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 MB
  • 2021-08-26 发布

高考历史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备战 2013】高考历史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 10 近代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2 高考真题精选】 (2012·安徽卷)19 世纪 70 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 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 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 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2·全国卷)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 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 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答案】B 【解析】 从张謇的评论看,“某人”应该是积极兴办洋务运动,创设大量军事工 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的洋务重臣,首先可排除 D项。其他三人中,综合评价,“某人”应该是 李鸿章。 (2012·海南卷)一篇发表于 1941 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 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 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产品分配方式发生 变化(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变化(纯封建制渐归消灭、地权集中),人们在生产 中的地位发生变化(高利贷变本加厉、农民离散、劳力锐减),故答案选 A 项。 (2012·江苏卷)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 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 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 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2·江苏卷)1934 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 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 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 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解题关键 在于全面分析材料。材料展示 1934 年上海市长以鱼水关系比喻,要解决上海与内地财富与人口等 方面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内地的发展环境,以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B、C、D三项片面,排除。 (2012·天津卷)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 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 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 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 大的金融中心。 材料三 1902 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 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 年,政府开始部 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 20 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 A、B、C 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 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 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02 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依据材料三,归纳 20 世纪初期天津 发生的主要变化。 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2012·四川卷)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英国《1862 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 面的重要作用。 范和引领了管理方式的变革;苹果公司的产品影响了人们生活、娱乐、思维的方式。 材料二 1872 年,李鸿章创办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 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 20 多家。《申报》评论:“招 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 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 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 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 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1979 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 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 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 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 团。到 80 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 180 多亿港元(70 年代末仅为 1.3 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 明。 似点,要举出史实加以论证。 (2012·山东卷)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 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 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 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 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 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 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 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 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 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 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2012·江苏卷)1934 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 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 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 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2012·课标全国卷)198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 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2012·浙江卷)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 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 1941—1943 年发展最为迅速,这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 B项正确。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A 项不正确;C 项在图中体现不出来,排除;开办工厂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侵略,强调“经济侵略” 是错误的,故 D项不正确。 (2012·北京卷)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 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 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 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 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 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 20 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 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 20 世纪 20 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 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 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上图,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自 19 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的问题,美国国会 一直存在争论。1817 年和 1822 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 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 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 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 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 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 年 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 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 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 开辟 轮船招 商局 第聂伯河 水电站 海上马 车夫 北洋 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 布机 海上丝绸 (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 3 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 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 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力发电的代表之一。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分析得出;第二小问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 (2012·江苏卷)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 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 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 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 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2012·四川卷)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 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 1918 年在成都和 1923 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 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史学研究方法。由图表信息可知,吴虞 到北京后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傅斯年的理论,由吴虞一个人的资料不能说明北京的城市化水 平比成都高、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少。故本题选择 C项。 (2012·浙江卷)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2011 高考真题精选】 1.(2011 年高考山东卷)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 工业 其他 工业 数量 (家) 72 3 ?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解析】选 D。在近代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速度领先于重 工业,从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纺织业企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D项。 2.(2011 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 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1 年高考浙江卷)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 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解析】选 A。旧式婚姻居多并不是因为其简便节约,相反与新式婚礼相比,旧式婚礼更复杂 繁琐。 4.(2011 年高考天津卷)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 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 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 年 B.1901~1911 年 C.1912~1927 年 D.1928~1937 年 专题二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解析】选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构成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新内阁、新官制、新 教育、实行阳历、行鞠躬握手礼等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故选 C。 5.(2011 年高考江苏卷)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 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 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 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 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 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 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 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 (1932 年初版) 材料 2: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 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 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 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 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 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 3: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 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 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 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 《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 (3)略。 【2010 高考真题精选】 1、(10 年浙江卷)38.(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 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 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 1929 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 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图 12 100 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8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 1927—1937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3)1945—1949 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 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 2、(10 年全国卷 1)14 表 1 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 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 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 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答案】D 【解析】中法战争后政府的关税权没有加强,故 A 错;BC 与题干不符。 3、(10 年江苏卷)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009 高考真题精选】 (2009 年福建文综,15)1873--1910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 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此题为逆向选择题,C 项显然不是该时期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的原因, 它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逻辑。 【答案】C (2009 年广东历史,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 1912-1913、1914-1918 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 1896-1911 年应是 A.4.6 个 B.3 个 C. 2.5 个 D. 0.55 个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从 19 世纪 60、70 年到甲午中日战 (2009 年山东文综,11)右图是 20 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 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解析】从楹联中的“保全时局”“莫教美利让四方”可知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思想。 【答案】D (20009 年海南历史,19)表 2 1937、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 比例 占工人总数 比例 1937 年 16% 4.4% 7.3% 1942 年 58% 78% 49% 表 2 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 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 1937 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答案】A (2009 年天津文综,6)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 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创建于 1932 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2009 年广东理基,63)“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 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解析】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 元旦等节日。 【答案】C (2009 年广东历史,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 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 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 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答案】C (2009 年江苏历史,22)(12 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 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 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 年 4 月 15 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 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 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 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 年 9 月 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 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 分)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 问题?(3 分) 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2009 年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 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009 年四川文综,39)(60 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 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 220 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 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 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 年 5 月 2 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 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 350 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 年 5 月 5 日第 12 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 分)分析材料 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 分)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 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 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 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 20 世纪 50 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 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 分) 材料三 表 2 1870-1910 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 年 14.1 2.7 1880 年 14.5 5.5 1890 年 12.0 10.2 1900 年 10.0 16.2 1910 年 8.4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 编制) (3)根据表 2 概述 1870-1910 年世界 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表 2 提供的信 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 11 所呈现趋势 的原因。(3分) 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 【2008 高考真题精选】 1.(2008 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 观点直接证( ) A. 19 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 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 之势也。” C.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 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答案 C 2.(2008 广东文基,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 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 (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建立初期 答案 C 3.(2008 江苏单科,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 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答案 C 4.(2008 江苏单科,8)至 20 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 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答案 D 5.(2008 宁夏,29)据记载,1888 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 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 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 播 答案 B 6.(2008 宁夏,30)下表为 1870 年~1910 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此表反映出 (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答案 C 7.(2008 上海单科,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 1870~1956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 答案 A 8.(2008 天津,1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 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 A 9.(2008 全国Ⅰ,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 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 耶 松船厂 答案 B 10.(2008 四川非延考区,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 过程的条约包括 ( )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答案 A 11.(2007 广东,6)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B 【最新模拟】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至 20 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3.“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 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4.李鸿章号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但裱糊匠 又何术能负其责?”这表明( ) ①李鸿章对晚清的颓败无能为力 ②洋务派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专制统治 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李鸿章认为他所办的洋务只是“虚有其表”,他这个“裱糊匠”不能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①②③都是对这段话的正确解读。故本题选 A。 答案:A 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 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表明洋务运动( )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 政策的调整是在( )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清朝政府鼓励开办工厂,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这是在甲午中日战 争之后。 答案:C 7.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 A 点 出现的原因是( )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 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 不符。 答案:D 8. 19 世纪 60 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 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 ) A.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 10.(2013·江苏南京模拟,11)右图《公告》反映了(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解析:民国三十七年应该是 1948 年,因此这个公告应该是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垄断。 答案:C 11.右图为《1937 年 8 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该图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经济发展 B.列强侵华战火直接摧残民族工业 C.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D.民族企业以各种形式坚持反抗斗争 12.图示为中国近代实业家“火柴大王”刘鸿生,他曾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 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 老板的伙计。”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私人资本 解析:题干材料已明确地提到了“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材料主要说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受本国官僚资本的控制和欺压。 答案:A 14. 1845 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 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 因主要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 15.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 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D “乘电车”说明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心有不忍”说明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 响,②正确;“光阴宝贵”说明③正确;④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④;D 项正确。 16.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 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 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B. 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 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 “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17.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 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 一惊叹表明当时 A. 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 B. 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 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 D. 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 【解析】A 仔细阅读材料,题干说明的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侵略,清末中国的社会生 活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A 项正确。B、C 两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错在“全盘西化”。 18. 1894 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 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 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 ( ) 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 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 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D.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 【解析】B 从材料中的“惟赖于商”及这一时期中国状况,可知是张振勋建议清政府允许私 人兴办企业,即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以此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答案为 B项。 19.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 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 20 世纪 20 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 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 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 20.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 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该规定 A. 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21.《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 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 A. 鸦片战争之后 B. 洋务运动之后 C. 戊戌变法之后 D. 辛亥革命之后 【解析】D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而且允许女孩进学堂学习,由 此可知《放足歌》中的现象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D项符合题意。 22. 1882 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 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 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 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 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 成为雇用“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材料三 1863 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 济因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 响? 24.“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 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 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报道,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 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各女工向该厂报名者 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 为该局雇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 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 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 年 4 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 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 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 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编《浙江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97 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 吗?为什么? 25.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 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 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 世纪以 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 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10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 18 世纪 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10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6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2分) 过 6 分。) (4)言之有理给 2 分。 26.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 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 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 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 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 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 ——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 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 年上海共有工厂 48 家,占全国工 厂总数 28.1%;1930 年上海共有工厂 837 家,占全国工厂总数 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 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 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4 分)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 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3分)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接 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3 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认识。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即可概括出通 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是外国人权利的大小,演变趋势从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第(2)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