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交答题卡。‎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3、命题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改革史2、3、4、5、7、8、9单元。‎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有人指出“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这段记载反映出商代实行 A. 王位世袭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答案】B ‎【解析】王位世袭制指的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材料中主要是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引发人们的议论与王位世袭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纣之父母准确立微子启为太子,而其是妾所生之子,应当立纣,纣的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体现了商朝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分封诸侯,在材料中无体现,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所实行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合,故D项排除。‎ ‎2.“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文中的“它”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可知文中的“它”是指《十二铜表法》。故答案为A项。公民法和万民法是根据适用范围来确定,而不是根据表现形式来确定,排除BC项;《民法大全》的编纂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排除D项。‎ ‎3.两党轮替是美国政治的突出特征,每四年一次的总统竞选常常被称为“驴象之争”。下图漫画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 两党的内政外交政策基本一致 B. 两党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 两党由一个政党分裂而来 D. 两党之间既有争夺又相互依赖 ‎【答案】B ‎【解析】美国实行两党制,虽然执政期间的政策有所差异,但实质相同。材料中“驴象本一家”说明两党的阶级本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故B正确;两党执政期间政策不相同,排除A;美国民主党建于1791年,而共和党建立于1854年,两党并不是由一个政党分裂而来,排除C;漫画体现不出两党之间既有争夺又相互依赖,排除D。故选B。‎ ‎4.下列法律文献中,第一个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据题干“第一个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个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A项正确;1949‎ 年制定《共同纲领》,故B项错误;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错误;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故D项错误。故选A。‎ ‎5.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A. 国共内战扩大 B. 朝鲜战争爆发 ‎ C. 越南战争升级 D. 中苏结成同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0年”,可知“突发事件”是指朝鲜战争爆发。故答案为B项。此时国共内战早已结束,排除A项;越南战争1961年爆发,从时间上可以排除C项;中苏结成同盟不属于突发事件,排除D项。‎ ‎6.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材料中描述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可知是灌溉工具,根据材料“众筒兜水”可知是筒车;结合图示可知,A项为水排,B项为翻车,C项为耧车,D项为筒车,故ABC错误,D项正确。‎ ‎7.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表明美国 A. 国有经济的壮大 B. 自由竞争的消失 C. 垄断组织的发展 D. 社会生产的衰退 ‎【答案】C ‎【解析】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最大特点是独占,材料“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的信息说明是垄断组织的发展导致,故C项正确;材料企业说与私有制企业,不是国有企业,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经济仍然盛行,并不是消失,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促进经济高度发展,故D项错误。‎ ‎8.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 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 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72年,这个时期不是短暂的春天,排除C选项。这个时期也不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排除B选项。A选项错在他不是介绍洋务派人物,而是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创办实业,所以选择D选项。‎ ‎9. 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 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 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 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的文字和数字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的有关内容,而“大跃进”的重要特点就是急于求成、浮夸成风,因此D项正确。‎ ‎10.当今中国,各种各样的服装店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服装琳琅满目。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我国的服装业已融入了国际潮流 B.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中国的纺织行业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很大提高 ‎【答案】D ‎【解析】服装的多样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水平提高是导致服饰多样化的根源,故D正确;材料没有论述我国的服装业已融入了国际潮流,排除A;B中“根本性变化”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纺织行业的信息,排除C。故选D。‎ ‎11.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A. 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 实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行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更在于保全少数的富人,这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质。因此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 ‎12.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后出现如下状况:“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这一政策应该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农业集体化 C. 新经济政策 D. 工业国有化 ‎【答案】C ‎【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缓和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商业上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从题干中的“苏俄”“农民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等信息可知,这一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C 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农民很满意”不符,排除A;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国有化都无法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反映出来,排除B和D。故选C。‎ ‎13.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①②③正确,选A。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是新时期政治改革的内容,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④,排除BCD。‎ ‎14. 1950年5月,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建议成立一个共同的机构,以实现欧洲两个最大的敌对国法国和德国的煤钢工业的联营。此计划表明法国希望 A. 实现法德和解 B. 对抗美苏两国 ‎ C. 实现西欧联合 D. 重建世界霸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此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初期的欧洲国家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国家要求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逐渐表露出来。而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德两国的关系。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就是着眼于法德之间的和解,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故,舒曼计划,表明法国希望实现法德和解。故,正确答案选A; 其余BCD三项均不正确。‎ ‎15.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 A. 注重道德实践 B. 批判虚假说教 C. 强调重义轻利 D. 提倡心性修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王阳明的思想。根据“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可知王阳明主张探求内心的良知,提倡心性的修养,没有主张道德实践、批判虚假说教和重义轻利,故排除A、B、C项。故选D。‎ ‎16.“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上述材料体现了 A. 天赋人权观念 B. 人民主权观念 C. 社会契约观念 D. 三权分立观念 ‎【答案】A ‎【解析】“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说明的主旨是天赋人权思想,故A正确;B、C和D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7.这一时期,中国草书飞动,行书纵逸,楷书端整,书坛推出书法的宗师,诚如苏轼所言“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这一时期 A. 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B. 草书未受人们重视 C. 出现了闻名天下的第一行书 D. 楷书步入盛世时代 ‎【答案】D ‎【解析】由“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可判断为唐代时期。隋唐时期,楷书进入繁荣时期,大家频出,其中代表的有颜真卿、柳公权等人,故D正确;“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时期,排除A;由“草书飞动,行书纵逸,楷书端整”可见三种书法各有所长,排除B;“闻名天下的第一行书”特指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排除C。故选D。‎ ‎18.‎ ‎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A.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 蒸汽机车的发明 C. 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 化学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特征,旨在考查解读图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汽车”、“油”、“氧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不符合图片信息,排除;图片揭示的不是发电机,排除C;D项图片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A。‎ ‎19.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的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A. 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参考价值 B. 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C. 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 D. 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高于回忆录 ‎【答案】D ‎【解析】历史史料一般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政府文件档案、私人文件、历史事件的遗迹、回忆录、调查记录等等。这些史料都有价值,但任何一份史料都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真相,只能汇总各方面资料并多方考证以获知历史真相。并且历史档案一般属于第一手资料,比回忆录的价值要高,因为回忆录掺杂的个人主观因素过多。故D正确;历史人物回忆录属于二手史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A;历史档案虽然属于一手史料,使用的时候要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才可真实反映历史,排除B;材料只是比较原始史料和回忆录的史料价值,没有论述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排除C。故选D。‎ ‎20.1978年12月26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几天后,“文革”之后首批向外国——美国派出的五十二名留学生乘坐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往华盛顿,开始他们的留学生活。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停滞终于结束了,这 A. 是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体现 B. 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C. 是“211工程”计划的一部分 D. 标志着“左”倾错误彻底结束 ‎【答案】B ‎【解析】“教育要三个面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科技人才,故B正确;“211工程”是指21世纪重点建设100多所高等学校和学科,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错误;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并不能说明“左”倾错误彻底结束,故D错误。故选B。‎ ‎21.2013年放映的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出现了“天宫一号”,正是中国的航天技术成了本片主人公的“救命菩萨”。以往的好莱坞大片每逢关键时刻总是“美国拯救世界”,而今是“歹徒肇事,美国遇难,中国施救”。这种变化表明好莱坞大片 A. 受到“中国元素”的影响 B. 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 C. 旨在提升影片制作的实力 D. 完全是为了刺激观众 ‎【答案】A ‎【解析】《地心引力》 中天宫一号拯救了本片主人公,说明好莱坞大片受到了“中国元素”的影响。故A正确;好莱坞大片不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更是一种文化碰撞,排除B;提升影片制作的实力是要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排除C;D项中“完全”说法过于绝对,且并不是为了刺激观众,排除D。故选A。‎ ‎22.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说明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并没有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特别是旧三民主义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没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C 项错误;据材料“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D项正确。‎ ‎2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层 ‎③奴隶主阶级 ‎④商人阶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故①②正确。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变法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③错误。商鞅对待商人的政策是重农抑商,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 ‎24. 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A. 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C. 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 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答案】A ‎【解析】北魏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功绩。故选A。BC项明显错误,D项只是从其政权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没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 ‎25.王安石变法中,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的政策是 A. 市易法 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 ‎【答案】A ‎【解析】市易法是指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故A正确;募役法规定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排除B;方田均税法是丈量田地、确定田赋等级,增加税收的措施,排除C;青苗法在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出贷给民户的措施,排除D。故选A。‎ ‎26.宗教改革从德意志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A. 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 B. 天主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的焦点 C. 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D. 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16世纪的德意志出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受罗马教廷控制和压榨,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教会成为德意志社会矛盾的焦点。故B正确;德意志的分裂状态不是突然出现的,在中世纪一直存在,排除A;闵采尔农民起义发生于宗教改革开始(1517年)后,时间是1524-1 525年,排除C;马丁·路德改革方案深入人心使改革具有群众基础,促进了改革的发展。排除D。故选B。‎ ‎27.19世纪初,俄国生铁产量曾一度居世界首位,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已明显落后于西欧,主要原因是 A. 腐朽农奴制的阻碍 B. 自由劳动力的缺乏 C. 工业资金的匾乏 D. 交通运输的落后 ‎【答案】A ‎【解析】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已明显落后于西欧”,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西欧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而俄国却因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工业进程缺乏劳动力,故选A;B决定于A,排除;资金和交通只是次要原因,排除CD。‎ ‎28.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 ‎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 ‎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封建社会转变资本主义社会,故①正确;明治维新中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改变了半割据状态,加强了中央集权,故②正确;明治维新中政治上实行四民平等,使得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故③正确;明治维新在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使得资本主义文化一定程度取代了封建文化,但是仍然保留了封建残余,故④错误。故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9.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 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 D. 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答案】A ‎【解析】ABD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但相较而言,最主要原因是A项,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压榨,因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允许民间设厂,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的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D项;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30.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引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引自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 康有为一再劝说提醒皇帝对此不可操之过急,康有为在专门进呈光绪的《日本变政考》所加按语中写道:“日本亦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当百日维新已开始一个多月后,他还在《国闻报》上特意发表《答人论议院书》,公开表示反对设议院、兴民权。“敬告足下一言,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材料四 ‎ ‎ 材料五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六 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有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一些强行查封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怨声载道。‎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结合材料四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3)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答案】(1) 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 ‎(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方式和说明:有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组织学会,如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创办报刊,如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 ‎(3)失误之处: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影响:其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解析】‎ ‎(1) 同:依据材料一“君民一体”和材料二“立行宪法,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可知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依据材料二“大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可知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回答。‎ ‎(2)变化:依据材料三“反对设议院、兴民权”可知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依据材料三“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可知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以及康有为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回答。方式和说明:依据材料四图片从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和创办报刊回答;说明依据所学从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以及《中外纪闻》等回答。‎ ‎(3)失误之处:依据材料五“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可知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依据材料“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变法内容贪大求全;依据材料“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可知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依据材料六“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一些强行查封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可知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依据材料“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可知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依据所学从戊戌变法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以及传播思想等思考回答。‎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中国古代公文文种演变概况表。‎ 时期 文书概况 西周 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 秦汉 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从下行文种来看,秦代的诏敕文书主要有“制”和“诏”,据史记解释:“命为制,令为诏。”“制”和“诏”分别是皇帝颁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时使用的文种。到了汉代,诏敕文书的文种有所增加,蔡邕《独断》卷上记载:“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 唐朝 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其中皇帝专用的文种除原有的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堂贴”,是开元后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独立指挥百司的公文文种,“堂贴”不必奏请皇帝批准,由三省宰相直接裁决,集体签署,其公文效力相当于国家最高政令 明清 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又称圣谕(上谕),有宣谕、口谕、手谕,其中手谕如需保密,可以不抄发,而到了清代,这种保密谕旨逐渐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达御前的 ‎——整理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等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古代公文的演变适应了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 阐述:秦汉时期,随着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君臣、中央与地方的概念才逐渐强化,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公文才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唐代“堂贴”的出现,表明三省六部制下宰相协助天子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明清时期,皇帝的谕旨和大臣上疏的保密化,则体现了明清君主专制继续强化的事实。‎ ‎【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从材料“这一时期文种简单,划分粗略”“秦汉时期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也越来越细,比例最大的是有两类,一类是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一类是臣对君的专用文种”“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种,主要的变化在君臣专用文种”“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有十种,新增了谕旨”中分析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具体分析观点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