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6.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洛阳市2019——2020 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 贵族宗法血缘关系有所松动
B. 君主对地方的掌控能力有限
C. 奠定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的地方分权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掌握地方实权,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故B正确;西周时期按血缘亲疏来划分等级,故A不正确;秦的统一奠定了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故C不正确;西周时期尚未确立中央集权体制,故D不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
B. 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
C. 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
D. 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可以得出,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均比较注重“人世”,即关注政治,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抛弃迷信,故A不正确;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各家思想的同一性,故C不正确。
3.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出土于东汉时期铁犁和牛耕图有50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内蒙、甘、新、川、贵、粤、闽等15个省区。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A.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 北民南迁推广了农业技术
C. 牛耕技术已遍及全国
D. 边疆地区与内地联系密切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目前已发现出土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50多处”反映的是东汉是其铁犁牛耕的发展情况,体现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A正确;东汉时期没有北民南迁的现象,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东汉存在铁犁牛耕,不能得出其已经遍及全国的结论,故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区联系问题,故D不正确。
4.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
A. 有利于官员结构的调整
B. 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
C.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 强化了君主集权的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退休制度的实施,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政治,有利于调整官员的年龄结构,故A正确;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退休制度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故C不正确;退休制度的实施与君主集权的强化无关,故D不正确。
5.宋朝时期,音乐的教化功能逐渐减弱,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逐渐让位于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通俗化、面向生活的风俗画也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这反映了宋代
A. 世俗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
B. 文化发展日趋平民化
C. 理学兴起丰富了艺术的内涵
D. 艺术形式日益多样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逐渐让位于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通俗化、面向生活的风俗画也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可以得出,宋代音乐、绘画体现出世俗化的特征,故B正确;当时社会主流思想依然为儒家思想,故A不正确;材料所述与理学兴起无关,故C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艺术发展趋向平民化,不能得出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故D不正确。
6.明清统治者实行朝贡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同时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他们的这些做法
A. 意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需要
C. 确保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D. 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为贡赐贸易和闭关锁国海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的实施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即边患危机的加深和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影响,故D正确;贡赐贸易是不计经济利益的,故A不正确;闭关锁国与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不符,故B不正确;贡赐贸易旨在宣扬国威,不能确立贸易优势,故C不正确。
7.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19 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表明中国
A. 茶叶物美价廉受欧美欢迎
B. 当时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 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出口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C正确;价格因素不会导致出口量的急剧增长,故A不正确;茶叶出口的增加与经济结构的变动没有直接联系,故B不正确;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产品已经出现商品化趋势,故D不正确。
8.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粵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刊的创办旨在
A. 引导人们开始关注国际局势变化
B. 宣传维新思想促进人民觉醒
C. 激励人们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宣传民主科学启发国民自觉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外纪闻》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用以宣传维新思想,故B正确;报刊的创办旨在宣传新思想,而不是单纯的关注国际局势,故A不正确;维新派主张改良的方式,故C不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D不正确。
9.1902年7月,上海《中外日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在征婚广告中,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当时
A. 婚烟自主习俗成为社会主流
B. 简约文明的结婚仪式受民众推崇
C. 个性化的征婚方式开始出现
D. 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择偶标准的变化,可以得出当时中国的社会习俗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故D正确;材料所述只是个例,故A、B不正确;C“开始”的表述不准确。
10.1909年,广东省咨议局(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首次进行议员选举,广州府合格选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了票的仅有399人。该府各属计设85个投票所,其中有一所得16票,算是较多的,有60处仅有一票。由此可知,当时
A. 预备立宪违背潮流
B. 南方革命思想宣传深人
C. 清朝统治日益孤立
D. 政治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广州府合格选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了票的仅有399人。该府各属计设85个投票所,其中有一所得16票,算是较多的,有60处仅有一票。”可以得出,人民的参政意识较为薄弱,说明民主政治缺乏群众基础,故D正确。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1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
A. 扫除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B. 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管理
C. 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的格局
D. 积极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不是扫除发展的障碍,故A不正确;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根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这些做法
A. 开创了政治协商民主的新形式
B. 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C. 缓和了根据地严峻的经济形势
D. 动摇了根据地的政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可以得出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中,也有不少地主、绅士和国民党员的参加,旨在调动各阶级的抗日积极性,故B正确;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A不正确;材料所述为政治措施,与缓和经济形势无关,故C不正确;材料所述扩大了政治基础,故D不正确。
13.1948年,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时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这表明
A. 解放战争决战时机成熟
B. 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条件成熟
C. 国民党的统治日益孤立
D. 民主协商建国的雏形已经初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可以得出,中共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支持和拥护,也体现了国民党在政治上逐渐陷于孤立的境地,故C正确;决战时机是否成熟取决于力量对比的变化,故A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中共的主张,不能得出条件是否成熟,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协商建国的问题,故D不正确。
14.建国初期国家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人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加强了高等工业院校。这一学制的调整
A. 确保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B. 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D. 推动了教育的全面改革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人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加强了高等工业院校。”可以得出教育改革,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故C符合题意;材料措施与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无关,故A不正确;材料所述新中国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故B不正确;“全面改革完善”说法不准确,故D不正确。
15.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挂靠国有、集体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A.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成效突出
B.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私营企业已与世界经济接轨
D. 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可以得出,1992年后私营企业正式合法化,究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故A不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已经建立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材料只是体现了私营企业的合法化,没有涉及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信息,故C不正确。
16.下表为1998—2002年我国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工业产值的比较。这三种类型企业产值的变化说明我国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2002
12951
14.30
45179
49.87
32459
35.83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 国营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C.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形成
D. 私营企业发展比较缓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信息可以得出,新时期,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故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B不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C不正确;由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得出,私营经济发展较快,故D不正确。
17.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旧氏族贵族专权,工商业阶层有财无权,普通民众一不小心就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缓和矛盾,雅典
A. 确立了十将军委员会
B. 按财产多寡调整权利分配
C. 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
D. 以地区部落单位进行选举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雅典旧氏族贵族专权,工商业阶层有财无权,普通民众一不小心就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可以得出,当时的雅典贵族和平民,贵族和工商业者的矛盾日趋尖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缓和矛盾,梭伦改革提出了按财产多少划分权利,故B正确;ACD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
18.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至前354年)曾这样告诚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
A.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B.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已蔚然成风
C.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扰
D. 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民主制的局限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可以得出,当时的雅典民众存在盲目跟从,不明是非的现象,说明一些人已经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大会的地位,故A不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由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公民行使民主权利有不利因素的影响,故C不正确。
19.斯多葛派对于罗马法的贡献,“并不在于他们提供给罗马法的特殊论点的数量,而在于他们给予它的单一的基本假设”。这个基本假设就是: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由此可知,罗马法
A. 以自然法精神为基础
B. 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C. 受希腊人文精神影响
D. 法律渊源主要来自于斯多葛派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体现了自然法的精神,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时代变迁,故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受自然法精神的影响,而不是人文精神,故C不正确;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们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广泛且多样化,使艺术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这主要是由于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C. 古典文化艺术的继承
D. 宗教神学权威的丧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表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究其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故A正确;BC与主要原因的要求不符;D与材料无关,排除。
21.法国的思想家托克维尔说:“当我目睹绝对命令的权利和手段赋予任何力量时……无论它被称为人民还是国王,无论它被称为贵族政体还是民主政体.我都会说,它播下了暴政的种子。”托克维尔意在指出
A. 任何政体都无法实现民主
B. 要对绝对的权力进行限制
C. 宪政的理论只是一种空想
D. 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渊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当我目睹绝对命令的权利和手段赋予任何力量时……我都会说,它播下了暴政的种子。”可以得出托克维尔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故B正确;A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近代西方宪政得到了实践,故C不正确;材料体现对专制权威的批判,没有涉及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渊源,故D不正确。
22.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高了2倍多。这一变化
A. 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B. 巩固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
C. 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 阻碍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新航路开辟后,财富源源不断流向欧洲,导致价格革命出现,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C正确;世界贸易中心的转变,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不正确;财富流入西班牙,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向了邻国,促进了荷兰、英国等的发展,西班牙最终丧失了霸主地位,故B不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D不正确。
23.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开始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探讨和论证,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于
A. 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 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 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 人们对理性王国普遍失望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故A正确;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与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无必然联系,故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态度,不能代表大众,故D不正确。
24.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
时间
英国工业产值
出口额
1740年
2420万英镑
630万英镑
1770年
3690万英镑
1120万英镑
1800年
6820万英镑
2350万英镑
A 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
D. 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出口也不断增加,由此可以得出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密切,故A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不正确;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C不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因此不能得出英国工业水平的世界地位,故D不正确。
25.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
A. 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
B. 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
C.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 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所述为英国雇佣童工的现象逐渐消失,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工人需求的变化,故B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A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故C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不正确。
26.1887年,法国右翼势力代表人物布朗热,利用国内因发生经济危机而引发的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独裁政权的政治运动。但是在1889年的众议院大选中,共和派仍获得了366个席位,保守派仅获得168 个席位。这场运动最终瓦解。这表明法国当时
A. 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激烈
B. 经济危机对社会破坏严重
C. 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十分顽固
D. 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巩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法国右翼势力旨在建立独裁统治的企图最终以失败告终,说明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故D正确;A、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所述保守派不是专指封建残余,故C不正确。
27.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允许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些做法
A. 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
B. 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发展
C. 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说明新经济政策具有局限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可知,所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正确,C不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小生产者的积极性,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故D不正确。
28.1945年9月22日,美国公布了《初期对日方针》,指出占领日本的两个最终目的:一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二是最终建立一个和平的、负责任的日本政府。为实现这两个目标,美国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日本解除武装且实行非军事化”。战后日本的非军事化
A. 体现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B. 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C. 铲除了军国主义的势力
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战后美国控制了日本,对日本解除武装并实行非军事化,铲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日本的处置,没有体现其霸权政策,故A不正确;非军事化与日本国际地位提高无关,故B不正确;非军事化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不是主观目的,故D不正确。
29.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增强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C.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 冷战结束推动国际决策民主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以得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以大国为主导,世贸组织协定强调“协商一致”的决策方式,说明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大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局面有所改变,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故A不正确;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依然存在不合理现象,故B不正确;冷战结束于国际决策民主化无关,故D不正确。
30.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
A.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 有利于欧共体摆脱美国控制
C. 说明欧洲的联合进一步密切
D. 反映了美欧之间的贸易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中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逐渐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故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欧共体经济的发展不能得出关系是否进一步密切,故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美的贸易往来,故D不正确。
31.下图是19世纪英国画家瓦兹的一副作品《希望》, 画面上一个年轻女子独自一人坐在象征世界的地球上面,身体向前倾斜,低垂着头,眼睛被蒙上绷带,说明眼睛受到极度伤害,手里拿着古希腊七弦琴,也被毁坏得只剩下一根琴弦。下列作品与此画的创作风格相一致的是
A. 《拿破仑加冕》 B. 《自由引导人民》
C. 《格尔尼卡》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希望》是19世纪瓦兹的作品,它是一幅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也是浪漫主义艺术作品,故B正确;《拿破仑加冕》属于新古典主义作品,故A不正确;《格尔尼卡》是立体画派,故C不正确;《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D不正确。
32.在经历了1983年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之后,从90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说明美国
A. 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C. 政府的职能重新得到加强
D. 经济发展得益于冷战结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从90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得出,90年代美国提出了知识经济,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故B正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而存在,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基本矛盾就不能消除,故A不正确;70年代后西方各国普遍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不正确;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冷战结束无关,故D不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其中33题25分,34题12分为必做题,35、36题为选做题,各15分,请任选一道作答。)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 在东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很早便提出了自己的“治理“理念西周王朝特别重视以礼治维持社会体制和社会秩序。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孔子极力推崇的是克己复礼;孟子在治理理念上更进一步,坚持“民贵君轻”;老子则建议“治大国若烹小鲜”,让社会力量互动互补,以达到治理的目的。秦帝国迷信暴力征服;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唐帝国告诫自己“君舟民水”,很早便悟出了平衡调和的治道。而《资治通鉴》记录的长达1362年的漫长政治史,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讲维护统治才是治理的首要目标。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 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设想的民主治理体系,强调所有个体和社会力量之间长期互动和相互影响,为近代欧美国家所实践。这一体制有赖于被统治者的积极参与,而被统治者是否拥有平等参与权却无保障。这种治理哲学曾遭到马克思的猛烈抨击,认为这只不过是为富人统治穷人装饰门面。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先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中单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来实现社会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遭遇了危机;后是凯恩斯主义过度重视政府作用,其负面性效果日益积累。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开始运用治理理论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失效。尤其伴随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国家内外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凸显,而原有的世界安全机制和国家治理能力对此显得日渐乏力;于是,倡导多元社会主体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现代西方社会治理理论逐渐勃兴。
——摘编自施雪华、张琴:《国外治理理论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治理”理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欧洲启蒙思想家设想的民主治理体系有何不同,并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理念多元;内涵丰富;在继承中发展;与时代紧密结合(或不断调整);
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根本;自汉代开始注重外儒内法。
(2)不同:强调民众(或被统治者)的参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评价: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有利于推动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及国家治理提供了思想基础;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志,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与平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顽疾。
(3)历史背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失灵;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盛行逐渐引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现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弊端日益显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各国面新矛盾、新问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治理的不断反思与探索。(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在东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很早便提出了自己的‘治理’理念”、“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秦帝国迷信暴力征服;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唐帝国告诫自己“君舟民水”,很早便悟出了平衡调和的治道”、“《资治通鉴》记录的长达1362年的漫长政治史,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讲维护统治才是治理的首要目标。”从时间、内容、目的、发展沿革等方面加以归纳。
(2)第一小问,据材料“强调所有个体和社会力量之间长期互动和相互影响,为近代欧美国家所实践。”并结合所处时代,从参与者和性质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设想的民主治理体系……为近代欧美国家所实践。”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评价。
(3)据材料“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先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中单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来实现社会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遭遇了危机;后是凯恩斯主义过度重视政府作用,其负面性效果日益积累。……尤其伴随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国家内外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凸显,而原有的世界安全机制和国家治理能力对此显得日渐乏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1949-195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既具有新民主主义的因素,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增长。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发展生产,提高国力,改善民生,突出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1956-1966年间的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鞍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时代精神反映了这一时期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该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性作用,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
1978-1992年间,逐渐形成了以“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回归社会主义的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教育活动。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日益进入“深水区”,意识形态领城的矛盾渐趋复杂,党和国家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不断进行重新整合和创新发展;直至党的十八大,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如主题教育、体验式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现代媒体平台运用等方式。
——摘编自韦冬雪、陈元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迁探要》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任选两个时期的史实加以阐述,做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说明:论题切合“时代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这一探究主题,体现时代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即可。如”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化反映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的发展”等。阐述需要任选两个时期,结合历史事实,说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特征的结晶与反映,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反过来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进步。
示例一
论题: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
阐述:1949-1956年间,即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正处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时期;“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最终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该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体现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特征。
1978—1992年间,即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事开放新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拨乱反正,使社会发展从“文革”的无序状态重回正轨。这一时期经济不断发展,民主法制得以重建与完善,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尤其改革开不断深入所出现的新问题,如西方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传入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与教育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总之,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是时代特征的结晶与反映,也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
示例二
论题: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着杜会的发展进步。
阐述:1956-1966年间,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用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与普及,突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时代精神,展现榜样示范性的作用。这些核心价值观鼓舞和激励了广大工农群众和科技工作者。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1964年我国第一原子弹成功爆炸,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新水平。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通过现代化、综合化、信息化的形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人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动广大人民积极投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总之,不同时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于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力的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进步。
(任选两个阶段,围绕论题,论述清晰,符合史实即可。)
【解析】
【详解】据材料“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得出,所述为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核心价值教育的发展演变,可以从纵向来看,突出社会核心价值教育的发展演变的时代性,即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背景的反映。依据材料所给的史实加以论证。也可以从社会核心价值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方面确定主题,即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着杜会的发展进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即可。
35.材料
军户制,是明初在特定人户中实行的一种世袭的、有报酬的兵役制。朱元璋为了保证国家兵役、徭役、田赋以及丁银收入的实现,把居民划分为: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军户专门承担兵役,士兵享有月粮和布帛钱钞等赏赐。明初,由于军队编制比较混乱,有原来的红巾军、有地主军、有新征兵、有降军(归附军)也有犯罪充军(所谓恩军)等等,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明朝建立后,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由兵部改置军籍勘合,评细开列军户从军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军户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其籍贯单列,由都督府管辖,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籍。军士在营,其职责分为镇守和屯垦,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自京师到郡县,设立卫、所管理,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外统于都指挥使司。军户制度使得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中叶以后,军户制遭到破坏,逐渐为募兵制取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实行军户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军户制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
【答案】(1)历史背景: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明初军队编制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
保证国家兵役的征派;历代军屯和兵制的经验。(任意三点)
(2)主要特点:军户世袭、有报酬;军士职责明确,轮流值守和屯垦;建立了卫所,实现从中央到地方,从内到外的管理;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任意三点)
作用:(任意三点)加强对军户的控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了兵源;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
【详解】(1)据材料“朱元璋为了保证国家兵役、徭役、田赋以及丁银收入的实现”、“由于军队编制比较混乱,……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明朝建立后,在元代旧籍册的基础上,……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据材料“军户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军士在营,其职责分为镇守和屯垦”、“自京师到郡县,设立卫、所管理,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兵农合一,屯守兼备”加以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从保证兵源,提高军队战斗力,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加以回答。
36.材料
温启祥,我国著名的导航技术专家,中国无线电导航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一生工作勤奋,追求知识,曾被评为全国工业劳动模范。抗战期间温启祥受进步书籍和进步思想影响,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利用其无线电工场负责人的有利条件及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上海解放后,他主持修配和赶制了500瓦报话机、750瓦长波归航机和100瓦短波发射机,使沪、宁、杭的防空通信系统初具规模,又为前线指挥部提供了通信导航设备,使当时的华东空军机场与福建前线对偷袭的敌机有了防护能力,为解放舟山群岛做出重大贡献。建国后,温启祥参加了“全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以严格的科学精神和严密的科研作风,先后开展了航空近程导航系统,飞机着陆引导系统,中程与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和超长波大功率山谷通信天线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晚年,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电子工业名词辞典》等有关无线电导航部分的编撰或编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著名科学家温启祥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温启祥等科学家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活动:
利用掌握的无线电技术支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而献;
参加新中国的科技规划,推动新中国科技的发展;积极参加航空、卫星导航、无线电等技术的研究,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注重技术文献的编撰与研究,推动了祖国科技事业的进步。
(2)时代精神: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的家国情怀;注重探索、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严谨严密,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勤奋务实,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利用其无线电工场负责人的有利条件及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建国后,温启祥参加了‘全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先后开展了航空近程导航系统,飞机着陆引导系统,中程与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组合导航和超长波大功率山谷通信天线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他先后主持或参与《电子工业名词辞典》等有关无线电导航部分的编撰或编审”加以归纳即可。
(2)从温启祥的人生经历和对科学国家的热爱与奉献的角度归纳时代精神,即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的家国情怀;注重探索、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严谨严密,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勤奋务实,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