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作业】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2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长沙模拟)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认为,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实力大致均等的集团,更是因为在这两个集团中分别存在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在此,肯尼思·华尔兹主要强调(  )‎ A.美苏均势格局中存在着不均势 B.美苏为争霸而展开激烈斗争 C.美苏均势格局稳定了世界秩序 D.两极格局中充斥着强权政治 解析:根据“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可知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中都存在着强权政治,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 ‎2.(2017·武汉模拟)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这说明此政策(  )‎ A.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 B.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 C.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 D.使欧洲化分成了两大阵营 解析:材料中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排除B项;在马歇尔计划之前,欧洲已经划分成了两大阵营,排除D项。‎ 答案:C ‎3.(2017·莆田质检)1946年2月,斯大林发表演说,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包含着危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这场演说(  )‎ A.加剧了美苏争霸 B.扩大了对峙范围 C.推动了“冷战”兴起 D.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源 解析:为了回应斯大林的演讲,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一个月之后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这些都对“冷战”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涉及,排除。‎ 答案:C ‎4.(2017·内江模拟)1961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这体现了(  )‎ A.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加强 B.两极格局的态势 C.“冷战”的紧张情形 D.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解析:苏联从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到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体现了苏联在东德的控制力加强,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A ‎5.(2017·银川质检)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  )‎ 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 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美苏两国对峙,但最终两者通过信件来往达成谅解说明在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7·大连模拟)20 世纪60—70 年代,基辛格提出五极世界理论。认为在未来十年乃至 20 世纪以后的岁月里,世界上将存在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这说明基辛格认为(  )‎ A.美国失去大国地位  B.两极格局走向尾声 C.中国融入世界潮流 D.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解析:从材料中的五极世界理论,可知基辛格认为在未来两极格局将不存在,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 ‎7.(2017·韶关调研)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在海湾地区势力日渐衰微,美国则提出了扶植沙特和伊朗的“Twin Pillars”政策。美国实施这一政策主要是因为美国(  )‎ A.国力相对衰退的考量 B.遵循海湾地区大国的意愿 C.吸取英国失败的教训 D.维护海湾地区政局稳定的需要 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这是在英国在海湾地区势力日渐衰微的前提下进行的,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美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维护海湾地区政局稳定的需要,排除D项。‎ 答案:C ‎8.(2017·济南模拟)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推动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做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这表明(  )‎ A.法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B.法国抵制美国在西欧的“冷战”政策 C.欧共体成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D.法国拉拢社会主义国家对抗美国 解析:根据题目中时间“1958年”“1964年”得出此时世界格局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此时中法建交是在外交领域逐步摆脱美国控制的表现,故A项正确。‎ 答案:A ‎9.(2018·平顶山模拟)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奉行“两场半战争”的战略,即能够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70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 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 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 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 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经济崛起,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这种情况下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因而出现材料中“两场半战争”的战略调整为“一场半战争”,故D项正确。‎ 答案:D ‎10.(2017·威海模拟)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 年份 章程(宗旨)‎ ‎1959‎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1962‎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988‎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1‎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互会在1962年“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在1988年“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在1991年“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可以推知经互会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在逐渐弱化,故C项正确。‎ 答案:C ‎11.(2017·赣州模拟)2016年经济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出现了系列难以预测、极不寻常的所谓“黑天鹅”事件,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退出欧盟;12月,支持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击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成为美国总统,大家还预计这种“黑天鹅”现象会越来越多。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B.全球化进入制度化阶段 C.经济全球化阻碍发达国家的经济 D.经济全球化发生了逆转 解析:英美政局发生重大变化说明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故A项正确;全球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走向制度化,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并未发生逆转,故D项错误。‎ 答案:A ‎12.两极格局的解体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世界总体形势走向缓和 B.核战争威胁最终消失 C.“冷战”兴起 D.世界形势日趋紧张 解析: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故选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7·开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5月9日,‎ 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法德化解百年恩仇独立的欧洲核心》‎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联邦德国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 ‎——人民网 材料三 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欧元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英国人有关是否退出欧盟的争论自1973年英国加入欧盟(当时称欧共体)至今一直没有间断过。“疑欧派”的观点是: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GDP的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被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耻辱”,近年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英国首相卡梅伦‎2016年3月20日宣布,英国将于‎6月23日 举行英国与欧盟关系的全民公投,以公投决定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内。‎ ‎——《环球时报》‎ ‎(1)依据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联合从煤钢开始?法德同意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9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主动融入欧洲共同体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直存在“脱欧”倾向的主要因素。(10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加入欧共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欧共体市场对英国吸引力增大;除此之外,美苏出现缓和,英美特殊关系开始松动;英联邦日趋松散,英国国际地位下降,也是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三“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等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此外根据所学知识从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地理环境和英美关系等角度思考。‎ 答案:(1)原因:将战略物资煤钢置于联营共管之下,形成法德互信机制;消除法德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化解双方的恩怨矛盾。目的:都是通过联合形成一支独立于美苏的力量。法:重新恢复大国地位;联邦德国:借助法国等欧洲国家承认,摆脱战败国地位。‎ ‎(2)原因: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欧共体市场对英国吸引力增大;美苏出现缓和,英美特殊关系开始松动;英联邦日趋松散,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3)因素:历史传统:“均势外交”和对欧洲大陆的“光荣孤立”‎ 政策;政治文化:英国“议会至上”的传统制度,反对欧盟向超国家方向发展;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地理环境;战后英国的“三环”外交战略和英美特殊关系;英、法、德对欧盟主导权之争;美欧在西方世界的主导权之争;欧债危机,难民问题所导致的现实利益矛盾等。‎ ‎14.(12分)(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 ‎——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解析:依据材料“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可提炼观点为“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论述可从苏联角度回答,苏联在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国家利益方面论述;还可依据材料“‎ 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提炼出另一种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然后围绕观点论述,要从美国角度,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野心、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等角度去论证;还可以提炼第三种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论述可结合第一观点和第二观点的论述去回答。‎ 答案:示例一 观点: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建立了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矛盾,导致苏联领导层对西方国家不信任。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苏联在德国问题以及希腊、土耳其危机中的态度加深了西方对苏联的怀疑,恶化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迫使西方国家最终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 示例二 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 论述: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一政策的重大障碍。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与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矛盾,导致西方国家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美国决策者相信,对高度集权主义者是不能软弱的,必须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