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知能强化练(八)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1792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恩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此举表明法国( )
A.支持美国进行独立战争
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
C.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
D.追求自由反对殖民主义
C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为1775~1781年,故A项错误;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与美国同为共和政体,但题干只是法国将公民权给予某些美国优秀名人,与B项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法国授予一些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重要的革命领袖公民权,故C项正确;法国此时本身就是殖民国家,且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2.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的《权利法案》并不是宪法,故A项错误;美国的《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是明显的总统制共和制,故B项错误;《拿破仑法典》同样也并不是宪法,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和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其中有关共和的唯一内容也是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故D项正确。]
3.(2019·广东深圳模拟)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
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B [18世纪中叶启蒙思想在法国达到高潮,所以说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
,强迫人民接受自由,意在说明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故B项正确;是激进派使用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制造了动荡,故C项错误;法国革命群众积极性高涨,故D项错误。]
4.(2019·齐鲁名校模拟)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C [“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强调共和制的合理性,没有突出反专制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无法体现国民的追求,故B项错误;“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可见是通过教育来强调共和,故C项正确;“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不能说明学校不学习历史学科,故D项错误。]
5.(2019·广东肇庆模拟)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这体现了( )
A.当时各派的妥协
B.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
C.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
D.宪法的不稳定性
A [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当时各派对宪法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1875年宪法确立的场景,没有描述当时法国的政治环境,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1875年宪法确立,并未提出其之后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6.1896年7月1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德国民法典》,其中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联邦议会具有独立的立法权
B.注重保护容克贵族阶层的利益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
D.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D [联邦议会的立法权受皇帝控制,故A项错误;“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表明注重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不是保护容克贵族阶层利益,故B项错误;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与材料的内容注重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不符,故C项错误;“所有人在法令限制内对所有物享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表明注重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思想,故D项正确。]
7.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 )
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
B.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
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
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
D [材料体现不了“全为容克贵族垄断”,故A项错误;贵族是政治身份,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全以家族背景为准”,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在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贵族的特权仍然被保留,故D项正确。]
8.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
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B [材料未涉及德意志统一,与材料中“近代普鲁士”不符,故A项错误;容克贵族实力大是保守性,与材料中“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获得爵位”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容克贵族”,但未涉及资产阶级力量,故C项错误;德国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材料没有说明普鲁士操纵联邦议会,故D项错误。]
9.(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俾斯麦曾说:“重视对于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作联系手段,并以王朝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稳定,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这表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
A.君主制得到各阶层的拥护
B.权威政治有其法律合理性
C.继承了旧时专制主义传统
D.君主立宪制民主形同虚设
C [君主制得到各阶层的拥护以偏概全,依据材料可知,德意志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并不拥护君主制,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帝国的存在是德意志人情感上的认同,并非体现其存在的法律合理性,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德意志人情感上认同王朝,并将王朝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仍然存在旧时专制主义的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德意志人对王朝的情感上的认同,并非主要体现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民主形同虚设,故D项错误。]
10.十七八世纪,德国媚法之风盛行,但在音乐领域,却涌现出了多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巴赫被誉为“欧洲音乐之父”,亨德尔被贝多芬称为“我们之中的最伟大者”,格鲁克被称为“领先于时代的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音乐的成就( )
A.使德国文化摆脱了法国的影响
B.表明德国人更具浪漫主义情怀
C.有助于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
D.导致了法德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C [据材料“德国媚法之风盛行”可知德国没有摆脱法国影响,故A项错误;19世纪,浪漫主义在欧洲兴起而材料介绍18世纪音乐成就,故B项错误;据所学十七八世纪德国正在完成政治统一,一方面需要打败法国,另一方面需要强调德意志的民族性,材料中“十七八世纪德国媚法之风盛行……却涌现出了多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说明德国音乐的成就有助于德意志民族的政治统一,故C项正确;据所学十七八世纪法德矛盾主要是德国统一与法国欧洲霸权的矛盾,材料中“多位誉冠欧洲的音乐家”说明音乐成就得到欧洲普遍认可而不是加剧法德矛盾,故D项错误。]
11.(2019·山东德州模拟)下图为漫画《德国皇帝的木偶戏》,以中国特有的木偶戏角度来反映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漫画自后往前依次为帝国皇帝、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该漫画表明( )
A.帝国皇帝拥有巨大权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立法权控制行政权,皇帝与首相对议会负责
C.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之间分权与制衡
D.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相互独立,受控于皇帝
A [根据漫画,德意志帝国皇帝手中操弄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如同玩弄提线木偶,说明皇帝处于国家权力中心,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皇帝有权召开、解散议会,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首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故D项错误。]
1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材料表明恩格斯( )
A.断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即将垮台
B.重在揭露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本性
C.认为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平台
D.反对德国工人阶级参加议会选举
C [材料论述的是德意志进入近代民主政体后,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德意志对外扩张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宪法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恩格斯鼓励工人阶级通过合法途径参加议会选举,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
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 清末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
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特点可以得出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使德国富有极端的侵略扩张性。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清末宪政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是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第二小问不同,可以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的前提,即清末宪政改革是在封建制度专制情况下进行的,而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完成的;还可以从清末宪政改革和德国宪政建立后的实质,即清朝体现了维护满族贵族的家族统治,而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特点: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体现了议会民主政治特色;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
影响: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使德国富有极端的侵略扩张性。
(2)原因: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
不同:清末宪政改革是在封建制度专制情况下进行的,而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完成的;清末宪政改革体现了维护满族贵族的家族统治,而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
14.下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请概括漫画的主题,并结合德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评论。(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体现的是俾斯麦把宪法、法治踩在脚下,据此归纳漫画主题,结合德国民主制度建立的相关史实,用辩证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 漫画主题:讽刺俾斯麦将民主法治玩弄于股掌之上。
(示例一)说明:符合史实,德国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束缚了德国民众的民主权利,并且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制度根源。
(示例二)说明:不符合史实,德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公民享有选举权,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平台,推动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
(示例三)说明:不完全正确,参考以上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