国的创造 B. 人们对近现代经济发展再认识 C.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理论依据之一 D. 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客观产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材料所给的时间。依据材料“(资本主义)是一种产品生产属于个人或私有企业的经济制度”,启蒙思想是一种政治制度的构建,不是经济领域的,A错误;“资本主义”一词从1753年最早出现,直至1958年才下了定义,这是人们对近现代经济发展再认识之后形成定义,B项符合题意;C项同材料无关;“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753年,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进行,D项错误。‎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定义•人们对近现代经济发展再认识 ‎2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新航路开辟和“商业革命” B. 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 C. 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D.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选错误的选项。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7世纪末18世纪初”,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所以排除C。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所以A符合;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拓展,所以B符合;当时西欧国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 ‎25. 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这说明了 A. 经济危机的蔓延 B. 市场调节的失灵 C. 工业经济的弊端 D. 世界市场的无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可以看出当时世界市场没有统一的规范与管理,十分混乱,故本题选D项。A、B、C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 ‎26.凯恩斯说“罗斯福总统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认真地看,不仅是美国,而且是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手段”;“它是激烈的政策,产生的结果将以更为良好的行为改变潮流的方向。”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 行动计划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B. 激烈政策开创了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C. 良好行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D. 新潮流顺应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罗斯福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A错误;激烈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而不是指令性计划模式,B错误;“罗斯福总统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认真地看,不仅是美国,而且是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手段”表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故C正确;新潮流顺应了国家干预主义的趋势,并非新经济自由主义,D错误。‎ ‎27. 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 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D. 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罗斯福不论采取什么政策,最终目的都是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问题,推动美国的经济复苏,D项正确。A项币制改革属于金融方面,与工业关系不大;B项罗斯福新政需要提高物价的水平,排除;C项通货紧缩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与罗斯福新政需要提高物价的水平不符。故选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实施新政 ‎28.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推行经济计划指导 ‎③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④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题干所给时间提示,这一政治浪潮开始发挥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联系此时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变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做法,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因此①②③正确。因为19世纪60、70年代“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以减少开支,④项不包括。故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29. 1922年11月,列宁在谈话中强调:“如果有人把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这个简单化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用在我国‘耐普曼’的身上,那么我担心他会大错而特错,甚至会成为许多荒谬町笑的误解的牺牲品。”这里提到的当时俄国出现的“耐普曼”应该指( )‎ A. 极端的反革命势力和分裂分子 B. 新经济政策下的富裕商业者 C. 仇视苏俄的一些西方媒体记者 D. 坚持正确方向的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继经济力量之后必定出现政治力量”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1921年之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B正确。因为此时国内革命已经结束,故A 错误。因为材料尚未提及到西方和马克思主义,故C和D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30.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A. 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B. 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 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可以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首创性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故选B。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A、D两项与“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意义 ‎3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对这里的“模仿”表述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调整了生产关系 B. 完全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手段 C. 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 D.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兼顾了社会各阶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苏联二三十年代开始由政权推动下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此时西方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为解决危机,罗斯福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故称为“模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所以答案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 ‎32.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 D. 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答案】C ‎【解析】‎ ‎1995年,世贸组织已经建立,A项在时间上被排除;B项“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但两图相比,美国的贸易量并未增加;左右两幅图都反映了多极化趋势,D项排除;要注意左右两幅图相比,亚洲发展中国家、日本所占贸易份额明显增加,这正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体现,故C项正确。‎ 点睛:做此类题一要注意看时间,二要注意看数字或百分比的变化。也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 ‎33.《冷战1945—1991》中写道:“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1945—1991年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是 ‎①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 ‎③推行马歇尔计划 ‎④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题中材料“《冷战1945—1991》”可知,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之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政治上组建“北约”等。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建立关贸总协是在1947年;推行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①②③正确;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1994年,时间不符合“《冷战1945—1991》”,排除④;故选C。‎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冷战1945—1991》”,联系所学,根据时间限定判断各选项即可。‎ ‎34.下图黑色圆点标注区域为某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1946年的联合国 B. 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 C. 1955年的北约 D. 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仔细观察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实行印巴分治,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46年的联合国不可能有巴基斯坦,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在亚太地区,不包括非洲国家,排除B;北约组织不包括非洲,排除C;1947年,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成立关贸总协定,这些国家都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等地,故D正确。‎ ‎35. 前德国总理施密特认为:“欧洲人……应当讲述共同的文化演变。”欧盟委员会也有人呼吁:“为了忠诚于我们的文化遗产和欧洲一体化与它所表现的理想一致,我们必须有共同的远见。”他们认为欧盟(  )‎ A. 应进一步加速一体化进程 B. 各国应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 C. 应当有一部统一的宪法 D. 应重视对共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前后两部分信息,都看出“加速”的内容,故A项错误;两者都强调“共同”性,而不是强调民族性(个性),故B项错误;两者都没有提及“宪法”问题,故C项错误;两者都强调“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远见”,即重视共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D项正确。‎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盟)‎ ‎36.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的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 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 B. 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 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 D. 模式4——欧洲联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史实涉及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松散非政府间的经济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故模式以为欧盟,排除A。模式2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B;模式3为亚太经合组织,故选C;模式4为上海合作组织,排除D。‎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等区域经济组织 ‎37.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棍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美国进出口贸路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A.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休系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美国受到了日本和西欧的冲击,日本和西欧的发展说明了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本题选C。A中的国际贸易体系、B中的同盟关系、D中的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38.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国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这种情形反映出 A. 超国家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部分侵蚀国家主权 C. 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白由贸易 D. 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府控制的减弱,这种减弱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政府失去资金、技术、商品和人员等的控制力,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侵蚀,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表明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破坏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经济自由化,故D项错误。‎ ‎39. 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这种变化 A. 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 B. 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 C. 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 D.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意在强调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的,体现的是法家的“法治”思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种变化反映了外儒内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淡化而非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未反映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通过法律强化了而非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法家思想 ‎40.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 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 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D. 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柳宗元和黄宗羲的思想。柳宗元强调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其目的在于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但并非肯定君主制;而黄宗羲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出质疑,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观点的内涵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据清《续通典·食货》的〈钱币·上〉写着,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 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益增多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材料二概括交子流行的原因 材料三: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材料四: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4年,主要欧美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3)依据材料四,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1)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便于携带、贸易,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动。‎ ‎(2)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展开殖民掠夺,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初步形成世界市场中心和支付中心;国际贸易的发展等。‎ ‎(3)变化:伦敦——纽约;英镑——美元。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英国经济的衰落,美国经济的崛起。‎ ‎【解析】‎ ‎【详解】(1)趋势:从材料一看出,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是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原因:根据“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额交易”“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等信息,可从便于携带、贸易、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动等角度分析总结。‎ ‎(2)原因:根据“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金融业也非常发达”得出工业革命的完成,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根据“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得出展开殖民掠夺,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根据“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得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中心和支付中心;联系所学可知,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 ‎(3)变化:根据“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得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心由伦敦到纽约;货币由英镑变为美元。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英国经济的衰落、美国经济的崛起的角度分析总结。‎ ‎4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和美国作为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开创的何种制度?图示二中的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二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图中体现了该国政体的什么特点?‎ 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答案】(1)图一: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唐朝三省六部制图二的分工权利:门下省:封驳审议(审议、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拟定诏书。评价:分割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2)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3)材料一通过分权加强专制,材料二、三通过分权保障民主。‎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图二的分工权利: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拟定诏书;评价:联系所学评价唐朝三省六部制,可从加强了君主专制、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和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分析。‎ ‎(2)根据材料二信息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可知是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美国政体的特点是三权分立。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分别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 ‎(3)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通过分权加强封建专制,材料二美国三权分立和材料三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通过分权保障资产阶级民主。‎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