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71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2020 年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
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
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资产
阶级队伍的壮大,B 选项符合题意。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
A 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C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
贸易的状况问题,D 选项排除。
2.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
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
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例( )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中说明的是农民没有把获取的钱财投资于商业的扩大再
经营,反而从事土地开发,体现出当时农民重视土地的思想,这种经济思想显然不利于农村自然经济的快
速解体,这种案例说明近代经济变动的复杂性,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农民思想是安土重迁,不是主动适应世界市场的发展,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
农民意识问题,不能论述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结论,故 D 项错误。
3. 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
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该学校的校歌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重,
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 D 项;全面复兴旧学的
说法过于绝对,且复兴旧学只反映了题意的部分内容,故排除 A 项;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排斥
西方新学,故排除 B 项;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排除 C 项。
4. 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
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19 世纪 60 年代”,这一时期西方列强侵华主要以商
品输出为主,故 A 项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B 项是错误的;C 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纺织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状
况。所以答案选 D。
5. (2020·黑龙江让胡路大庆中学高三开学考试)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
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解析】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显然是出于经费困难,这样做主要是缓解造船经费问题,B
正确;洋务运动军事工业仍然是官办企业,A 错误;洋务运动军工产品不对市场开放,C 错误;近代轮船制
造业并没有走出经济的困境,D 错误。
6.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
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
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
( )
A.发展战略观的选择
B.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
C.国际大环境的优劣
D.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中日两国在发展民族经济上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方式,由此造成两国在甲午
中日战争中的不同命运,故选 A 项;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处于封建社会,遭受外来列强侵略,与中国社会形
态类似,故排除 B 项;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社会大环境是相同的,没有根本性差距,故排除 C 项;该学者的观
点中没有涉及两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内容,故排除 D 项。
7.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
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买办力量( )
A.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插手民族工业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可以看出,买办力量确实参与民族工业的发展,但
并不涉及程度的深浅,故 A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自己投资办厂,并参与洋务运动企业的创办,
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民族工业处于产生和发展阶段,由此可知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买办力量在中国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活动,并不能看出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
市场的关系,故 C 项错误。 材料重在说明买办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并参与了部分企业的创办,并不是为列
强经济侵略进行的活动,故 D 项错误。
8.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 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
是( )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材料中的数据
说明英国通过战争并没有实现其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鸦片战争以后,中英
贸易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长,故 C 项正确;据材料中战前战后的数据比较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并没有极大地促
进了中英贸易,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道光与咸丰并没有反对中英贸易,故 B 项排除;据所
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国家,不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故 D 项排除。
9.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②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①代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不限于英国一个国家,而且对华资本输出是 1894 年甲午战争以后的
主要经济侵略手段,故 A 错误;②代表洋务派经济,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
方政治制度,故 B 正确;③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56 年三大改造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公有制经
济,这表明我国完成了所有制的转变,故 C 错误;④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抗战时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阻碍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故 D 错误。故选 B。
10.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9 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
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华商的这
种行为( )
A.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华商的行为,有利于了解、学习西方新式企业的管理经验,为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即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故选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即 19 世纪末,排除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因为列强的入侵,而不是因为华
商“附股”的行为,排除 B;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 C。
11.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洋务派在 1865 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
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业( )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雇佣劳动,大部分工人都是
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工资大体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决定的,且“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说明当时的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 C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洋务企业中的雇佣关系,没有涉及保
障工人权益的问题,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近代洋务企业中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不能得
出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说法太绝对,故 B 选项错误;近代洋务派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但材料没
有涉及到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相关内容,故 D 选项与材料无关。
12. (2020 年全国高考真题)1876 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
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 1 所示。
表 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应用科学与技术与近代企业的兴办
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才会有很多人提问相关的问题,故 C 项正确;从材料来看西学得到了传播,中体西
用思想并没有被抑制,排除 A 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有维新的主张,且此时只是早期维新出现,并没有往深
入发展,排除 B 项;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 D 项。
13. (2020 年张家口市实验中学高三月考)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
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
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根据“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维护中国旧体制旧轨迹,主张以“西用”维护“中体”,
而引进先进的生产力,这势必会冲击落后的生产关系,即为保护旧轨,却因此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生产
关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冲击旧的体制和轨迹,C 项正确;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与维护或冲击“旧
轨”无关,A 项不符合题意;西学的传播和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和手段,
都不是在深入评析洋务运动的主张,BD 项错误。
14. (2020 年三原县南郊中学高三一模)下图是 1840—1894 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
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 )
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
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D.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1840-1894 年间,土纱使用量在不断减少,洋(机)纱使用量在不断增加。这表明当
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因素在不断增加,故 C 项正确;图示体现了自然经济在不断解体,A 项说法错误;数
据体现的是使用土纱为主,而不是土布,故 B 项错误;材料数据和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没有关系,故 D 项错
误。
15.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872 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得到清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和民间商
人集资入股,在长江航运业竞争中击败英美航运公司,发展迅速;1884 年,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招商局
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此后它在“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治地
位很快消失了”。这表明( )
A.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轮船招商局改变中国航运业的落后面貌
C.清政府应该加强对航运业的全面控制
D.洋务企业的发展受观念更新滞后的制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故 A 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
治地位很快消失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并没有改变中国航运业的落后面貌,故 B 错误;根据材
料“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招商局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此后它
在“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治地位很快消失了””可知轮船招商局失去统治地位的原因是以李鸿章为代表
的政府官员的控制,故 C 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失去统治地位的原因是“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
招商局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表明洋务企业的发展受李鸿章等洋
务派观念更新滞后的制约,故 D 正确。
1.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清王朝自救运动”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属于近代工业的起步阶段,故 A
项正确;B 项只适合汉阳铁厂等洋务企业,不符合题意,排除;CD 项不适合汉阳铁厂等洋务企业,不符合
题意,排除。
2. (2020·天津红桥年高三二模)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
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 年《马关条约》
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 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 1898 年,故排除
A 项,B 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 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3. 中国传统观念“重理义、轻艺事”,读书人从来不以技艺为正业,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天津电
报学堂(1879)天津水师学堂(1880)天津武备学堂(1886)天津军工学堂(1893)等一批专攻军事和工
艺的专门学堂。这种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
A.“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被国人所抛弃
B.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艺事渐为人重
C.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思想观念进步
D.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由此起步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国传统观念‘重理义、轻艺事’”到“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培养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
专门学堂”可知,这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挽救民族危机洋务派而采取的自救措施,这反映了社会的
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C 正确;据材料“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
就是“中体西用”,因此“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没有被抛弃,故 A 错误;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
因是民族危机加深,为挽救民族危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科技,而不完全是在“在西方
器物的刺激下”兴起的,B 表述片面;据材料“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天津电报学堂(1879)……等
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可知,新式学堂的出现,培养了大批的军事、科技、翻译人才,促进了
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冲击了封建科举制,但不能说明近代教育由此起步,D 错误。
4. (2020 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 年,烟叶的
出口数量为 2.4443 万担,1894 年为 11.3886 万担。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
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
【答案】D
【解析】由材料“1844 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 2.4443 万担,1894 年为 11.3886 万担”可知烟叶的出口
量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的市场,让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
市场,故 D 正确;国内战乱不断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出口的增加,故 A 错误;小农经济的解体
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不是烟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故 BC 错误。
5.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890 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
是银元 5 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
每人也只有 18 元。这说明当时( )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 5 元左右(月薪)”可知其年收
入大概是 5*12=60 元,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
每人也只有 18 元”,说明工人的年收入要高于农民,故 C 正确;由两地工人和农民年收入的比较可知是上
海优于直隶,故 A 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故 B 项“开始”错误;材料未体现男女工人
收入差距,故 D 错误。
6.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
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 )
A.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
C.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D.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大机器生产”“新式海军”等,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中兴”是指洋务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中体西用”并未解决根本
问题,西方列强侵华的脚步没有停止,并在之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表明“中兴”在发展中酝酿着
危机,故答案为 D 项。洋务运动实践的是“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开始盛行,排
除 A 项;洋务运动主要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领域,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 B 项;洋务运动并
未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使中国避免被瓜分命运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 C 项。
7.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表是洋务企业部分决策者的职衔背最,据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
时期( )
姓名 任职情况 职衔、功名
盛宣怀 1885 年任轮船招商局督办 曾任津海关道监督
张翼 1892 年接任开平旷务局总办 候补道员衔
杨宗翰 1891 年主持上海机器织布局 翰林院编修
袁大化 1890 年继任漠河金矿总办 候补知府
郑观应 1880 年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 候选郎中
——(据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整理)
A.政府官员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B.洋务企业摆脱了列强经济控制
C.官督商办成为主要的管理方式
D.洋务企业缺乏近代化管理经验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用封建官吏来管理洋务企业,而这些人大多具有商人的背景,但不管是官职
还是商人身份都是封建性质的,他们没有接触到相关近代化的管理,说明当时洋务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经验。
故答案为 D 项。A 项,材料反映的是很多洋务企业都由官员来管理,但没有体现出促进企业发展,排除;B
项,材料看不出洋务企业是否受到列强的控制,排除;C 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盛宣怀等人都有官职,没有看
出官督商办是主要的管理方式,排除。
8. 从 1872 年到 1875 年,清政府每年派遣 30 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 3 个月要学习 14 天《孝经》和
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
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B.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
D.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答案】B
【解析】从时间 1872 到 1875 年可以看出中国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为了维
护清朝统治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题干中“他们每 3 个月要学习 14 天《孝经》和圣谕”可以看出清
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故 B 正确;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A 不是清
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排除;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西方科技,宗旨是维护清朝统治,并非宣扬
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排除 CD。
9. (2020 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有人考察了 32 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 7 个,继续维持的有
10 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 15 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 1 个。由此说明( )
A.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 B.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C.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 D.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 15 个”说明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手工业过渡到近代工业(机器工
业),故 A 正确;B 与材料无关,排除;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 错误;D 与材料无关,排除。
10. (2020 年山东烟台高三其他)19 世 70—80 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焘抨击西方对中国进行侵略“其势日
逼、其患日深,同时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延政教,其末有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
强”,并呼呼“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此思想( )
A.代表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主流认识
B.直接指导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C.反映出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
D.与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一致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延政教,其末有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可知,
与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不一致,A 项错误;B 项与史实不符,B 项错误;据材料“西洋立国有
本有末,其本在朝延政教”,并呼呼“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可知,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
C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是扶清灭洋,与材料观点不一致,D 项错误;故选 C。
11. 1876 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
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
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政府枳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仿织洋布,定易销售”“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采用机器生
产、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渐形成,D 正确;A、B、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2. 1871 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 10 年前增加了 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
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较多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列强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答案】A
【解析】1871 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列强在我国大量采购原材料,农产品出口获利较多,促使农民争相种茶,故 A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出种茶技术的变化,而是种茶面积的改变,排除 B;长江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出
口获利较多,C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之一,而且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
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D 不属于主要原因。
13. 下表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创办”具有某些时代特征。主要是( )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者 地点
1898 年 源昌丝厂 祝大椿 上海
1899 年 大生纱厂 张謇 江苏南通
1900 年 启新洋灰(水泥)公司 周学熙 河北唐山
1902 年
保兴面粉厂 荣氏兄弟 江苏无锡
广生油厂 张謇 江苏南通
1905 年
振兴纱厂 荣氏兄弟 江苏无锡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氏兄弟 香港
A.两次工业革命同时完成
B.社会性质影响近代化进程
C.受到抑商政策严格限制
D.经营模式落后于世界潮流
【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近代中国没有出现两次工业革命同时完成,故 A 项排除;结合“1898—1905
年”的时代背景可得出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出现了表格中民族企业创办地大多在东南
沿海一带,企业大多是轻工业,重工业缺乏,说明了社会性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影响,故 B 项正确;
表格中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情况主要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受到抑商政策的严格限制,故 C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民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阐释,故 D 项排除。
14.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 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
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 290 元,酌定为 150 元。据此可推断( )
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答案】B
【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政府任意干涉商人的利润,体现出新政时期的电报局产权意识不明确,打击
了商人投资的积极性,B 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看出清末新政在政治体制上比洋务运动有巨大的
改进,A 错误;材料主要是讲民营企业的发展,后来受到政府的制约,不是侧重发展官营企业,排除 C;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后期已经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 错误。
15. 嘉庆年间(1796-1820)两广总督百龄说:“查夷商所需食用等物,因语言不通,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
买办之人。……由澳门同知发给印照,近年改由粤海关监督给照。……如感于买办食物之外,代买违禁货
物,及勾通走私舞弊,并代雇华人服役,查出照例重治。”关于材料中的“买办”认识准确的是( )
A.对政府依附性很强并受其掌控 B.服务外商体现半殖民地化色彩
C.近代服务于外商的贸易中介人 D.帮助政府监督外商行为的官商
【答案】A
【解析】首先从材料来看,买办设立的原因是因为外国商人因语言不通而不能自行采买,所以它是一个与
政府密切相关的职位,依附于政府,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中国还没有进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选项错误,买办服务的其实是政府,而不是外商;D 选项错在“监督”二字。
1. (2018 年海南卷)1863 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
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该官员认为清政府应该仿效日本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制
造船炮等法,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开放了通商口岸;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仿效日本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要求,并非是学习日本政体;D 选项错误,材料并
未体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 (2018 年海南卷)1897 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
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 )
A.降低生产成本 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加强国防安全 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要求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从沿海迁往内地,并在内地兴建与扩充军
事工厂。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前军事工业设厂偏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战争中首先遭到了
重创。所以,这一决定是出于保障军事工业和国防安全的需要,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江南制造
总局等都是官办军事工业,产品不参与市场交换,不计生产成本;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军事工业的区
域布局变化,与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无关;D 选项错误,军事工业产品不参与市场交换,不能促进区域经
济的发展,无法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3. (2019 年浙江选考)1882 年,中国电报局建立。郑观应称:“商贾贸易,藉电报以通达市价,则无者常
绌,而有者常赢”。史料并载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上述材料表明洋务
运动意在( )
A.“设厂自救”
B.“西体中用”
C.突破“器物”限制
D.“求富”以“自强”
【答案】D
【解析】根据“电报公司所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广阔的洋务企业网络中”,可知洋务运动通过创办民用企
业获利,再把获利所得投入到洋务运动中,故意在通过“求富”以“自强”,故 D 项正确;不是洋务派的主
张;洋务派的主张是“中体西用”;洋务派并不主张突破“器物”,且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 ABC 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