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1-08-26 发布

河北省雄安新区博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博奥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周清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目要求的.(选择题答案需整理在卷二表格里,本页作答无效)‎ ‎1.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 仁者爱人、兼爱 B. 克己复礼、兼爱 C. 仁者爱人、非攻 D. 克己复礼、非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均是孔子的观点,但“克己复礼”才能够体现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非攻和兼爱均是墨子的观点,但“兼爱”即无阶级差别的爱才能够体现出墨子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克己复礼、兼爱 ‎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 有教无类 B. 诲人不倦 C. 仁者爱人 D.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 主张人不分高低贵贱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选项A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而选项B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选项C是孔子“仁”的思想;选项D项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紫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 主政者,当以民念,以德为本 B.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 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 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无为”的思想,故选B。A项是儒家的思想,C项是法家的思想,D项是墨家的思想,均排除。‎ ‎4. 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B.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 “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是儒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应该肯定而不应该否定。并题目问是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B是道家思想,认为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祸乱的源头;C是商鞅的法家思想,主张变革;D是墨子的观点;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 ‎5.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 藏富于民 B. 勤俭节约 C. 忠孝为本 D. 国富民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孟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荀子反对剥削太重而使国富民贫,故A符合题意;D与题意相反,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6.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 礼治 B. 仁爱 C. 仁政 D. 兼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中的“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可见孟子对弱者的关注,由此文王发政施仁,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要求统治者要关注民生,这体现的是仁政的政治思想。A是孔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D是墨子的思想;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孟子的思想 点评:孟子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在人格理想上,强调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可以判断“这个时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B是孟子的主张,符合题意;A、C是宋明理学的观点;D是顾炎武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可知该思想强调加强政府力量和政府的权威,这属于法家思想,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联系法家思想主张分析解答。‎ ‎9.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 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 礼乐与法制并举 D. 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足以表明吕不韦是在想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发挥各自的思想的长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10.“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理解分析的能力。本则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据此本题选D项。另外本则材料选自商鞅的《商君书》,阐述上古以来政治体制的演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 ‎【答案】(1)孔子:“以德治民”;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解析】‎ 依据材料一“子为政,焉用杀”归纳出孔子的“德治”思想,依据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归纳出董仲舒思想。‎ 第一小问结合孔子思想不能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董仲舒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所急需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从两人生活的时代对于思想统治需要角度回答。‎ 三、简答题 ‎12.宗法制 ‎(1)目的:________‎ ‎(2)内容:‎ ‎①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宗法等级关系 ‎②核心是________制。‎ ‎③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________的,既是________关系又是________关系。‎ ‎④________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________。‎ ‎(3)原则:立嫡________,立子________。‎ ‎(4)特点:_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 ‎(5)作用:‎ A.有利于________‎ B.保证了________‎ C.对后世________‎ ‎【答案】 (1).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2). 天子 (3). 诸侯 (4). 卿大夫 (5). 士 (6). 嫡长子继承制 (7). 相对的 (8). 兄弟 (9). 君臣 (10). 周天子 (11). 共主 (12). 以长不以贤 (13). 以贵不以长 (14). 族权 (15). 政权 (16). 贵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17). 贵族在政治上和垄断和特权地位 (18). 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的目的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2)宗法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关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共主。‎ ‎(3)宗法制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宗法制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5)宗法制的作用是:A.有利于贵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和垄断和特权地位;C.对后世影响深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