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3.00 KB
  • 2021-08-26 发布

山东省莱芜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莱芜一中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 历史试题 ‎ ‎ 本试卷共 页,总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级部、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答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之外或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周桓王在位时(前720年—前697年),将王朝大权交给歌公,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随即派人将王室的庄稼割走,后来也不再朝见天子。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 C.井田制度走向崩溃 D.等级制度基本消失 ‎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这表明 A.专制皇权加强对基层治理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强化 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遏制 ‎3.春秋末期,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习机会,形成了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这 A.反映了私学逐渐取代了官学 B.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 C.促使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 D.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结果 ‎4.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己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奠定了后世版图基础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5.《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9‎ 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6.据《汉书·薛宣传》载:博士申咸官拜给事中,多次诋毁薛宣。薛宣儿子薛况收买刺客杨明,在宫门外削断了申咸的鼻子嘴唇。御史中丞等人拟议奏明皇上,将薛况和杨明判死刑。但是廷尉为薛况辩护说:“……原(薛)况以父见谤发忿怒,无它大恶。加诋欺,辑小过,成大辟,陷死刑,违明诏,恐非法意,不可施行。”最后的判决是:“(薛)况竟减死一等,徙敦煌。”材料体现出 A.廷尉可以改变法律判决的结果 B.儒家伦理对司法判决的影响 C.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汉代法律体现了官僚的特权 ‎7.五代僧人所著《祖堂集》记载: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达摩泛海 来华,武帝问达摩“何为真功德”,达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武帝不解,变容不言。对这一记载的最佳解读是 A.《祖堂集》是研究南北朝佛教第一手史料 B.佛教的迅速传播得益于南北朝政权对峙 C.《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D.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冲突致其传播受阻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9.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10.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很多繁文缛节的规定。到了唐朝,食肉者不断增多,狂饮大嚼、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食品结构的改变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民族交融的推动 9‎ ‎11.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12.下表是孟姜女传说的由来和演变。由此可知 春秋时期 杞梁是杞国战将,后来在与莒国作战时阵亡。国君准备在野外向杞梁妻表示哀悼,杞梁妻拒绝了。因为按照礼仪,不应该在野外悼念。杞梁妻是“孟姜女”的原型。‎ 战国时期 齐国是一个鱼盐之地,商业比较发达,休闲文化发达。杞梁妻的故事开始进入歌谣和音乐,由于要传唱,就变成了杞梁妻会唱歌,哭腔都有韵律。‎ 两汉时期 ‎“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为杞梁妻能哭,并感动了天地,连城垣都能够因之而崩塌。‎ 南北朝时期 北齐大兴土木修长城,人们就把杞梁妻哭倒的城说成了长城。‎ 唐朝时期 因为对外扩张、滥用民力,老百姓不堪其苦,就把修长城的故事与秦始皇挂上钩,杞梁妻的名字也被正式命名为孟姜女。‎ A.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影响 B.民间传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 C.统治者态度决定文学发展走向 D.民本思想借助传说广泛传播 ‎13.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这一改革有助于 A. 加强中央集权 B. 规范政务运作 C. 加强宰相权力 D. 提高决策效率 ‎14.如图为宋代海外贸易路线概况。它反映了宋代海外贸易 9‎ A.以周边国家为主要对象 B.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C.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 D.在官府管理和鼓励下较为活跃 ‎15.两宋时期儒医兴起,他们反对将行医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强调行医乃是行圣人之义。这反映出当时儒医 A.坚守传统的义利观 B.教化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C.信奉清静无为主张 D.淡泊名利的社会价值观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4道题,(55 分)‎ 1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 9‎ 图2 ‎ (1) 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4分) ‎ (2) 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6分)‎ ‎17.(12分)文明的动力 中国人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 ‎——摘自姜义华《文明的自信》‎ 问题:‎ (1) 中国古代史上个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身份地位”的流动?(至少两例,4分)‎ ‎(2)举一例说明“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8分)‎ 9‎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前期主户和客户土地占有情况的比率表 主户 客户 上三等户 ‎(地主)‎ 下户 ‎(自耕农)‎ 佃农 占全国农户总数百分比 ‎12.7‎ ‎52.2‎ ‎35.1‎ 占全国总耕地数百分比 ‎70‎ ‎30‎ ‎0‎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史简编——北宋的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9‎ ‎19.(15分)中国古代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但和平形态是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根据材料,概括在和平形态下,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各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并概述其积极作用。‎ ‎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BBBCD;BCCDD;DABDA 二、非选择题 9‎ ‎16.(14分)‎ ‎(1)政治上: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2分)经济上: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2分,回答出其中2点即可) ‎ ‎(2)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局部统一;废道改路;北宋面临的少数民族威胁更加严重(或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失去了幽云地区。(4分,回答出其中2点即可) ‎ ‎(3)问题:出现积贫积弱局面。(2分)举措:为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2分)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2分)‎ ‎17.(12分)‎ ‎(1)战功、察举、科举考试等。(至少两例,4分)‎ ‎(2)水平一:正确运用史实,充分论证并形成认识。(8分)‎ 例1:春秋战国时代,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秦汉统一,为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或例2:隋唐以后,推行科举制度,有效地抑制了门阀势力、为人们的身份地位变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普及教育和传播的知识,‎ 提升:人是社会主体,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可以激活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增添活力,推动社会进步,成为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原动力。‎ 水平二:仅是就事论事,缺乏提升 水平三:举出例子,论证不严密或者没有论证的 水平四:例子不对,或者没有例子,泛泛而谈的 ‎18.(14分)‎ 信息:地主所占总户数比例低,但占有全国耕地比例高;自耕农所占总户数比例高,但占有全国耕地比例低。说明了土地集中现象严重。(2分)‎ 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宋朝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自由买卖下的土地兼并加剧;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影响:促使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进一步加快社会阶层流动;激化社会矛盾和减少政府的税收,导致了赋役制度的改革及后来的王安石变法。(6分)‎ ‎19.(15分)‎ 方式:和亲,如西汉、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或政治宗教首领),如唐朝、清朝。设立专门的军事、行政管理机构,如西汉、明朝、清朝。‎ 9‎ 设立与内地一样的行政管理机构,如秦、汉.元。边境贸易、会盟,如唐朝、宋代、明代。人口迁徙,如西晋、清朝。(6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间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繁荣;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或答有利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化)。(9分。任答3点可得9分)‎ 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