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商代“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而西周“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表明西周 A.铲除了异姓贵族建立的封国 B.由早期国家向成熟形态转变 C.消除了血缘关系的政治影响 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掌控 ‎25.汉墓书简《先令券书》记述西汉末年某寡居老妪一次家产分配:她六位子女中的幼子公文,15岁时离家改姓,未尝持一钱来归。此时因伤人为刑徒,贫无产业。公文同母异父的姐姐仙君和与公文、仙君都同母异父的小妹弱君得知情况后,将原母亲分别授予她们的田产又归还母亲,由母亲转让给公文,县乡三老等参与立此券书。表明当时 A.宗法观念得以维系 B.礼教深入影响民间 C.小农经济开始占优势 D.妇女有权继承家产 ‎26.据《全唐诗》记载,日本长屋亲王在赠送唐朝的千件袈裟上绣有“山川异域,风月同 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偈。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决心东渡弘法。表明当时 A.日本民众信奉佛教员 B.日本丝织技艺高超 C.中日文化互动交流 D.佛教凭借诗歌传播 ‎27.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 明…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王守仁重在强调 A.主观认知 B.万物皆无 C.传承正统 D.探索自然.‎ ‎28.请看下表 联系所学,可知当时 当时 A.中英商品出口皆持续增长 B.中国对外贸易入超严重 C.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新的外交危局日益滋长 ‎29.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慈禧太后紧急召开御前会议研讨对策。载漪等人认为人心不可失,应该利用义和团的热情与列强决一雌雄。光绪皇帝强调“战非不可言,顾中国积衰,兵又不足恃,用乱民以求一逞,宁有幸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危机面前清廷分歧严重 B.开明官员认为民气可用 C.光绪软弱求和错判形势 ‎ D.民众反帝热情扭转时局 ‎30.日军某军官向上级报告:“为了救援辑重队,我的旅团伤亡300多人,这是旅团战史上的一个新记录……他们连掷弹筒都没有,吹着尖利刺耳的铜号,挥舞着大刀、长矛,前仆后继的拥向我们的机枪阵地。……敌人战术灵活,善于穿插、迂回,他们突然之间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的大炮失去作用。”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31.下图为1956年国庆节,阅兵部队乘坐我国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此历史情景说明了 A.我国拥有了自主生产的军备体系 B.汽车作为出行工具进入千家万户 C.工业化建设推动了军队现代化 D.中国没有外援却发展了重工业 ‎32.伯里克利的妻子阿斯帕西娅姿容美丽,丰富优雅,聪慧过人,不少哲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她的座上客。但伯里克利的政敌却因为她是米利都异邦人身份时常攻击她,还污蔑她犯下“渎神罪”被送上法庭。伯里克利不是用权力而是用热泪和演讲打动了陪审员的心,救回了妻子一命。这个故事表明当时雅典 A.贵族妇女拥有法律特权 B.外邦人得不到法律保护 C.司法审判缺乏民主程序 D.存在权力滥用误用风险 ‎33.下图为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54年设计并登载在“宾夕法尼亚州州报”,讽喻北美殖民地的不团结。“而20年后当殖民地面临着另一威胁时,这一忠告再度流行了起来”。这里的“另一威胁”是指 A.英法争夺北美的战争 B.英国在北美高压统治 C.邦联体制下形势严峻 D.因废奴问题南北矛盾 ‎34.1933年苏联社会消费基金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1,1937年占29.1%。居民享受着免费的教育、低价的住房水电交通和文娱活动,带工资的体假,免费医疗,养老退体金,贫困救济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A.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 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把提升社会福利作为国家核心任务 D.从美国罗斯福新政中获得借鉴 ‎35.1985年,以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为首来自各国的45位顶级摇滚歌星为援助非洲灾民举行义演,几个国家电视台转播,观众达15亿之多。这表明 A.音乐突破意识形态束缚 B.文化全球化开始加速趋势 C.流行乐可承载社会责任 D.影视艺术使摇滚乐普及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中国人民抗击病毒“战疫”随即打响。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做出超强部署,强调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医疗驰援队、医用防护设备、抗疫物资从全国各地奔赴、运往湖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最美逆行者”:他们中有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第一时间奔赴一线,院士变“战士”;有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放弃休假,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义无反顾;有勇挑重担的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成为疫情防控突击队:有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站前沿,做表率,发排战斗堡坐和先锋模范作用;有无数的建设者们,仅用十天时间建成“雷、火双神山”医院,让世界见识了“中国速度”;有新闻记者、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等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战斗在抗疫前线。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是一场共同的战“疫”。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实效。中医药以其“未病先防”、“辨证施治”和“守正创新”等特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张伯礼院士表示,“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的防治工作,全程发挥作用,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对中国防控疫情的能力充满信心。”信心源自哪里?源自“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人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对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信心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最美逆行者”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10分)‎ ‎(3)让世界了解我国灿烂的中医药文化是当代人的使命。请就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崇祯年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固门传染。始发之际,医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或遇医家以急病用缓药,然迁延而致死者,比比皆是。”吴又可“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平日所用历验方法”,提出导致疫病发生的是一种邪气,“从口鼻入”到达人体内“半表半里”的“膜原”。他发明了由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岑、甘草配置的“达原饮”新药,并记录了病人服用后的疗效。‎ ‎――摘编自(明)吴又可《瘟疫论》‎ 材料二 ‎1910年底,东北哈尔滨等地突发瘟疫,每日都有数百人死于疫情。伍连德被清政府委任为瘟疫调查员,到达哈尔滨后立即秘密解剖尸体,发现这是通过人的呼吸系统传播的新型鼠疫。伍连德动员政府出动军队检查流动人群,对可疑病人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他在征得地方士绅支持后,上奏朝廷,指挥大规模集体火葬,火化了数千具原露天存放准备按旧俗土葬的尸体。伍连德发明了大批特殊加厚的口罩,以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连老百姓也纷纷佩戴,后被称为“伍氏口罩”。这场导致6万人死亡的东北大瘟疫6个月后终于被扑灭。1911年4月,在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上,伍连德被公推为大会主席,誉为“鼠疫斗士”。‎ ‎——摘编自李艳《鼠疫斗志―一伍连德》等 材料三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报道:余江县人民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之后发挥集体力量苦战两个冬春,兴建了1200多处水利工程,纵横500公里,结合水利建设灭螺治虫,当年终于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读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 一摘编自良石主编《毛泽东诗词赏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瘟疫流行的原因和吴又可医疗方法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在东北领导防治瘟疫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1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新中国防治传染病的认识。(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西晋末年至十六国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豪强地主筑坞立堡,割据一方,聚族而居,被称为“宗主”。北魏前期利用“宗主”代替政府“督护”地方。在宗主督护制下,一个家族即一“宗”合成一“户”,是向国家纳税服役的单位。一“宗”至少包括同家族的三五十家,个别大宗甚至有千家之多。“家”,即个体家庭是宗族中的生产和消费单位,是宗主的依附民,只向宗主尽纳税和服役的义务,不同国家政权发生关系。北魏初期,“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执政的冯太后采纳给事中李冲的建议,建立三长制。三长制规定:百姓五家为邻,设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制实行最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但新法施行后,“减轻昔日百姓负担十多倍,于是海内安之。”‎ ‎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三长制与宗主督护制的各自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长制推行的影响。(9分)‎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42年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美国临时开辟一条从印度东北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驼峰”到昆明的中印空运航线,以确保援华物资经印度源源不断地空运中国。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美、英达成协议,决定从缅甸北部陆上开展反攻,以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底,史迪威将军率领的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力的中美联军从印度向缅甸推进,在英军和从云南出击的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于1944年8月一举攻占缅北军事重镇密支那,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1945年1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啘叮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五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作用。(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 1915年9月,《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刊登《艰苦力行之成功者——卡内基传》。文中介绍卡内基“年十二,为丝厂工徒,莫不先人而往,后人而归。事毕之余,从事学问,而于经世济民之学,有所注意。一八九五年,宾夕法尼亚州忽发见大煤油(即石油)矿,美国实业家群争趋之,煤油工厂在在发达,须用铁轨日益众。(卡内基)于煤油工厂侧,复建设制铁厂。工厂所用英国贝司马式铁轨,其缺点甚多,不便于用,(卡内基)次第改良,遂成新式铁轨,于是渐加扩张。一九○一年,合并七大公司,而组织钢铁托拉斯,资本合计两万万镑。卡氏初业制钢时,美国钢铁多仰于外,然未数十年,能左右世界钢铁市场。其待遇职工,如慈父之视爱子,使各人有充分之权,得自由发挥其才能。图书馆、大学、病院、医学校、公园等得卡式资助者,数亦匪细……不吸烟,不饮酒,不美食,不华服,爱乐和睦之家庭。客有祝卡式之功业者,则顾其夫人而笑曰:非予一人之力,有帷幄宰相在。”‎ ‎ ----陈独秀《青年杂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卡内基事业成功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年杂志》向读者介绍卡内基的意义。(6分)‎ ‎ ‎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22分 ‎(1)火灾发生时间是澳大利亚冬春季节,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少(2分);经过夏季,气候异常,异常炎热的天气及严重的干旱,加速了火势, (2分);桉树体内含有大量油脂,起到助燃作用(2分)。‎ ‎(2)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缺少森林植被覆盖(4分)。‎ ‎(3)此次火灾火势强劲,持续时间长(2分);南新威尔士州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2分);工农业发达(2分)。‎ ‎(4)大量野生动物丧生,大面积森林烧毁,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房屋烧毁,人员死亡,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2分);火灾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影响交通) (2分)。‎ ‎37.24分 ‎(1)国内恢复生产,市场需求量大(2分);国家政策的支持(2分);靠近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钢铁等原材料丰富(2分)‎ ‎(2)世界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大(2分);船舶运输量大(2分);运输成本低(2分) (3)集中优势,加快技术改造,增加创新能力(2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2分)‎ ‎(4)造船工业需大量原材料,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广阔市场:延长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产品的产业链,增加经济附加值;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答出3点得6分)‎ ‎38.14分 ‎(1)问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生物医药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4分)‎ ‎(2)有利条件和作用 ‎①资金支持。国家财政与民间资本联动,加大生物制药产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物质保障。(2分)‎ ‎②市场广闷。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健康观念更新,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分)‎ ‎③良好的市场环境。国家加强市场监管,用法律手段加强对生物医药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3分)‎ ‎④科学的激励机制。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我国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3分)‎ ‎39.12分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安全利益是我国的核心利益,‎ 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就是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3分)‎ ‎(2)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坚持中央领导地方。港澳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 人民政府,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必须坚持“一国两制”,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3分)‎ ‎(3)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因素,具有最高性和独立性,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港澳是我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港澳问题关系我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坚定反对分裂行为。(3分)‎ ‎(4)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制度,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有利于完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3分)‎ ‎40.26分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伟大的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攻坚克难,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4分)‎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集气、强基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和共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党员、科研人员敬业拼搏,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奉献社会,为战胜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3分)‎ ‎③科学防治。广大医学工作者科学求实,把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取得实效。(3分)‎ ‎(2)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最美逆行者”在抗疫战线上发挥聪明才智,英勇奋斗,无私奉献。(3分)‎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各行各业的逆行者,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立足本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3分)‎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砥砺自我。“最美逆行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实现自身价值。(4分)‎ ‎(3)答案示例:‎ ‎①利用新媒体,在各国宣传中医文化;‎ ‎②在国外开设中医培训中心,宣传中医知识,增强国外民众对中医的了解;‎ ‎③开办中医院,运用中医知识治病救人,用事实证明中医的科学性。‎ ‎(每条建议各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 1(.12)5原分因:瘟疫自身传染性强;传播地区人口密集;季节环境有利于该疾病传播;医生缺乏有效地防治手段;明末社会动荡,政府疏于治理。(6分。前4点可1点1分,第5点2分) 特点:在传统文化和自身治疗经验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2分)‎ ‎(2)措施:通过尸体解剖诊断病因;动员官方采取严格隔离检疫措施;应用集体火化尸体,推广使用口罩等现代卫生防护手段。(6分。每点2分)‎ 意义:在不长时间内扑灭瘟疫,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促进了中国在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现代医学的发展;有利于科学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的传播和普及;振奋民族精神,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为世界医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7分,可第1点1分,其他点各2分)‎ ‎(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并采取积极科学的治理措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了人民的防治干劲,使防治工作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根本性成效。(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可从人民、党和政府及领袖等多角度结合材料信息和史实说明,注意史实准确、逻辑通顺、表达流畅。)(4分,建议每一个合理的角度2分)‎ ‎42、(12分)‎ ‎【解析】【分析】本题是小论文试题,考查学生提取获取信息、提出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一组丛书的书名,设问提示了书名的作用:勾勒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试题要求学生用史实阐述书名的内涵,即根据书名提示的某一阶段的历史特征,用史实加以说明。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书名的含义、所属知识模块(政治、经济、文化)及时间阶段。小结要对书名及阶段特征进行提升,史实运用要准确无误,阐述要有逻辑。‎ 示例一:书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2分)‎ 阐述: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派遣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度。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 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贵族政治回潮。儒学低落,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家政治状况掉入低估。(8分)‎ 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的书名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2分)‎ 示例二:书名: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2分)‎ 阐述: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成者的成就。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作《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化的高潮。‎ 转型是主要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西方学习成为救亡图存之道。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打着传统思想的旗号,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道。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由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8分)‎ 综上所述,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2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5.15分。‎ ‎(1)宗主督护制有强烈的家族色彩,各家与宗主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三长制下各家成为独立的个体小农 ‎(国家编户),三长代表中央管理基层。宗主督护制以宗为单位向国家纳税服役,三长制下以家为单位向国家纳税服役。(6分,每一大点可各给3分)‎ ‎(2)影响:宗主督护制被取代,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和土地兼并现象。促进了农民人身解放,有利于均田制 的推行,保护自耕小农经济,减轻了百姓负担。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发,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智慧经验。(9分。可以以逗号为断限,每一个小点1分;也可以从对豪强、农业农民、国家、后世制度影响平均每个角度2-3分。)‎ ‎46.15分 ‎(1)中国坚持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中国外援环境恶化。美国坚持物质援华。盟军在太平洋、欧洲等战场转入反攻,召开国际会议协调战略行动。(8分,可每个要点2分)‎ ‎(2)为美国援华物质创造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支持了中国抗日战争;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尤其对日本法西斯作战)胜利进程;促进了中美英国间的友谊。(7分,可除其中一点1分外,其余每个要点2分)‎ ‎47.15分 ‎(1)勤勉自强好学;抓住投资机遇;重视技术创新;组织托拉斯,适时扩大企业规模;注重和谐劳资关系;生活节制,家庭和睦,妻子的帮助;美国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9分(可每1小点1分;也可以从企业管理、自身修养和社会形势三个大方面,重新整合要点,每一大方面3分)‎ ‎(2)启发青年觉醒,推动思想启蒙;提升青年素养,弘扬爱国、奉献、奋斗精神;促进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6分(可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