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6.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包括单项选择题(第1题~25题)、非选择题(第26题~29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题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调研序列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正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评论说:“《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这表明《诗经》
A.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B.蕴涵人文主义精神
C.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 D.引领诗歌发展方向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
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当时
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 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
C.理学思想已受到统治者重视 D.政府愈发重视道德教化作用
4.明朝宣德(1426~1435)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画派”开宗大师沈周,他主张:“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味,非言可传!”以下作品符合其主张的是
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6.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⑧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⑧ D.①③④
7.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顺应晚清政治潮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8.“理欲之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宋代以后更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宋代的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A.两者都认识到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C.“理欲之辩”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 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9.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是这种转变的表现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彻底冲破了宋明理学弊端是这种转变的影响
10.魏源认为土“夷”专指“残略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而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魏源的这一思想
A.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B.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C.与当时主流社会思想相吻合 D.利于士大夫接受“师夷”思想
11.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12.康有为在辛亥革命后说:“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忍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据此可知,康有为
A.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积极维护满清统治
C.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D.强烈反对社会变革
13.1905年,孙中山旅欧期间,比利时的一家报纸曾引述他的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这反映出当时的孙中山
A.充满了浪漫主义革命情怀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应为民众谋福祉
C.已明确提出民生主义思想 D.已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政治目标
14.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换了战斗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界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丧失
C.北洋政府对学生运动的压制 D.马克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15.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该报告内容
A.根植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B.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
C.指引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6.逄先知、金冲及在《毛泽东传》中写道:“从1956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译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
A.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B.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C.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17.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下列科技成就与“中国航天日”由来有关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天宫一号”升空成功
18.“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命题。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具有相似含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19.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育”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标 B.消除了基督教对人的影响
C.瓦解了神学的精神枷锁 D.与世俗生活的需求相匹配
20.在马丁·路德看来,“真正的基督徒是个勇士,他仅以上帝将信仰恩赐于世人这一信念做武器,进行着艰苦的获得拯救的探索。”该观点意在
A.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B.动摇信徒对基督教的信仰
C.丰富基督教的教义教规 D.宣扬世俗权力权高于教权
21.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
22.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康德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理性主义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有限
C.启蒙思想家普遍虔诚信仰上帝 D.康德重新审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23.1835年,达尔文在看到了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动植物之后,发现它们和美洲大陆上十分接近。但岛上的环境和大陆差异是很大的。按照创世论的看法,造物主应该把各个物种放在它最为适合的环境中才对。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这里肯定工作着两种不同的创造者。上述材料表明达尔文
A.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 B.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C.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 D.开创科学实证的先河
24.“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数量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这一理论的提出
A.科学精准地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B.颠覆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
C.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的疑点 D.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5.瑞士学者荣格这样评述某部小说:“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的那么透。”下列作品与这部小说属于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
26.(18分)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遺产》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4分)
(4)你同意材料四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27.(12分)科学发展、思想解放、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
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打算通过这些法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是什么?所谓“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有哪些?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发展、思想解放、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3分)
28.(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是印度的“圣雄”,在印度民族解放中采取了独特的斗争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我之所以信赖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因为通过它,我可以为那些处于半饥饿、半雇佣状态的妇女提供工作。我的想法是让那些妇女纺纱,用这些纱织成土布后再用作印度人的衣料……这场运动无论如何都不会带来任何害处。
——莫·卡·甘地《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
材料二 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甘地实施手纺车运动的目的。(3分)
(2)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指出除手纺车运动以外,甘地的“独特方式”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还有哪些具体表现。并分析甘地采取这一方式的原因。(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甘地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29.(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5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画传》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三,比较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3)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邓小平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