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0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2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能力提升)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单元检测 (能力提升) 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制度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冲突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 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贏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 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3、某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他得出这一结论所依据的 史实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英国加入欧共体 C.英国参与雅尔塔会议 D.英国分割占领德国 4、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 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 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 5、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相互协调生产与流通。 这就不仅解决了西欧的燃眉之急,而且( ) A.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遏制了苏联向西欧地区的扩张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6、美国学者帕尔默说:“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绝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苏联笃定耍牢牢 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 战略。”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两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7、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其理解最准确 的是(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公开宣言书 C.都以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D.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实际运用 8、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 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 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 A.美同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 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 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 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 9、英国约翰• 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 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书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的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10、近代以来,法德两国因多次战争而结下巨大的民族仇恨。二战后,法德这对政治宿敌之间 的矛盾开始化解,其重要标志是( )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D.欧洲共同体的正式形成 11、下面是 21 世纪初较为流行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多极化格局遭遇挑战 B.美国仍未放弃"冷战"思维 C.欧洲国际地位的衰落 D.美国与欧盟军事对抗激烈 12、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 年 12 月提出“争 取在 5 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3、2012 年 2 月 22 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 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 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 ) A.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 C.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 D.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 14、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 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 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 对峙 15、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 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 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 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 16、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 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 “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苏联解体 17、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 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 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 性。”对材料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18、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9、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 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美、日、欧、俄、中、印)等争议。这在本质上 反映了( )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变化莫测。 材料一 1945 年 5 月 9 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 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二 在过去的 50 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 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 21 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 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 21 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2009 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发表“战争才刚刚开始”言论的历史背景。 这场战争伊始,美国采取的对外政治策略与经济手段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次关系”变化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 月底 7 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 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 月 9 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 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 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 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 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 于 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 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 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 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欧洲、中东和亚洲的反共国家结成了联盟。苏联则迂回 到西方的背后.在世界上贫穷和发展中国家中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出防御 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成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 旨在吓阻 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 它在 19 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 1947—1948 年,围绕 “马歇尔计划”产生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 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 (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都是表面现象,国际关系中没 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此题易错选 B。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苏的两极对峙。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政府 支持演唱家到非洲巡演,是希望获得这些国家的好感,扩大美国的影响,从而与苏联争夺中 间地带,因此 D 项正确。A 项是指总统选举,与材料无关;B 项材料中也未提到展示经济实力; C 项史实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于 1961 年。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认识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在“冷战”中的地位。依据所学 知识可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故选 A 项。 英国一开始没有加入欧洲共同体,B 项错误;;本题容易误选 C、D 两项,在雅尔塔会 议召开时二战还没有结束,各方还是战时同盟关系,故 C 项错误;英国分割占领德国是根据雅 尔塔等会议所签订的协定执行的,并不符合“始作俑者”这一条件,故 D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考查马歇尔计划。依据材料,二战后初期美 国政府“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了”,这符合美国扶植西 欧以遏制苏联及反共的经济政策的马歇尔计划,故 C 项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 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排除 A 项;杜鲁门主义是冷战的政治表现,与“制造商、出口商”无 关,B 项错误;北约是军事组织,与材料不符,D 项排除。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 项不符合材料设问“而且”的客观影响:马歇尔计划并没有遏制苏联在西欧地区的 扩张,只是在政治上稳定了西欧内部共产党的颠覆,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稳定,故 B 项错误;题 干中“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为 20 世纪 50 年代欧洲走向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故 C 项正确;为美国商品提供广阔市场的是关贸总协定,故 D 项错误。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 题 考 查 杜 鲁 门 主 义 。材 料 中“ 遏 制 ”战 略 的 开 端 其 实 就 是 指 冷 战 的 开 始 。结 合 所 学 可 知 ,冷 战 开 始 的 标 志 是 1947 年 杜 鲁 门 主 义 的 出 台 ,由 此 可 知 答 案 选 A 项 。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实质是一致的,分别是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和经济上的 表现,故 A 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公开宣言书,而马歇尔计划采用比较隐 蔽的经济手段,故 B 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纲领,马歇尔计划着眼于经济援助, 故 C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实际运用,故 D 项错误。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前倨后恭”指的是 1962 年,苏联为改变在核力量中的不利地位,在古巴建 立了导弹基地,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最终苏联退让,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 危机的结局说明当时美苏争霸中优势战略在美国一方。故 B 项符合要求。A、C、 D 三项说法错误。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作者的观点是指“冷战”期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双方都不 敢轻易挑起战争,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 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故 A 项 正 确 其 他几个共同体都是在此之后建立的,不是法德矛盾化解的开始。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多极化格局并没有形成,也就无所谓遭遇挑战一说,故排除 A 项;美国对欧盟的“伽利 略计划”反应是“摧毁,摧毁,摧毁”,说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依然存在,仍然没有放弃 “冷战”思维,故选 B 项;欧盟提出“伽利略计划”实际上是欧盟实力发展壮大的表现,故排 除 C 项;美国与欧盟之间并没有激烈的军事对抗,故排除 D 项。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原因。到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发言权,改变“政治 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材料反映了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采取的行动,B 项正确。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材料说明了日本“入常”的方针不变成为任期更长 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反映了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形势不太乐观,B 项 符合题意。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背景。不结盟运动是在美苏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解题关键是 根据材料中时间“1961 年”及内容得出“它们”应该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政 治集团,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错误。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 年)到“很好地倾听”(1972 年), 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 确选项是 D 项。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美苏“冷战”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紧张,结束美苏“冷战”有利于世界和平,故 A、B 两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是指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 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多个力量中心,故 C 项说法正确;单极霸权更容易造成动荡 的国际局面,故 D 项说法不正确。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中国不容忽视是因为中国自身原因。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显示出弱国无外交,中国 之所以不被轻视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同时中国的 对外开放也使得中国与相关贸易国关系更加密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影响力也 增强了故本题选择 D。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在于不能正确认识世界格局变化的本质国际关系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治 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其根源在于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无论是“三极”还是“五极” 或者 更多,都是由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就的,因此 A 项正确;B 项错误,发展中国家的迅 速崛起只是多极化力量的一支;C 项错误,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D 项错误, “三极论”“五极论”“六极论”正是“一超多强”局面的体现。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背景: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苏联成 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政治策略:杜鲁门主义;经济手段:马歇尔计划。 2.两个联盟:欧盟、北约。 理解:两极对峙格局下,北约作为美国领导的军事政治集团,在资本主义阵营内发挥主导作 用。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成立,欧洲从经济合作向政治 经济军事合作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提高。 3.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 解析: 2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产生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 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产生矛盾。焦点问题: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 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 形势加剧。 2.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加剧对 峙: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影响:美苏对峙加剧 了世界形势动荡,国际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 发。 3.这位学者的现点错误。理由:①“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发展以不结盟政策为主要特征的 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参与联合国职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上合”等新型区域合作 模式。②中国外交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1.“矛盾”根据材料一归纳得出:第二小问“焦点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美、苏、 西欧、东欧的主张及活动概括提取得出;第三小问“结果”需结合“矛盾”及所学知识综合 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美苏双方争夺霸权、各自成立军事组织、苏联领导人态度的不确 定性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避免了新一轮世界大战的 爆发)、消极(军备竞赛、局部冲突造成国际局势震荡)两个角度进行作答。 3.首先给出判定,此学者的現点是错误的:原因分析可以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和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三个角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