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64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其他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股票投机过度,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过度的信贷消费导致市
场虚假繁荣。
2.导火线
1929 年 10 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市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产品被销毁。
4.特点
(1)持续时间长
1929—1933 年,前后长达 5 年,危机结束以后,经济“持续萧条”。
(2)波及范围广
从部门上看,席卷金融、生产(工业、农业)、流通等各个部门;从地域上看,包括所有资本主义国
家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3)破坏性特别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 1/3,外贸额下降 2/3。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2
(1)救济——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正常。
(3)改革——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3.具体措施
(1)金融体系方面——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
(2)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3)农业方面——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4)社会福利方面——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社会立法方面——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网
4.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影响
(1)直接影响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间接影响
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于经
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的增长。
(3)深远影响
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先河,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
端,而且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考向一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新理论: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
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新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
点。
(4)新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
2.影响
(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典例引领】“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
而且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
也为全世界。”这场“战争”
A.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B.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C.解放了黑人奴隶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
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既是为我们自己,也为全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罗斯福新
政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不仅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而且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维护
了民主政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 D。A、C 两
项分别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相关,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网
4
考向二 多元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1)现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缓解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
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
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和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新政中的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美
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共同反映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
以相互借鉴,这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典例引领】1933 年 3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上任后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国家复兴管理局、农业调整署、
联邦政府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独立办事机构和附属
机构。这些机构
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B.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
C.动摇了美国的分权原则
D.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答案】A
5
1.1933—1939 年美国联邦资金在全美各地区的分配中,美国西部 17 个州获得的资金在各州中名列前茅。
有人认为“在促进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经济发展中,公共资金正在取代私人资本,使一些西部人关注点从华
尔街转向了华盛顿”。这说明了罗斯福政府
A.扩大了在西部的影响力
B.把西部开发作为新政的核心
C.推动了西部的经济转型
D.打击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扩张
2.《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记,以示守法和致于复兴。几周
之内,250 万雇主签署了这个法规,全国近 90%的企业参加了“蓝鹰”运动。“蓝鹰”运动
A.消除了企业间的盲目竞争
B.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
C.是企业国有化的调整过程
D.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
3.罗斯福总统的幕僚塞缪尔•罗森曼多年后回忆,当时国会满是总统的政敌,企图阻扰其振兴经济方案通
过,但每当利用“炉边谈话”通过收音机向民众进行广播后,这些国会议员都收到潮水一般的选民信件,
催促他们支持总统的方案,这成了总统的秘密武器。这说明
A.总统魅力决定新政成败
B.舆论导向有较大盲目性
C.国会决议受到传媒左右
D.政府公关借力大众传媒
4.1935 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
1937 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
《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
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6
5.1934 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法案》,规定:由行政部门实施关税减让谈判并与国外政府签署相关协
议;以 1930 年关税法案规定的关税(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税率)为标准,总统有最高不超过 50%的税率减
让和让外国商品维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待遇的权利;实行无条件最惠国原则。根据这一法案
A.国会丧失贸易立法的权力
B.关税壁垒被废除,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C.行政机构在对外贸易中的权力扩大
D.美国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
6.1935 年,美国实施的联邦戏剧计划在 22 个州举办了 1000 多场免费戏剧演出,在最多时曾 雇用了 12700
名戏曲工作者。联邦音乐计划最多时曾雇佣 16000 名音乐家,大约每星期为 100 万人演奏 5000 多场音乐会。
这—做法
A.唤醒了人们应对危机的意识
B.意在扩张总统的行政权力
C.通过行政干预控制艺术发展
D.有助于缓解社会失业问题
7.1936 年,美国先后与 13 个国家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关税率平均降低了 13%。此后,签署国间关税率
进一步下降,到 1939 年平均关税率降至 37.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
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
D.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
8.下图为美国威廉•格罗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所画的漫画《名利场——“布条”为新政的各种机构与立
法》,该漫画说明
7
A.作者对新政举措基本上持反对态度
B.作者对新政举措基本上持赞同态度
C.经济大危机束缚了美国经济发展
D.新政使总统的权力受到太多束缚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在工业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工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
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工人的条件。并规定工人有权由参加工会,推选自己的代表与资方签订集体合
同,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在财政方面,政府增加公共事业支出。1933—1942 年公共工程共花费 170
多亿美元,临时吸收 200—400 万名失业工人。1933 年 5 月,通过《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拨
出 5 亿美元作为直接救济金。1935 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制和失业保险制度,最
初这一制度只是为退休人员和难民提供补助,后来扩大到残疾人和未成年子女家庭。
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拔巨款兴办原子能工业和宇航工业等新兴工业。1946 年颁布《就业法》,该法令责
成联邦政府负责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在财政方面,美国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产值的比重是
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
以“挑战与应对一一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
1.(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Ⅲ)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8
2.(2015 年江苏高考)下边是 1920—1940 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1921—1930 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 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考点冲关】
1.【答案】A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记,以示守法和致于复兴”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蓝鹰”运动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A 项表述“消除了”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 项表
述符合题意,正确;C 项表述“企业国有化”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 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
题意,排除。
3.【答案】D
9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新政的成败并不是总统魅力决定的,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媒体的作
用,并不是消极影响,故 B 项错误;国会决议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传媒影响,不能说是左右,故 C 项错误;
从材料可知,罗斯福借助传媒的作用让民众知道他的方案,故 D 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就涉及劳资关系,而“1935 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
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到“1937 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
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这说明司法解释上的变化,而这一解释上的变化归根结底
是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A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D 两项表述都不符合
题意,均排除。学#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
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表述“丧失”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B 项表述“被废除”不符合史实和
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由行政部门……谈判并与国外政府签署相关协议”“总统有……权利”可知,
C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关税的降低并不能说明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故 A 项错误;关税率虽然一直在降低,但仍然高
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关税率,这仍不利于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也不利于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故
B、D 两项错误;关税率的降低,对于工业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有利于出口,即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故 C 项
正确。
8.【答案】A
【解析】结合本题的关键信息“20 世纪 30 年代”和“新政”可知 A 项说法正确,“布条”严重限制了图中人物的
自由;B 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C、D 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
9.【答案】示例:1929 年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危机又引发了社会危机。1933 年罗斯福
实行新政,采取了恢复发展工业、调整劳资矛盾、以工代赈、以立法形式规定政府责任等一系列措施,开
10
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得美国经济渡过难关。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经济模式,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所以说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在解答问题时,可从背景、具体措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解
读。背景方面主要是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具体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
恢复发展工业、调整劳资矛盾、以立法形式规定政府的责任等方面分析回答;对其影响一方面要看到开启
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同时要认识到经济政策的调整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直通高考】
1.【答案】C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时期工人工资在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C 符合题
意;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A 不正确;材料所述工人工资的降低是由于
经济危机的影响所致,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B 不正确;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
然联系,D 不正确。学@
2.【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