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05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试卷第 1 页,总 13 页
2020 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1)
一、选择题: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
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 )
A.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形成
B.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
C.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
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2. 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
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
的是( )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
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
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3. 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
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 )
A.农业生产走向衰落
B.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C.雇佣关系逐渐形成
D.生产关系出现变化
4. “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
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的反面教
训。 ”据此推断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B.削弱了旧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经验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5. 19 世纪中后期,本应学外文及西学的广州同文馆学生,却因学中学而导致西学荒疏;
受过西学专门训练的严复、马建忠等,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 )
A.危机加深激起国人抵制西学
B.传统观念与西学传播的冲突
C.西学人才缺乏社会需求
D.制度变革成为时人选择
6.
1911 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
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表格可知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
试卷第 2 页,总 13 页
省份 政体模式
湖北 民主共和制
江苏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浙江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
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
7. 国民党 “一大 ”宣言中规定,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
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
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 )
A.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B.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注土地问题
D.发展了 “平均地权 ”的思想
8. 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
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
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C.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9. 如图漫画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
B.正确执行中共八大的路线
C.表明计划经济追求产量和速度
D.当时的经济建设以农业为核心
10. 1972 年,中美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指出: “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
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固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中方声明 “绝不做超
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公报( )
A.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
B.说明两国结盟维护和平
C.针对的是崛起中的日本
D.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11.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的个人自由是以宽容为基础的,但宽容和制度性保障有着
本质的差异,宽容是统治者的恩赐,即使专制君主偶尔也对个人自由表现出宽容,而
制度则意味着是一种义务。这种说法( )
试卷第 3 页,总 13 页
A.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专制
B.肯定了雅典政制对近代民主制的影响
C.揭示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是人文精神
D.指出了雅典政制并非现代意义的民主
12. 托马斯 ? 莫尔( 1478﹣1535)作的《乌托邦》 ,描写的是一个理想之所,那里的人
们很有教养,那里的社会没有等级观念,可他就是没提及教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据
此可知,这一作品( )
A.奠定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C.反映了教会神学影响的消除
D.弘扬了理性主义的时代精神
13. 1871 年, “人们带着对 1792 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 ”。公社不仅名称
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
曲》 ,宣扬 “自由平等、博爱 ”,甚至恢复了 1792 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 1871 年巴黎
公社( )
A.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B.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C.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
D.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
14. 1940 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 ,并在进攻挪威时放
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
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15. 如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 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题,共 5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试卷第 4 页,总 13 页
材料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修已以安人 ”,“修已以安百姓 ”。
——(孔子)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
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
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和顾炎武的治学目的。两位思想家的
主张有何共同点?
(2)结合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分析对当代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
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
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候王势力逐渐强大,对
朝廷构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I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该制度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历史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边疆治理是我国历史和现实的重大课题。以下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的家书,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奉谕旨督办新疆军务,应预筹出关驻节。衰病余生,何能担荷重任?唯密谕
“英、俄有暗约扰我西路之说,英由印度窥滇之腾越,俄窥喀什噶尔,使我首尾不能相
顾”云云。现值俄使由湖北、陕西前来,到兰接见后,由凉、甘、安、肃赴哈密,由哈
密归国。所遣两使名为游历,实则窥我虚实。此时西事 ⋯⋯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
力承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左宗棠主导下清政府维护
新疆主权的方略。
(2)结合新时期 “上海合作组织 ”的发展进程,简要概括其对新时期边疆治理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
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
中后期以来的 “资本主义萌芽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于 1421
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 “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
针 ”,不无遗憾地说: “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 ⋯⋯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
中输了一局。 ”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 “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
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 ”第
试卷第 5 页,总 13 页
二次是 “洋务运动 ”。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 “自救 ”。满族旧
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 “洪杨 ”,兴 “洋务 ”,史称
“中兴名臣 ”。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 “洋务工业 ”站在同一时间
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 “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中国
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 “历史机遇延误论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表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 年 1917 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 年 1860 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 世纪后期﹣ 19 世纪中期 18 世纪后期﹣ 20 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 (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试卷第 6 页,总 13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 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1)
一、选择题: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
C
【考点】
古代城市的发展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解答】
A.唐代之前城市中坊市分离,题干材料显示坊中有市出现,坊市不再分离,排除。
B.政府严格管理下,坊市分离,材料中坊中出现市,表明政府管理放松,排除。
C.在坊中出现市,表明商业活动突破了原先 “市 ”的限制,空间限制打破,正确。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一直延续的经济政策,且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该政策,排除。
故选 C。
2.
【答案】
C
【考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要掌握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
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元以后儒家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分析材料即可。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挑战,因此《三国志》
视曹魏政权为正统;宋元时期理学兴起,成为官方哲学,因此《三国演义》则以蜀汉
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大众的历史认知,故 C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记录,而且著作均带有主观性,不能说是
客观记录,故 A 项错误。
B 项明显错误,应排除。
史实需要史料、实物以及考古等才能确认,故 D 项错误。
3.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
材料 “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这种收益
往往大于地租收入 ”说明清朝前期出现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说明生产关系
试卷第 7 页,总 13 页
出现变化,故 D 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的相关知识,故排除 A。
材料与土地集中无关,故排除 B。
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故排除 C。
故选 D。
4.
【答案】
A
【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
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解答】
题干信息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太平天国
运动影响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即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故 A 项正确。
B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运动,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 C项错误。
5.
【答案】
C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
【解答】
材料体现的是广州同文馆的学生因为学习中学而导致西学荒芜,这主要是因为西学在
中国传播缺乏生存的土壤, C 选项符合题意;
19 世纪中叶后,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因此抵制西学的说法错误, A 选项排除;
材料与两种观念的冲突无关, B 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D 选项排除;
故选 C。
6.
【答案】
D
【考点】
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
“民主共和制 ”“单一的中央集权制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表明辛亥革命后存在着革
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故 D 正确;
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联邦制、中央拥有绝对权力材料未
体现,故 ABC错误。
故选 D。
7.
试卷第 8 页,总 13 页
【答案】
D
【考点】
孙中山的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
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的主旨,结合孙中山民生主义的
内容分析。
【解答】
A 项错误,土地国有与材料中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 ”不
符,排除。
B 项错误,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
收买之 ”表明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彻底,排除。
C 项错误, 1905 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生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就开始关注土地问
题,排除。
D 项正确, 1905 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
后因社会进步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
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发展了 “平均地权 ”的思想。
8.
【答案】
C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答】
材料中现象发生在 1948 年底,这一时期国共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天平向中共偏斜,因
此中共决定进行战略决战。结合材料中 “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的表述,
可以推知其目的是为胜利后将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来做准备, 1949 年 3 月,在
西柏坡会议上,正式做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决策,故 C 正确。
土地改革与 “文化、管理、技术 ”的信息不符, A 错误。
B、D 是建国之后的,时间不符。
故选 C。
9.
【答案】
C
【考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的内容。
【解答】
漫画中的一个玉米、两个小麦如此之大,需要用拖拉机来托运,反映了计划经济下追
求产量和速度,是浮夸风现象,故 C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并未正确执行中共八大的路线,且此时期
仍以工业化为中心,故排除 A、B、D。
10.
【答案】
试卷第 9 页,总 13 页
D
【考点】
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要求学生结合中美关系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中美关系的缓和并没有遏制苏联的扩张。
B.中美两国没有结盟。
C.中美关系的缓和主要是针对苏联,不是针对日本。
D.美国开始承认新中国,显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1.
【答案】
D
【考点】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希腊的政治制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
确把握。
【解答】
据材料 “古代雅典的个人自由是以宽容为基础的,但宽容和制度性保障有着本质的差异 ”
说明雅典政制不是制度民主并非现代意义的民主,故选 D 项。
据材料 “古代雅典的个人自由是以宽容为基础的 ”说明该学者认为雅典是自由不是专制,
排除 A 项。
据材料 “宽容是统治者的恩赐,即使专制君主偶尔也对个人自由表现出宽容 ”可知是否
定不是肯定,排除 B 项。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据材料 “宽容是统治者的恩赐 ”可知不是人文精神,排除 C 项。
故选: D。
12.
【答案】
B
【考点】
文艺复兴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 “描写的是一个理想之所,那里的人们很有教养,那里的社会没有等级
观念,可他就是没提及教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结合文艺复兴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乌托邦》中并未明确 “民主革命 ”的思想主张,故排除 A 项( 1)十五、十六世纪,教
会神学仍对欧洲具有广泛影响,故排除 C 项( 2)在十七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理性
主义成为时代精神,故排除 D 项( 3)故选: B。
13.
【答案】
D
【考点】
巴黎公社的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 “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
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 ,宣扬 “自由平等、博爱 ”,甚至恢
试卷第 10 页,总 13 页
复了 1792 年的革命日历 ”,结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公社的影响分析。
【解答】
“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
动演奏《马赛曲》 ,宣扬 “自由平等、博爱 ”,甚至恢复了 1792 年的革命日历 ”表明 1871
年巴黎公社深受法国革命时期启蒙思想的影响,故 D 正确;
1871 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故 A 错误;
1871 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并未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故 B错误;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而 1871 年巴黎公
社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政权,排除 C。
14.
【答案】
D
【考点】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影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二战的过程和电影事业发展的影响来分
析。
【解答】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 1895 年。
B.材料反映的应该是二战时期的特征没有体现出冷战时期的特点。
C.历史影片不能客观还原历史真相。
D.当时英国之所以将这部电影送给苏联,是希望让苏联一起来抵抗德国法西斯,而德
国把这部电影给挪威人看是为了打击其斗志,体现了立场差异,影响到电影的使用意
图。
15.
【答案】
C
【考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解答】
通过解读题干中示意图的信息可知, 1995 年与 1965 年相比,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明显增加,拉美、非洲则显著减少,说明世界经济的重心有向亚
太,尤其是向亚洲地区转移的趋势,即反映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所以选择 C
项。
示意图没有反映世界贸易秩序的信息,排除 A 项;
B 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进行新技术革命的信息,且其他工业国进行新技术革命肯
定比亚洲发展中国家早,但其他工业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下降;
D 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题,共 55 分.
【答案】
(1)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 “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
治学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共同点:强调社会责任感。
(2)作用: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有利于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这一
试卷第 11 页,总 13 页
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考点】
孔子的政治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和顾炎武的思想。
【解答】
(1)第一小问的抱负,依据材料一,结合孔子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可以得出改变春秋时
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 “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
料二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
可以得出经世致用。第三小问的共同点,依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两人都强调社会责
任感。
(2)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传统之一,有利于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答案】
制度: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调整:实行 “推恩令 ”。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考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郡县制
【解析】
(1)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影响。
(2)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考查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主要措施。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主要考查秦汉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特点。
【解答】
通过材料 “李斯提出异议 ⋯⋯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
朝在地方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初年分封形成了王国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
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
演变特点,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权力在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受到削弱。
【答案】
(1)方略:武力抗击侵略、外交谈判、设置行省。
(2)发展进程:从突出安全合作到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或经济、政治、文
化等领域多边合作) ;成员国多了乌兹别克斯坦。
启示:放眼世界,与周边国家平等协商、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考点】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
【解析】
(1)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
(2)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解答】
(1)第一小问的方略,依据材料 “现值俄使由湖北、陕西前来,到兰接见后,由凉、
甘、安、肃赴哈密,由哈密归国。所遣两使名为游历,实则窥我虚实。此时西事 ⋯⋯我
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当 ”,结合所学可知,方略是武力抗击侵略、外交谈判、
设置行省。
试卷第 12 页,总 13 页
(2)第一小问的进程,结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过程分析。第二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
性题,如:放眼世界,与周边国家平等协商、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答案】
观点一: “历史机遇延误说 ”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
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
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
高;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
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 19 世纪中期,洋务派
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
的发展。中国丧失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
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
系谈也可以。
观点二: “历史机遇延误说 ”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
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论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 (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
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
遇;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团体、
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
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
【考点】
中国近代史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资本主义萌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
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
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类似与这样的问题,学生选择哪一种观点都
可以,但是必须言之有理。历史小论文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
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
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答案】
【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 1900 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
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因此从近代
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 1900 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 ,
观点二: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 1917 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
【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
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观点二: 1860 年开始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
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 1840﹣1860 年之
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
【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 19 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是新
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
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
试卷第 13 页,总 13 页
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
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
模垄断组织等。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
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
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
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
【考点】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期的差别,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分歧的主要标准和近代以来中国和
世界历史基本史实分析材料。
【解答】
从材料可以看出,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有两个观点,一个认为是 1900 年,一个认为
是 1917,认为是 1900 年的,主要是由于 1900 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人类
进入了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历史,而认为 1917
年的,是由于 1917 年爆发了十月革命,人类历史进入了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
会过渡的阶段,其主要的史学观点是革命史观。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是 1840 年的
主要的依据是因为这是中国两半社会的开始,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从这一刻开始发
生巨大的变化,认为是 1860 年的观点,主要是由于,洋务运动首先学习西方先进科学
技术,并付之实践。关于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认为是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期的,
至于英国标准,而认为是 18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是从全球各国的情况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