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0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重庆市渝中区第三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渝中区第三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10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学者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法家能“独步天下”是因为 A. 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 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 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使“法”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这符合了封建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排除A。法家思想的内容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权利,而不是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排除B。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且早期儒家思想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排除D。‎ ‎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C. 强调对君主暴政制约 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孟子的思想包含有对统治者的限制,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而董仲舒则强调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故排除AC,选B;董仲舒时期已经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排除D。故选B。‎ ‎3.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 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 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C.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D. 两种治理模式民众地位相同 ‎【答案】A ‎【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C项错误;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两种治理模式中民众地位不同,排除D项。‎ ‎4.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 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 C. 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 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 ‎【答案】C ‎【解析】在宋代之前精耕细作的农业就需要更多男性,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思想的解放,提高妇女的地位,不是降低妇女的地位,故B项错误;宋朝理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他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军队人员增加与女性地位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5.黄宗羲提出:“盏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A.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 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 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 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的言论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排除A;B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排除B;C不符合史实,排除;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言论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对战国时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故选D。‎ ‎6.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市民文化”是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元曲和小说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条件下而产生的,均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①、③、④项符合题意。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是社会底层文化的反映,故②项不符合题意。汉赋是统治阶级上层的文化代表,反映的是当时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不属于“市民文化”形态,故⑤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⑤错误,故排除ABC,选D。‎ ‎7.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表明 A. 中国象棋在宋代更普及 B. 宋代时发明了火药 C. 宋代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 宋代洋炮传入中国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故答案为C;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中国象棋在宋代更普及”在题干所给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已经发明了火药,B错误;题干所给材料并没有显示其中的炮就是洋炮,D错误。‎ ‎8.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以一对贵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这部古典小说是 A. 《水浒传》‎ B. 《红楼梦》‎ C. 《聊斋志异》‎ D. 《儒林外史》‎ ‎【答案】B ‎【解析】题干信息“以一对贵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由此判断这是《红楼梦》作品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的《红楼梦》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故B项正确;A项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排除;C项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排除;D项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排除。‎ ‎9.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 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 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答案】A ‎【解析】从“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以看出,这种选择是一种利用西方思想理论将其“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C、D选项是完全吸收西方的思想。‎ ‎10.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可知,钱穆意在强调政治制度与本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国情。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结果失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中国无法成功,故选B;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C;新文化运动主张对传统一概否定,排除D。‎ ‎11.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这表明蔡元培 A. 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 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 D. 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可以看出蔡元培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材料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的;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12.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 B. 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 D. 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17年……二十年不谈论政治……主要读者应该是……青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而不是政治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1917年反封建专制还未达到目标,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故D项错误。故选A。‎ ‎13.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意图是 A.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 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级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B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级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22年苏俄改称苏联,时间不符合“民国初年”,故排除D项。‎ ‎14.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 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B. 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 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答案】C ‎【解析】“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说明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 A、D选项解读正确;“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说明B选项解读正确;C选项解读不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15.在抗战当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宣扬“一次革命论”“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等等。针对这种情况,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上,毛泽东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提出要建立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的口号。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文化:在政治上,强调革命要分两步走……。这一讲话 A. 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B. 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 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 D.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答案】A ‎【解析】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表现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清楚认识,对整个中国未来发展问题的一个判断,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材料时间过晚。‎ ‎16.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强烈地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即乘专机前往地震灾区指导救灾。该现象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增强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抗震救灾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了人民,而不是发展生产,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这没有涉及到文化的内容;D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 ‎17. 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答案】B ‎【解析】解题时紧扣“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5月,在苏联的援助下,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在北京近郊动工。反应堆是实现大规模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是一种向人类提供核能的装置。 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产生高能量的粒子,并用它来击破原子核的设备。它是研究原子核内部复杂结构的最重要工具。1958年9月27日,我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提交生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据此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8.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 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B. 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答案】A ‎【解析】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因此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19.某学者认为“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这一学者应属于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 C. 薄伽丘 D. 孟德斯鸠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这说明法律是主观产物,这与“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评价标准的客观性,认为真理都是相对的一致的。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20.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 “信仰自由”时代 B. “信息科学”时代 C. 强调“理性”时代 D. “发现人”的时代 ‎【答案】D ‎【解析】可以从材料中看出,这个时代主要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有宗教改革,有文艺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代凸显出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不够准确,信仰自由不符合文艺复兴的宗旨;B选项错误,信息科学是20世纪后半叶;C选项错误,“理性”时代应该是启蒙运动时代。‎ ‎21.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答案】A ‎【解析】“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宗教这个神圣的东西依然是宣传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BCD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2.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 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B. 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必不可少的恶”,以此需要限制政府权力,即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选项C正确;建立共和政体不一定能防止政府为恶,排除A;选项B、D是启蒙思想家的设想,而非具体措施,排除。‎ ‎23.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 A.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和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个具有两个人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观点,A符合题意。‎ ‎24.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主权在民 B. 三权分立 C. 民主共和 D. 君主立宪 ‎【答案】A ‎【解析】由材料“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可知,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人民主权说,强调主权在民,所以答案选A,排除其他选项。‎ 二、材料题(共52分,其中第26题15分;27题18分;28题19分。)‎ ‎25.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材料三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的原因。‎ ‎(3)两位思想家在关于“人”和“道德”方面各有何名言?他们都重视什么问题?‎ ‎【答案】(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2)它经过历代的发展改造,受到统治者和富人的支持;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合乎时机。‎ ‎(3)名言:孔子:“仁者爱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或“知识即美德”等。共同关注:都重视人和人的道德;都重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 ‎【解析】(1)从“材料中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可以看出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从材料中“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可以得出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2)材料二从三个方面说明:一是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所以统治者和富人支持,二是儒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所以能符合社会的需要,三是与时俱进所以合符时宜,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3)名言: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从中任选一句即可。重视的问题,可以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看,主要涉及到教育和道德的问题,围绕对教育知识的重视以及人的重视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想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及历史进化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 ‎【答案】(1)主要原因:它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提出知识分子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现舆论监督;承认人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 ‎(2)观点:主张实行法治(王在法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地人享有与本地人相同的权利)。积极作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有利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提倡重商主义,有利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转型(或者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肯定天赋人权,维护个人利益,有利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3)特点:提倡个人本位主义,追求人权、自由主义;将人权学说与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等信息并结合黄宗羲的主张从“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提出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权利和实现舆论监督以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归纳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的信息归纳要点;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并从所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有利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归纳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的信息从“提倡个人本位主义,追求人权自由主义;将人权学说与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1)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改变措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步骤: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1)问题:结合材料我们可知,三民主义主要解决的是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和改善人民生活;改变: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道路和步骤: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可知毛泽东认为,我国革命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即农材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我国革命应该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革命前景:革命最终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3)起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史实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创立的。贡献: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提出了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方面的理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