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4.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西亚两河流域文明的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属于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③即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巴勒斯坦地区产生的基督教,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项错误。‎ ‎2. 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如图所示制度来自 A. 古希腊 B. 古巴比伦 C. 古埃及 D. 古印度 ‎【答案】D ‎【解析】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内容,D项正确;古代希腊、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都不是种姓制度的发源地,ABC三项错误。‎ ‎3.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封君封臣制度 B. 庄园 C. 农奴制度 D. 民主制度 ‎【答案】D ‎【解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民主制度,D项符合题意;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都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4. 751年,中国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十多年后,杜环回国,他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材料能证明 A. 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交往 B. 郑和最先开辟了中国沟通非洲的航路 C. 非洲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 D. 书中均能查到印加人农业生产的情况 ‎【答案】A ‎【解析】材料“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说明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的交往。A正确;郑和是在明朝时期到达非洲,B排除;阿拉伯帝国曾统治北部非洲,但没有统治整个非洲,C排除;印加人生活在南美洲,杜环和汪大渊两人没有到过南美洲,书中不可能有相关记载,D排除。故选A。‎ ‎5.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 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答案】B ‎【解析】“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排除C;经济贸易和殖民战争是同时的进行的,并未取代殖民战争,排除D。‎ ‎6. 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 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 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 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商品贸易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表明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 ‎7. 西班牙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刺激了欧洲其他国家纷纷展开海上探险活动。这些“欧洲其他国家”是指 ‎①英国 ②法国 ③荷兰 ④俄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西班牙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后,刺激了英、法、荷展开海上探险活动,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俄国并没有16世纪后,追随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海上探险,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8.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这段话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项主张 A. 人人有权读《圣经》 B. 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 C. 简化宗教礼仪 D. 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依据所学,罗马教皇主张教徒只有通过烦琐的宗教仪式包括购买赎罪券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而马丁·路德主张依靠虔诚的信仰即可获得拯救,不需要通过神职人员,强调个人与上帝的沟通权力,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B项符合题意。‎ ‎9.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 卢梭 B. 康德 C. 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答案】D ‎【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的“最大胆的学说”指的是三权分立学说,而三权分立学说的提出者是孟德斯鸠而非卢梭、康德以及伏尔泰等历史人物,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0.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该法案的实施 A. 确立了议会制度 B. 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 C. 限制了国王权力 D. 造成了议会专权局面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该法案不仅使议会获得了新的权力,而且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这说明王权受限制,C正确;英国很早就有议会传统,A说法错误;B、D与材料无关。‎ ‎11. 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 A. 认识 B. 理性 C. 分析 D. 思考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B项正确;认识、分析和思考都是理性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ACD三项错误。‎ ‎12. 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A. 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B. 结束了人类的手工劳动时代,是工业化的根本性标志 C.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 D. 将煤炭、水运、工厂连在一起,扩大了城市规模 ‎【答案】C ‎【解析】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明成就,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答案为C;A中的“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绝对化,排除;人类的手工劳动时代结束的说法绝对化,B错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说明其在近代城市中的应该广泛,可以推出其在城市中应该于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D具有局限性,排除。‎ ‎13. 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这主要是由于 A.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B. 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 电动机的发明 D. 发电机的推广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 距离都“缩短”、 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等信息可知,这是英国人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B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纺织行业的变革,与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无关,A项错误;电动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变革,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发电机的推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影响,D项错误。‎ ‎14. 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以上现象说明了 A 英国资源很匮乏 B. 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 C.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 D. 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商品在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所以答案选C。‎ ‎15. 《共产党宣言》写道:“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这说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 ‎ A. 世界各国向社会主义发展 B. 蒸气机提供了巨大动力 C. 世界市场总是在扩大 D.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可知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世界市场总是在扩大,C符合题意;A中各国说法绝对,排除;蒸气机提供了巨大动力不是材料中工业革命爆发主要原因,B错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是工业革命的影响,D错误。‎ ‎16.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编者注)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文中所说的“工具”是指 A.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 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 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答案】C ‎【解析】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它给落后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它“建设性”的一面。本题选C。‎ ‎17.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但每趟利润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 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 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财富 C. 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从事黑奴贸易……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来看,安东尼·培根通过贩卖黑奴获得了大量资金进而成为著名企业家,可见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黑奴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反映了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获取资金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是在非洲抢夺财富,B错误;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只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D错误。故选C。‎ ‎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是 A. 《共产党宣言》 B. 《资本论》 C. 《列宁全集》 D. 《毛泽东全集》‎ ‎【答案】A ‎【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项正确;《资本论》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B项错误;《列宁全集》和《毛泽东全集》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和中国与各自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CD两项错误。‎ ‎19. 拉美独立运动期间,美国提出了门罗主义,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其实质含义是美国 A. 坚决反对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 B. 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C. 企图在整个美洲建立统一的国家 D. 支持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答案】B ‎【解析】门罗主义表面上排斥欧洲殖民者对拉美独立运动的干涉,支持拉美的独立运动,本质意图是将拉美变为自己独占的势力范围,B正确;ACD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故选B。‎ ‎20. 下列非洲国家在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是 A. 埃及 B. 苏丹 C. 埃塞俄比亚 D. 南非 ‎【答案】C ‎【解析】1896年,孟利尼克二世率兵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失败了,不符合题意,排除。‎ ‎2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导致印度孟买工人举行1908年政治总罢工的直接原因是 A. 声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B. 殖民当局逮捕提拉克 C. 要求实现民族平等 D. 响应国大党的号召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故B项正确;ACD并非是印度孟买工人举行1908年政治总罢工的直接原因,排除。故选B。‎ ‎22. 一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 A. 凡尔赛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国际联盟 D. 《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解析】一战后,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形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故B正确;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亚洲的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A;国际联盟是一战后成立的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排除C;《联合国家宣言》的时间是1942年的二战期间,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23. 列宁在1917年8月所写的一篇文章中说:“三年来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来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列宁意在强调 A. 俄国参加一战赢得各交战国政府的支持 B. 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逐步明确 C. 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 D. 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答案】C ‎【解析】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根据题干,“1917年8月”“三年来的战争”“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及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认为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及各国间的矛盾,因而在此背景下,他认为必须抓住这一有利形势,发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不失时机地夺取政权,推翻临时政府的暴政统治,故选C项。材料中虽隐含了俄国参加一战的信息,但是并未涉及赢得了各交战国政府的支持,故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的问题,没有体现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是否明确,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一战激化俄国国内矛盾,这正给俄国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提供条件,没有体现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故D选项错误。‎ ‎24. 1941年9月,罗斯福在演讲中说道:“我们就好像预备队,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着。”推动美国“进去做最后的一着”的原因主要是 A. 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B. 法西斯侵略触犯美国国家利益 C.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 中苏两国无力抵抗法西斯进攻 ‎【答案】B ‎【解析】材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着”反映出美国主张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促使美国参加二战的根本原因是法西斯的侵略侵犯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故B正确;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是其直接原因,排除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客观原因,且发生在1942年,排除C;中苏两国无力抵抗法西斯进攻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B。‎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属于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是 A.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 纳米比亚独立 D.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897年法国的有关公司开始动手开凿巴拿马运河,因为资金问题搁浅;1903年美巴签订了不平等的《美巴条约》,美国取得了开凿运河权和运河区“永久租让权”。1904年美国承包巴拿马运河的相关工程,并于1920年通航。二战后,拉丁美洲的巴拿马人民多次掀起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1977年巴美两国签订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的条约》,规定1999年由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故D项正确;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又被称为“万隆会议”,与材料无关,A错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材料不符,B错误;纳米比亚位于非洲,与材料无关,C错误。‎ ‎26.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 A. 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C. 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答案】C ‎【解析】“领导世界”“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建立在全球的霸权,故选;材料没有体现A、B、D,均可排除。‎ ‎27.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 ③①②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是1955年,美、苏、英、法结束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图②是1871年德国统一;图③是1990年重新统一后的德国;图④是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后,被四国分权占领。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①③,故D正确,ABC错误。‎ ‎28. 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漫画。对漫画内涵的解读正确的是 A. 美苏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 B. 美苏之间爆发了直接战争冲突 C. “冷战”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D.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 ‎【答案】A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中“Cold War”意味冷战格局下,左右两边处于对峙情况,根据“H、Z”"BOMB“可知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是美苏两国,译文提示双方都不会使用核武器,反映了美苏在核均势背景下的两极对抗,A正确;B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两大阵营共存与合作”,排除D。‎ ‎29. 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这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6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这表明 A. 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B.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 C. 欧洲进一步合作面临挑战 D. 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难以调和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文中成员国拥有否决权可知,欧洲进一步合作面临挑战,故正确答案为C项。结合所学欧共体的相关知识可知:德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民族国家的否决权只是阻止有异议的、事关本国“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不会阻碍欧共体运行;欧盟的成立说明了欧共体内部各国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故A、B、D三项错误。‎ ‎30.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 A. 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 B. 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 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 D. 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就是最终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主要表现,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所以C正确。ABD表述错误。‎ ‎31.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 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 B. 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C. 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的情况下形成的,但这不是其“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形成后与美国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军备竞赛活动,但这也不是其“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而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无关,故D选项错误。‎ ‎32. 《苏联兴亡史》:“1955年5月,巴黎协定批准生效,苏联等8国在华沙举行第二次会议,缔结了条约,以与北约相抗衡。”苏联等国“条约”的缔结说明 A. 欧洲不再有矛盾冲突 B. 苏联力图称霸全球 C.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 美苏“冷战”开始 ‎【答案】C ‎【解析】根据“1955年”“华沙”“以与北约相抗衡”可知苏联等8国缔结的是《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从此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C项正确。欧洲不再有矛盾冲突说法错误,排除A项;“条约”的缔结是为了与北约相抗衡,不能说明苏联力图称霸全球,排除B项;美苏“冷战”开始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排除D项。‎ ‎33. 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A. 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C. 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D.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C ‎【解析】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加大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为了加强国际协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故答案为C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B项是目的,不是发展理念,排除;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 ‎34.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建立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的“东亚新秩序”。这一计划旨在 A. 谋求亚洲各国共同繁荣幸福 B. 帮助亚洲摆脱欧美列强控制 C. 实现反西方殖民侵略的联合 D. 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是为其侵略亚洲国家做的幌子,是日本谋求建立亚太地区霸权的产物,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说法不符合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本质,明显错误,排除。‎ ‎35.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奖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A. 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 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 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答案】C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反映了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所以选C。‎ ‎36.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因此,可以推断美国 A. 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 B. 非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 C. 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D. 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题干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美国经济完成了向信息化的转变,产业构成出现革命性变化,D正确。单凭白领工人人数占劳动力一半以上和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队伍不断扩大无法确定知识型阶层是否会成为社会主体,排除A项;人们摆脱体力劳动和非生产人数占大多数的结论均不准确,排除BC两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37. 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下表是按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美 东欧 西欧及其他国家 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数 ‎2‎ ‎3‎ ‎2‎ ‎1‎ ‎2‎ A. 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 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 两极对峙决定席位分配 D. 非洲开始主导联合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65年10个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中亚洲、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占7个,说明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故A项正确;1965年西欧国家已经开始恢复,排除B;表格说明的是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席位分配并不是因为两极对峙,排除C;非洲显然不是主导联合国,排除D。故选A。‎ ‎38.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B. 核武器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 C.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D. 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日益严重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也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来看,说明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故答案为A项。B、D项只是危机,没有看到机遇,均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39. 下图漫画原载2003年瑞典报纸,名为《布什:准备起飞》,图中UN代表联合国,该漫画表明 A. 两极格局加剧美国和苏联的对抗 B. 新世纪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 联合国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D. 美国推行了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依据漫画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实现其“领导世界”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1998年底,美国未经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发挥了大规模空中军事打击。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企图越过联合国实现“领导世界”的意愿,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并未体现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选项错误,依据漫画信息可知,联合国是美国实现其“领导世界”愿望的阻力,但美国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联合国并未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0. 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A. 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民族差异 B. 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体 C. 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 D. 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体,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不是民族差异的消失;C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获益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各地区不是均衡发展的;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阶级斗争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二、非选择题 ‎41.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1)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材料二 中世纪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2)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 ‎【答案】(1)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特点:中世纪绘画中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人物形象真实完美,现实情境生动丰富。‎ ‎【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一中 “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等信息,可知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特点,根据材料二,对比中世纪的圣母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斯廷圣母》、《蒙娜丽莎》可知,与中世纪绘画中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不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人物形象真实完美,现实情境生动丰富。‎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 ‎——据王顺义《简明科学神话》、房龙《人类的故事》等整理 材料二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选举;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 ‎——1895年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无产阶级“崭新的斗争方式”。‎ ‎【答案】(1)探索: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改革派进行立法规范,调和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家创作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2)斗争方式:议会斗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背景分析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争取自己的权益;根据材料一“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可知,资产阶级改革派进行立法,缓和矛盾;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背景分析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可知,文学艺术家通过创作揭露批判工业革命带来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可知,新的斗争方式是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 ‎43.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14000件展出品如引整、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答案】(1)优势: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2)影响: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回答其优势。‎ ‎(2)根据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个角度归纳、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新浪网网评 材料二 二战后,全球化逐步发展到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全球化”观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们普遍关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便捷和密切,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阻隔越来越小。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关税壁垒明显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开放度不断扩大,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国际流动更加通畅。‎ ‎——引自罗文东《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投行”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全球化”的特点。‎ ‎【答案】(1)原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亚洲地区缺乏专业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 (2)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范围广;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科技进步的推动(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关税壁垒明显削弱。‎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可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根据材料一“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可知,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根据材料一“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可知,亚洲地区缺乏专业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根据材料一“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可知,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 ‎(2)特点,根据材料二“二战后,全球化逐步发展到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可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范围广;根据材料二“‘全球化’观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们普遍关注”可知,受到各国普遍关注;根据材料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便捷和密切,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阻隔越来越小”可知,科技进步的推动(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关税壁垒明显削弱”可知,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关税壁垒明显削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