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9.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2.通过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1.结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2.结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了解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等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建立
(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率领军队统一南方大部分地区。
(2)概况:(请连线)
2.政治制度的变化
(2)设立内阁
―→
―→
―→主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但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3)宦官专权: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二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时间
15世纪前期
概况
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目的
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影响
(1)积极性: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领先欧洲远洋航海半个多世纪
(2)消极性: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2.明朝抗倭
(1)原因
①从元末起,日本海盗不时骚扰我国东部沿海,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明朝为经济封锁日本
,严禁海外贸易,使东南沿海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明朝应对措施
①派戚继光等人平倭,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
②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明朝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1)背景:新航路开辟。
(2)概况
①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
②17世纪初,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末,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与蒙古的关系
(1)背景
①元朝灭亡后,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剌两大集团。
②瓦剌和鞑靼威胁明朝北部边防。
(2)关系
①为防御瓦剌、鞑靼两大集团南下,重修长城。
②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3)影响: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藏族地区:明朝时藏族地区称乌思藏,明朝在这里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东北地区: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册封东北女真部落首领。
4.清朝兴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大清,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5.明朝灭亡
(1)原因:①明朝政治黑暗;②天灾流行;③农民起义蜂起。
(2)灭亡: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率农民军攻进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6.清军入关和统一:多尔衮率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之后灭掉农民军余部和明朝残余势力,统一全国。
[思考探究1] 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吗?
金版点拨:不是。宰相之权是制度赋予,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是国家法定中央一级机构,其任免需经皇帝与大臣商议,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而内阁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信任,皇帝可直接对其任免,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思考探究2] 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金版点拨:君主专制。
[易混易错] “郑和下西洋”中“西洋”≠现代“西洋”
“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沿岸地区。现在的“西洋”泛指欧洲国家。
[知识拓展] 荷兰侵占台湾历史
[思维导图] 清朝确立全国统治的过程
主题一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一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丞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
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qiáo rànɡ谴责)随之矣。众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史料一注意出处及段落末尾,然后归纳明太祖废宰相的原因。史料二根据对辅臣的注释来判断行使相权的机构,并根据句号分层,分析皇帝与内阁的关系。史料三抓关键词“职在批答”及注释“宦官”,理解阁臣权力与宦官权力的关系。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太祖废除宰相的原因和措施。
金版参考:原因:宰相权力过重,擅专威福。
措施:废宰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2)史料二认为明朝内阁是否类似宰相?举例说明。
金版参考:否。皇帝审定阁臣的“票拟”,如果“票拟”不符帝意,阁臣就会遭到谴责。这说明阁臣无决策权,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其地位与宰相不同。
(3)史料三与史料二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金版参考: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同
地位
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制度赋权
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职权
参与决策,有权处理职责内事务
只是辅助皇帝批阅奏章,无
决策权
对皇权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不但加强了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而且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主题二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一 ①不穷兵,不疲民,而礼乐文明赫昭异域,使光天之下,无不沾德化焉。
——茅元仪《武备志》
二 ②广赍金帛,作为招徕之具,以视西洋各国之殖民政策,何其大相径庭耶?
——蔡东藩《国学导航》
三 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显示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居领先地位的技术优势。随之而来的是,皇帝下达的禁止进一步海外探险的命令和官方对这一命令的立即执行。③
正是体制结构和向外拓展的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这一重要的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由此,不可避免的结局是伟大的“天朝”在数世纪内黯然失色,而西方蛮族此时却崭露头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一中关注①。史料二中关注②。史料三中关注③。
(1)史料一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怎样的外交原则?
金版参考:和平友好。
(2)史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
金版参考:倍偿其价,不计经济利益。
(3)史料三认为郑和下西洋后“伟大的‘天朝’在数世纪内黯然失色”的原因是什么?
金版参考: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束缚;政府推行海禁政策;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缺乏根本的经济推动力。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目的
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寻找奇珍异宝
主要是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
方式
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
影响
增加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但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没有带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发展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引发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明朝应对国际交往不足的原因
明朝之应对和处理全球性国际交往,有些不当之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当时出现的将有深远影响的最新动向,即由于世界海上航路大开、各地区相对封闭的局面被打破、西方殖民者已经开始走向全世界搜求财富,重视相当不足;如前所说,明朝之犯下这个历史性的错误,由于是在这个新动向刚刚出现,其深远影响尚未充分显现之时,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可以原谅的,但以高标准办国家事务的角度讲,其教训还是应该提出的,这个教训就是一个国家要想永远处于主动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刻注意将会发生深远影响的最新动向,在其刚刚出现之时就要觉察到,就要以清醒的头脑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就要研究正确对待的详尽方案并付之实施。
——南炳文《试论明代中国应对西欧殖民者的得与失》,
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课堂跟踪训练
1.(2019·江西上饶一模)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
A.保障了决策的正确性 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答案 C
解析 材料做法并不能真正保障决策的正确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扩大,排除B项;六部过去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现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C项;朱元璋废中书省后,不存在丞相,故D项错误。
2.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答案 D
解析 明朝内阁入阁的官员初期官位较低,中后期官位较高,故A项错误;内阁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故C项错误;明朝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故D项正确。
3.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A.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答案 C
解析 明代的倭寇之患曾使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平定倭寇之患的最伟大的意义是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故选C项。A、B、D三项是抗倭的意义,但是不算最伟大的意义,排除。
4.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
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长城的修缮阻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后期北部边境的和平安定局面,其原因是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故D项正确。A项与明后期的史实不符,B项属于明中期,C项长城的修缮并未达到阻止蒙古骑兵南下的目的,均排除。
5.造成下图中军费开支激增的原因可能是( )
A.应付清军入关 B.抵御瓦剌
C.灭亡元朝 D.加强西藏治理
答案 A
解析 材料所示时段内正值清军与明军交战时期,故选A项。B、C两项发生在明朝初期,排除;西藏未发生重大军事斗争,排除D项。
课时作业
1.《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封建皇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其目的是加强君权。故选A项。
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锦衣卫的设立
C.内阁的设置 D.东厂的设置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明太祖废除宰相后,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负担加重,故选A项。
3.“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 )
A.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
B.特务机构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
C.特务机构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镇压人民
D.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答案 C
解析 材料“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说明特务机构掌握在宦官魏忠贤的手中,故A项错误;特务并非在监督而是监视官吏,故B项错误;“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表明特务机构沦为宦官专权、排除异己的工具,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明朝后期统治的特点是宦官专权,故D项错误。
4.(2020·山东青岛期末)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 )
A.海外移民 B.宣扬国威
C.殖民扩张 D.获取利润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故选B项。海外移民是哥伦布远航的目的之一,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无关,排除A项;殖民扩张是哥伦布远航的主要目的,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无关,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了巨大负担,排除D项。
5.下图是位于山东蓬莱的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故里的外景。下列有关戚继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戚继光是抗金的爱国将领
B.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侵略
C.戚继光领导了下西洋活动
D.戚继光曾抗击荷兰殖民者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期以后,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B项正确。
6.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①开始与欧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航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明朝开始,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出现转折,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侵略,如葡萄牙1553年侵占我国澳门;中国还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如抗击倭寇的胜利;这一时期,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远航到印度洋沿岸。②③④正确。元朝时期,欧洲已经与我国有了交往,排除①。故选D项。
7.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象征。据下图判断,该长城修筑于(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解析 为了防御瓦剌和鞑靼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筑了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故选C项。
8.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 ②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事务 ③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④重新修筑长城加以防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 B
9.下列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的建立者是( )
A.完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康熙帝
答案 C
10.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答案 D
11.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很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中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
B.“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C.“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
答案 B
解析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这是说“批红”权由司礼太监所职掌,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故选B项。“(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主要论述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是仅备顾问而已,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家政事,商确(榷)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主要论述内阁的职责,即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这是黄宗羲评价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2.下图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据此图可得明朝( )
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
B.宦官专权问题突出
C.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凸显
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
答案 A
解析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大太监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说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故A项正确。该示意图反映的是内阁与司礼监之间的政治关系,不是宦官专权问题,排除B项;C、D两项从图示无法得知,排除。
13.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贸易观念的差异
C.经济政策的差异 D.综合国力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明朝郑和下西洋注重政治目的,属于朝贡性质的贸易;新航路开辟后的西方强调航海的“有利可图”的经济目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4.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 )
A.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导致海盗猖獗
B.滨海地区农业生产破坏,人民失业
C.新航路开辟促进东南沿海贸易发展
D.俺答汗扩大互市,恢复边境的和平
答案 A
解析 明朝初年,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沿海地区人民从事海外贸易受到限制,加上倭寇的侵扰,沿海的海盗活动频繁。戚继光取得抗倭战争胜利后,朝廷放松了沿海私人贸易的限制,沿海局势才安定下来。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15.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人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并结合所学可知,令蒙古、色目人氏和中国人(汉族人)结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的汉化和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这一政策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而不是“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D项错误。
16.(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 (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功绩: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中的“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结合材料中的“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等信息可以得出,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原因之一。第(2)问,材料说的是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对其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结合所学,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草原地区发展等角度分析评价。
1.(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A
解析 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反映出明代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实质是皇权的加强而非衰落,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
2.“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
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
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
答案 C
解析 根据“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可知,明代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海禁政策的合理性,加剧了倭寇之乱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阻碍中外贸易的说法无从体现,故排除B项;“千余倭寇”由中国人引导并不能证明倭寇的群体主要是中国人,故排除D项。
3.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成祖时期,不断地南征北战,且派郑和六下西洋,造成国力耗费巨大,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地停止北征、营建工程和西洋宝船,实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可见明朝统治政策的调整,旨在缓解财政压力,故选A项。B项只能体现手段而非目的,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相关文档
- 2020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中学业水平合2021-08-269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2021-08-2612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5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2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4页
-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2021-08-2615页
- 重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高中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