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51 KB
  • 2021-08-26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3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前,高举写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标语的条幅,随后进行了游行示威。这场运动( C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解析:根据材料“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知,五四运动学生游行示威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C选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选项排除。外交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弱国无外交,结合当时北洋政府统治的实际情况可知,简单的学生运动不会扭转中国外交弱势,B选项排除。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D选项排除。‎ ‎2.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下列表述中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五四运动( D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选项错误,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C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C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中共“二大”确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与目标,符合中国的实际。‎ 6‎ ‎4.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巨大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D )‎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国民革命军建立 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解析:从材料“1924年”可以判断属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民革命运动能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就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5.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韶山,他发现此时的农村已经大不一样了,祠堂成了农民协会的会址,韶山成了农民的天下,而且妇女也来开会了。造成农村情况变化的原因是( B )‎ A.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当家做主 ‎ B.大革命发展推动农民运动高涨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成功探索 ‎ D.平均地权全面实施缓和了矛盾 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1月”“祠堂成了农民协会的会址,韶山成了农民的天下,而且妇女也来开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1927年初,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从而造成农村情况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故A项排除;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大革命失败后开始探索的,故C项排除;平均地权属于三民主义内容,当时并未全面实施,故D项排除。‎ ‎6.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D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A在中国历史上,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对应中国共产党的工农联盟策略;C只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D是从推动政治近代化的角度而言,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7.观察图片,下列两次起义给中国革命最重要的启示是( D )‎ A.必须尽快发动农民起来革命 ‎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解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中心城市,结果都失败了,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城市敌人力量异常强大,农村相对薄弱。所以结合国情应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 6‎ ‎8.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这说明中共中央( A )‎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依据材料中“1927年11月”“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中共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是对革命方式的新认识,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此时中共中央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革命方式的新认识,并未体现中共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D选项错误,中共开始重视农村阶级力量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不是土地革命时期。‎ ‎9.美国74岁作家索尔兹伯里曾戴心脏起搏器走长征路,写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书中赞颂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长征( C )‎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保存了中国革命的骨干 D.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保留和锻炼了红军的精锐部队,沿途传播了党的思想,扩大了影响,故C项正确。红军长征与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无关,排除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B。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排除D。‎ ‎10.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与张澜对话时曾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给他来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从这段话可以判断,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本质目的是( B )‎ A.希望蒋介石接受和平民主的要求 B.让全国人民认清局势 C.与蒋介石一样以民主号召全国人民 D.与蒋介石周旋争取备战时间 解析:根据“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可知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本质目的是要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目的,而不是希望蒋介石接受和平民主的要求,故排除A项;毛泽东希望全国人民看清国民党的真面目,认清局势,故选B项;蒋介石的民主不是真民主,所以毛泽东不是像蒋介石一样以民主号召人民,而是希望给全国人民带来真民主,故排除C项;准备争取时间发动内战的是蒋介石和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故排除D项。‎ ‎11.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这次“进军”是指( D )‎ A.向井冈山进军 ‎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百团大战 ‎ 6‎ D.千里跃进大别山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向井冈山进军不是由刘伯承和邓小平联合指挥领导的,故排除A项;根据“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可知这次进军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不符,故排除B项;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彭德怀,故排除C项;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 ‎12.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这里的“革命”是指( B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 D.农村土地革命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初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所以这里的“革命”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是1840~1919年,时间不符,故A错误;社会主义革命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1949年初新中国还未成立,故C错误;农村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时间不符,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痛遭失败。‎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8分)‎ 6‎ ‎(3)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10分)‎ 答案:(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 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 ‎(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 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 历史作用: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和材料二“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和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以及“左”的错误影响。第二小问特点依据遵义会议内容从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回答。‎ ‎(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所学可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及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二小问历史作用依据所学并结合遵义会议意义可知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以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4.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6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8分)‎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6分)‎ 6‎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6分)‎ 答案:(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解决: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台湾得以回归祖国。‎ ‎(2)新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此前道路:夺取“中心城市”。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原因: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结果: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解析:本题以诗歌题材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诗歌所指的历史内容,这一点要充分注意每一首诗歌的出处,从而判定时间和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