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8-26 发布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四区高一下学期高中联合调研评估测试(期末)历史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四区高一下学期高中联合调研评估测试(期末)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州、邹城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2.《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  )‎ A.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 B.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 D.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 ‎3.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4.19世纪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说明(  )‎ A.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19世纪末 B.当时社会时尚有崇洋媚外的倾向 C.西方生活方式已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D.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5.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该学者强调(  )‎ A.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 B.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 C.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D.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6.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下列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的是(  )‎ A.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恢复工业,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C.调整农业,增加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D.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 ‎7.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年)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煤 ‎6‎ ‎4‎ ‎3‎ ‎4‎ ‎3‎ 钢 ‎5‎ ‎5‎ ‎4‎ ‎3‎ ‎2‎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9.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加强计划管理 D.发展乡镇企业 ‎10.下表是1850~1870年主要欧美国家及世界贸易额变化表 (单位:亿马克)。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年 ‎374‎ ‎91.8‎ ‎45‎ ‎42‎ ‎34‎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B.美德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C.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D.法国由于政局的长期动荡发展缓慢 ‎11.“目前除了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外,Apple pay与谷歌、三星支付已经在全球开始普及。”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科技促进社会转型 C.大公司的相互竞争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些措施(  )‎ A.在21世纪50年代得到推广 B.扩大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权 C.促使经济摆脱“滞胀”走向复苏 D.借鉴了斯大林模式的优点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13-14小题10分,第15小题20分,共40分)‎ ‎13.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6分)‎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6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4分)‎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 ‎——《复兴之路》‎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 材料三 通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依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53~1957年间中国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6分)‎ ‎2018-2019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高中联合调研评估测试 高一历史 答案 ‎1.解析 从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出土的省份看,牛耕逐渐普及,由此可知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答案 C ‎2.解析 根据材料“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得出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故B项正确。‎ 答案 B ‎3.解析 中共八大指出的两对主要矛盾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属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层面,“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层面,故中共八大两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 D ‎4.解析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反映了近代的一些城市的“媚洋”现象,故B项正确。‎ 答案 B ‎5.解析 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这体现了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6.解析 调整农业生产,通过降低农业产量(减耕减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7.解析 A项“全面工业化”说法错误;苏联经济指标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开展工业化建设,故B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的现代化建设立竿见影,故C项正确;表格中没有轻工业和农业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C ‎8.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项正确。‎ 答案 C ‎9.解析 1984年,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故A项正确;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不对,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属于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市场的作用,故C项错误;发展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50年和1870年时,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领先地位,这是英国最早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 答案 C ‎11.解析 根据材料“已经在全球开始普及”,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未涉及社会的转型问题,故B项错误;同理,虽然各公司业务存在竞争关系,但材料仅体现市场扩展的一面,故C项错误;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谷歌、三星支付,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支付,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解析 根据材料“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西方国家应对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故C项正确。‎ 答案 C ‎13.解析 第(1)问需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第(2)问注意必须是“明朝”的成就。第(3)问可综合分析材料得出商品经济发达的结论。第(4)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金属冶炼业方面,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纺织业方面,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方面,创造了五彩和斗彩瓷,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手工工场)。‎ ‎(3)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4)变异:资本主义萌芽。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 ‎14.解析 ‎ 第(1)问,据材料一“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部门和意义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对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对比说明与讨论,说明了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作答;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三中还说明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三个原因,一是没有钱,无法从别国购买发展工业需要的设备,二是西方世界的禁运和封锁,三是国防工业发展也需要重工业作为基础,另结合所学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的经验,就可以得出原因。‎ 答案 (1)措施: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部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钢铁生产。‎ 意义: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15.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等相关史实概括;第二小问,结合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回答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及20世纪70年代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史实分析;第二小问,从材料二“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归纳;第三小问,结合英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可知。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思考;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三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措施,从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有利民生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 (1)原因: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表现: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背景: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回答“经济滞胀”亦可);政局不稳;凯恩斯主义失灵;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 措施: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 ‎(3)说明:中国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