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6.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构建知识体系】‎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5)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6)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突出考查希腊城邦“公民”的范畴。‎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突出考查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人先后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辩证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着重考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4)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突出考查议会、内阁与国王之间的权力制约;1832年议会制改革进步性与经济背景。‎ ‎(5)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着重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体系。‎ ‎(6)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强调从两部宪法的内容引出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对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权力的配置与制约。‎ ‎(7)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从政治进步性和阶级属性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十二铜表法》的法律特征、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美国联邦制的特征、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西方“民主”的内涵 ‎2、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十二铜表法》的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起因、《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雅典民主制度与科举制的比较、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联系、比较美国共和制与法国共和制、比较美、德、法、中华民国四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以现代法治原则介入罗马法、以美国总统大选切入,考查总统制特点、创设巴黎协和广场名称变更情境,考查法国革命的曲折历程 ‎ ‎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0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僭主”政治 ‎【名师点睛】“僭主”政治是指古希腊历史上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僭主政治对于肃清古希腊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它促进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雅典民主政治崇尚法律至上,“僭主”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始终不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导致材料反映的最终下场大多较为悲惨的结果。‎ ‎0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B ‎【解析】限制权利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权利之间的相互制约,材料内容表明是官员在就职前和18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依据材料中的“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等内容可知是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A项不正确,。不是所有的公民都是官员。所B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材料中不仅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所以C项不全面,不准确。‎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并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干扰题的干扰程度很强,学生很多会选择A项。初读材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时间这个关键的信息作用不大,完全依赖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来解题。它也与以往的考查点也有所不同,它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它设置了新的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AD两项的内含才能答对。‎ 考点二:罗马法 ‎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名师点睛】雅典是希腊文明的摇篮,也曾经是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或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发扬者。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 ‎02.(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C.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罗马法官规定的条款是因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所导致出现的新情况,这应该是对原有法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故选B;“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不能体现AC,故排除AC;题干没有提到当时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故D没法得出,所以排除。‎ 考点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名师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 考点四: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0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总统的权力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掌握行政大权,与国会和最高法院互相制约。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内阁的必然存在,但从政治实践来看,总统领导内阁,人员任命由总统决定;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无需对国会负责,因为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是政府首脑。总统掌握行政权,作为总统下属机构的内阁,其成员由总统决定去留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的表现。‎ ‎02.(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的一切文职官员,因为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或轻罪,被弹劾并被定罪的,应予免职。这规定主要体现了 A. 联邦制原则 B. 议会至上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D ‎【解析】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的一切文职官员行使的是行政权,而如果被定罪,则是受到了司法权的制约,所以体现了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故选D。‎ 点睛:这一题需要考生学会区别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等概念,否则这一题就不容易做对,这几个概念也是美国1787年宪法这一考点的主干知识。‎ 考点五: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01.(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1793年后的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材料“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说明人民掌握权力,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C项正确。法国没有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项错误。B项是1789—1792年法国的政体,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法国民主政体的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材料时间“1793年”,同时正确理解“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的含义。‎ ‎02.(四川省树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则曾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这反映了 A. 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君主政体 B. 共和派与君主派达成妥协 C. 共和制度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 ‎【答案】C 考点六: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0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 ‎【解析】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D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C错误。‎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①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④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02.(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 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 B. 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首先一定要明白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和民生有关的,其次要知道1878年刚刚独立的德国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很完善。‎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 ‎【归纳总结】‎ ‎(一)确立原因:‎ ‎1、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港湾多,耕地少 ‎2、经济条件(根本):商品经济发展 ‎3、社会条件:城邦制的形成与发展 ‎(二)过程:‎ ‎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 ‎(1)背景: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2)时间:公元前594年开始 ‎(3)措施:‎ ‎①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②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 ‎③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打击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分离了政治权力;‎ ‎④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新设立“四百从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4)特点:“公平”、“中庸”。 ‎ ‎2、克里斯提尼改革——引上轨道 ‎(1)措施:‎ ‎①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②成立上将军委员会;‎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④陶片放逐法:这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2)影响:使雅典最终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里克利改革——黄金时期 ‎(1)措施:‎ ‎①扩大一般公民的权利,取消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 ‎②鼓励公民参政;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 ‎(三)基本特点:人民主权(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四)主要机构:‎ ‎1、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的落实大会决议。‎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五)实质: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六)评价:‎ ‎1、优越性:‎ ‎(1)在古代君主专制盛世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 照的政治体制。‎ ‎(2)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实 行轮番而治,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推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2)采用的轮流坐庄形式导致的结果并非总是公正的,限制、窒息了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自身发展才能,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生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方法技巧】‎ ‎(一)古希腊的历史分期 ‎1、爱琴文明时代(BC3000—BC12世纪)‎ 含义: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 地位: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分类:克里特文明(BC2000—BC1400)迈锡尼文明(BC1600—BC1200)‎ ‎2、黑暗时代(BC11世纪—BC9世纪)‎ ‎3、城邦时代(BC8世纪—BC4世纪)‎ 含义: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性质:奴隶制小国家 特征:小国寡民,各邦国长期独立自治 形成原因:地理因素 政体类型:‎ 政体类型 ‎ 特点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或基本没有 贵族制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有所上升 民主制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寡头制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没有权力 僭主制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二)古希腊城邦可归纳为“一、二、四、五”‎ 一种文明:海洋文明。‎ 两个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四个条件:人多地少、航海发达、海外殖民、东方文明。‎ 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三)雅典民主政治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大局限: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两大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三个阶段:奠基-梭伦改革、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顶峰—伯里克利改革。‎ ‎(四)东西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点的不同导致的文明特征。‎ ‎(五)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比较。‎ 古希腊 古代中国 分布 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古典世界 各诸侯国有一个统管它们的宗主,这些诸侯国最终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经济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农、工、商并重 各诸侯国家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政治 普遍实行共和政体,王权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 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说明: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应包括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三部分,且这三部分是相互作用的。②如果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那么在中国精耕细作农耕经济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就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或广阔大陆基础上的大陆文明。‎ ‎(六)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西方 中国 发展趋势 走向民主 趋向专制 政治基础 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君主专制封建帝国 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君主独裁与世袭 决策机构 公民大会 君主 政治改革 法律制度 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其专横,后是独裁,使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加强君主专制,法律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 文明延续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析,易摧毁文明,破坏文明的发展里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并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 认识 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典型例题】‎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并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干扰题的干扰程度很强,学生很多会选择A项。初读材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时间这个关键的信息作用不大,完全依赖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来解题。它也与以往的考查点也有所不同,它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它设置了新的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AD两项的内含才能答对。‎ 考点二、罗马法 ‎【归纳总结】‎ ‎(一)含义:指公元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二)分类:‎ ‎1、按形式分类:习惯法和成文法 ‎2、按结构分累:公民法和万民法 ‎(三)内容:‎ ‎1、罗马法的开端:《十二铜表法》‎ ‎(1)背景:不成文的西瓜反被贵族随意解释,影响了平民的利益,需要成文法。‎ ‎(2)内容:‎ ‎①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对过去习惯法的汇编 ‎②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3)特点: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内容繁杂 ‎(4)影响:‎ ‎①《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积极)‎ ‎②是罗马法的渊源,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消极)‎ ‎③根本上还是维护贵族利益 ‎2、罗马法的发展:公元3世纪,公民法发展成为万民法 ‎3、罗马法的总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原因:①历代法律太繁杂,不易使用,需要整理②用法律来稳定统治 ‎(2)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3)影响: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4、高度成熟的标志:罗马自然法: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理念。‎ ‎(四)影响:‎ ‎1、积极影响:‎ ‎(1)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2)它严格界定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 ‎(3)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2、消极影响:它是奴隶主贵族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罗马法有很大的虚伪性和局限性。‎ ‎【方法技巧】‎ ‎(一)罗马的整体演变 ‎1、君主制(专制)--习惯法 ‎2、贵族共和制(贵族集团的民主制)---《十二铜表法》‎ 主要机构:执政官(最高官职)、元老院(国家决策机构)、公民大会、平民保命官 ‎3、帝制(专制)--《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二)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可归纳为“一、二、二、三”‎ 一大核心:维护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两个角度: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零散到形成体系。‎ 三个原因:罗马的扩张、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调整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 ‎(三)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古希腊 古罗马 文明拓展的方式 通过殖民扩张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 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通过战争扩张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国家内部 存在方式 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统一的集权制。‎ 政治体制 和统治方式 从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公民集体统治,在古代首次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从君主制到贵族共和制,随着对外扩张逐渐转变为帝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政治文明领域 的突出贡献 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民主政治)‎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古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 ‎(法律)‎ ‎(四)罗马法的比较 法律 时间 背景 适用范围 ‎ 评价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 习惯法不能维护平民利益 罗马各个阶层罗 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该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世纪中叶 罗马共和国建立,需要调节公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罗马公民 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万民法 ‎3世纪 在罗马帝国形成过程中,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凸显 帝国统治下的一切自由民 有效地调节了罗马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有利于帝国的发展和长治久安。‎ 民法大全 公元6世纪 它是历代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典型例题】‎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公正至上 B. 充分保护平民的权益 C. 确保私产不受侵犯 D. 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 ‎【答案】D 考点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归纳总结】‎ ‎(一)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确立与发展:‎ ‎1、确立背景:‎ ‎(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界限(确立了法治原则,但国王权力仍很大)‎ ‎(2)13世纪,孟福尔创立早起一会雏形(奠定议会制度的基础)‎ ‎(3)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2、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的立法权转移给议会,确立了议会主权)‎ ‎3、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时间:18-19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沃波尔是第一任首相 ‎(2)产生方式:早期国王任选,后期议会选举产生 ‎(3)运行原则:内阁成员与首相共同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要么下台,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成熟:两党制形成 ‎4、进一步发展:选举权逐步大 ‎(1)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民主权利)‎ ‎(2)1867年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普选权)‎ ‎(3)1884年议会改革(工业工人获得选举权)‎ ‎(三)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2、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3、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5、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四)影响:‎ ‎1、政治:使英国由人治转向法治,专制走向民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2、经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世界: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 ‎【方法技巧】‎ ‎(一)英国的制度创新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条主线: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发展。‎ 两大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四个阶段: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法律基础—《权利法案》、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二)易混易错 ‎1.“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错误。“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2.《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的权力。‎ 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有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3.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的性质不同。‎ 正确。中国明朝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发展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设置,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4.英国国王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还是英国政府首脑。错误。英国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但他没有行政权,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 ‎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正确。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与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直接相关,属于一场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既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又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速发展。‎ ‎(三)内阁、首相、议会、国王之间的关系:‎ ‎1.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即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2.首相是内阁首脑,有权提名内阁成员组成责任制内阁,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3.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4.内阁形式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不信任政府,迫使内阁辞职;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四)比较题英国内阁与中国明朝内阁的不同:‎ ‎①本质不同: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是资本主义代议制产物;‎ ‎②产生途径不同:明朝的内阁阁员由皇帝直接任命;英国内阁制是建立在代议制基础上,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 ‎③权力大小不同:明朝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事没有决策权,仅拥有票拟;英国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④负责对象不同:明朝内阁阁员仅须向皇帝负责,英国内阁则须向议会负责;‎ ‎⑤独立程度不同:明朝内阁只有依靠皇权才能维持,英国内阁则可以完全脱离王权而自立。‎ ‎【典型例题】‎ ‎1832年,英国改革方案通过,它提出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的选区资格,把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它还提出扩大选举权,实行财产资格制,在原有的选民之外,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和50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人选择权。材料表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是:‎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B. 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 工人阶级被排除在改革成果之外 D. 选举制度存在财产歧视 ‎【答案】B 考点四、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归纳总结】‎ ‎(一)民主政治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制定的背景:独立战争后建立的松散邦联存在明显缺陷。‎ ‎2、目的:建立中央集权,防止专制 ‎3、理论基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基本原则:‎ ‎(1)中央集权原则: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2)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5、评价:‎ ‎(1)积极:‎ ‎①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②可以有效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保持政局的稳定,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寄出贡献。‎ ‎(2)消极:‎ ‎①保障人权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才补充进去宪法的。‎ ‎②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 ‎③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二)民主政治的发展——联邦制的巩固:‎ ‎1、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年,美国南方发动叛乱,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领导美国人民依法平定叛乱并取得胜利。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获得相对的完善。‎ ‎2、确立联邦法律的至上原则:南北战争结束后,国会通过宪法14条修正案,各州法律服从联邦法律的原则。‎ ‎(三)民主政治完善——两党制 ‎1、形成与发展:‎ ‎(1)民主党(奴隶主种植园)‎ ‎(2)共产党(工业资产阶级)‎ ‎2、作用:相互监督,分权制衡。‎ ‎【方法技巧】‎ ‎(一)美国新政体可归纳为“一、二、三、三、三”‎ 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 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 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总统行使行政权。‎ 三个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 三大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二)美国宪法确立的分权制衡原则:‎ ‎1.人民与政府的分权制约:政府和人民分别行使或享受宪法授予或保留的权力,实现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 ‎2.不同政府机构间的分权制衡:不同政府部门的权力分立、相互制约进而实现权力的平衡。‎ ‎3.中央与地方间的分权制衡:联邦制属于治理国家的二元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享国家权力。‎ ‎【典型例题】‎ 当时,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如果某州为了维护自己的政府和资源而征收关税,它的邻近州就有许多诱惑去采取自由贸易制度,将更大份额的国内外贸易吸引到自己那里去。这种状况表明当时美国 A. 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B. 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C. 具有浓厚的重商主义思想 D. 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答案】A 考点五、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归纳总结】‎ ‎(一)走向共和之路————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 ‎1、背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3、结果:先建立君主立宪制《1791年宪法》,后走民主共和之路(1792年9月)‎ ‎4、革命过程出现的重要文件:‎ ‎(1)《人权宣言》(内容:体现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的思想,借鉴美国的《独立宣言》)‎ ‎(2)《1791年宪法》(标志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二)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大革命后法国整体的反复(1789—1875)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1、整体演变:‎ ‎(1)君主立宪制(1791年9月---1792年9月)‎ ‎(2)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3)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4)波旁王朝(1815年—1830年)‎ ‎(5)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2月)‎ ‎(6)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1852年)‎ ‎(7)第二帝国(1852年---1870年)‎ ‎(8)第三共和国(1870年(1875年最终确立共和制)‎ ‎2、君主派与君主派斗争的实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政体之争 ‎(三)议会共和制的最总确立---------1875年宪法 ‎1、宪法内容: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2、宪法作用:‎ ‎(1)使法国走向民主,标志共和国政体最终确立 ‎(2)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方法技巧】‎ ‎(一)法国的共和体制可归纳为“一、一、一、二”‎ 一大特点: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一个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一项制度:议会制共和制。‎ 两大权力: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 ‎(二)易混易错 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可以看出: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但同时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 正确。法国共和政体确立道路艰难。在长时间的政治斗争中,法国最终以一票优势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这说明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但最终资产阶级代议制取得胜利,说明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的必然。‎ ‎【典型例题】‎ 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 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 B. 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C.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 D. 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答案】B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判断是议会制共和体制即可。‎ 考点六、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归纳总结】‎ ‎(一)前提(统一战争的完成)‎ ‎1、原因: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封建邦国林立,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俾斯麦       ‎ ‎3、方式: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 ‎(二)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标志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内容:‎ 皇帝(地位:国家元首;权力:拥有宣战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的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 宰相(产生方式:由皇帝任命;义务:只对皇帝负责;权力: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拥有绝对权力;地位:内阁首脑 议会(组成:联邦议会(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帝国议会(帝国宰相 )‎ ‎(三)评价:‎ ‎1、局限性: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2、积极: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德国终于迈入资本主义门槛。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方法技巧】‎ ‎(一)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 两个特点:不彻底、不完善。‎ 三项权力:皇帝权力至高无上、首相对皇帝负责、帝国国会形同虚设。‎ ‎(二)易错提醒: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差异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中,是一种不健全的民主代议制。 ‎ ‎【典型例题】‎ ‎“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宣告了德国‘臣民’的灭亡和‘公民’的诞生……尽管宪法中规定了皇帝的种种权力,但绝不可比拟于中国皇帝的绝对专制和独裁,因为德国的司法是独立的。”材料意在强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奠定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的基础 B. 掩饰了德国皇权至高无上的虚假立宪 C. 真实确立了德国政治生活的分权制衡原则 D. 规定司法独立是实现帝国代议民主的灵魂 ‎【答案】A 点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公民”“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德国的司法是独立的”。‎ 单元小结:‎ ‎(一)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含义、特征及影响的理解。‎ ‎1.资产阶级代议制。‎ ‎(1)含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 ‎(2)实现途径:革命战争、和平改革。‎ ‎(3)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类型特征。君主立宪法制、总统共和制;‎ ‎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高考网 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美国:‎ 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③法国:‎ ‎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由于总统和内阁向议会负责,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④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在德国,它是不健全的,所以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畸形的:经济上资本主义发达;政治上,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也正是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是不健全的,所以它给德国人民、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从反面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4)理论基础: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 ‎(5)特点: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另外,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6)作用:‎ ‎①代议制的形成,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也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的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有助于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④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 ‎⑤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不断扩大民主,代议制日益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和谐。‎ ‎⑥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比如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消极: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呈现出的两种类型和原因。‎ 方法指导:在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和类型,即英美法的民主型道路和德日俄的专制型道路。民主政治发展很不平衡。‎ 类型 国家 代议制的特点 确立的标志 原因 民主型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英国 君主立宪制 ‎1689年《权利法案》‎ ‎(1)从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看:前者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对旧制度的消灭程度较为彻底;后者通过统一或改革方式,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前者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较长,基础较好;后者发展历程短,基础较为薄弱。‎ ‎(3)从公民参与意识看:前者经过启蒙思想和革命的充分洗礼;后者则相对较弱。‎ ‎(三)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度,议会(国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两院制。‎ ‎②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③本质均为分权制衡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 ‎④司法权独立。‎ ‎(2)不同点:‎ 英国 美国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国家元首 及其产生 国王,世袭,终身制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任期制 国家元首 的权力 ‎“统而不治”的虚君,国家的象征 掌握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的产生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 不对元首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监督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立法权 在下院 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 ‎(四)德国和法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以法律形式确立政体。‎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③(国家元首地位)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2)不同点:‎ 项目 德意志 法国 政体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由国民议会多数票选出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权力 掌握国家的实权 掌握国家实权(行政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不对议会负责 对议会负责 国家权力的中心 皇帝和首相 议会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 ‎(君主)‎ 国王无实权,国家的象征 ‎“统而不治”,属虚君 掌握最高实权,‎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内阁 内阁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对议会负责 首相由皇帝任命,‎ 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 ‎(两院)‎ 是国家政治活动中心,拥有主权、实权,限制王权。‎ ‎(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 只拥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 共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 ‎(六)邦联与联邦的不同。‎ 邦联 联邦 含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达到军事、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国家联合,如现代的欧盟、东盟等实际上也是邦联。‎ 亦称“联盟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邦、州、共和国等)组成的统一国家,如现在的美国、瑞士、德国等。 ‎ 组成部分 主权国家 州、邦 范围 联邦的范围小,邦联的范围大,邦联之中有联邦,但联邦之中无邦联。如,欧盟中就包含了一些联邦国家,如德国 国际交往 不是国际交往的主要主体,其成员国各自保持内政和外交上的独立,具有主权实体性质的仍是成员国。‎ 是国际交往的主体 本质 国家联盟 统一的主权国家 国家元首 无 有 权力关系 各州保留主权,自由独立,重大事务的决定必须至少9个州同意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附:邦联是“国家的联合”;而联邦则是“联合的国家”。‎ ‎(七)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之比较。‎ 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国体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政体 君主专制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德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共和制 法国 共和制 国家结构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集权制 联邦制 联邦制 ‎(八)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确立政体的法律文件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国家政体 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总统 首相 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国家元首 有无实权 无 有 有 有 立法 议会 国会 众议院和参议院 名义上归帝国议会,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 政府 如何产生 首相与内阁 从议会中选出 总统任命官员 总统从议会中选出,任命官员。‎ 皇帝任命首相 与官员 相同点 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巩固微练习】——查漏补缺、检验复习效果 ‎01.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公民大会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力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但是雅典的直接民主具有明显的弊端,本题就是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下决策的随意性。‎ ‎02.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 A. 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 B. 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 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 D. 表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外国人也应该受到罗马法律的保护,即公民法应该发展为万民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习惯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成文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意思,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0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这种文官制度 A. 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 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 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 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答案】D ‎0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B. 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C.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D. 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美国各州不得缔结盟约、参加同盟或邦联,美国各州税收问题、军队问题、外交问题均需国会批准,这些都说明该宪法条文的规定在极力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史实,美国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分别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会并不处于国家权力结构的核心地位,故B项错误。C项并没有反映出实质问题,排除C。题干材料内容涉及的重点是联邦与各州的关系,并未强调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05.有学者评价近代法国政治体制时指出:“如果议会(众议院)解散政府,政府也可以解散议会作为回敬,这就使内阁能够避免完全屈从于议会。而使两个相互反对的力量旗鼓相当,这才会造成两者之间可能和必要的合作,保持政局稳定。”该学者旨在说明 A. 议会与内阁实力均衡 B. 权力机构协作 C. 法国代议制缺少制衡 D. 法律至高无上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法国政体中缺少了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权利和制衡,这也会使得内阁倾向于议会,导致权力分布失衡,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B选项错误,材料讨论的是制衡而不是协助;D选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内容。‎ 点睛:西方政体中往往强调分权与制衡的关系,尤其是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问题,这种制衡使代议制政体权力分配更加合理,各部门之间彼此牵制,有助于政权的稳定。这对于民主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0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B.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C. 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 D. 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答案】D ‎ ‎ ‎0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 ——摘编自(美)伯纳德 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8分)‎ ‎【答案】(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7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7分)‎ ‎【考点定位】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新课标高考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指导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考生对唯物史观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唯物史观主要包括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D.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E.继承和发展: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F.原因和结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G.现象和本质H.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I.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本题考查的是唯物史观中的继承与发展,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完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