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试题(解析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20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怀疑夏商历史的真实性。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提出“走出疑古时代”,重建中国上古史。能够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的是 A. 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 B. 铁农具的发明与使用 C. 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 礼乐制度建立与巩固 ‎【答案】A ‎【解析】‎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可以记录商代的相关史实,因此甲骨文的识读与解释有助于推翻疑古学派学者观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周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2.公元前59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这表明 A. 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 B. 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 C. 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D. 罗马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 “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 可判断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A项正确;据材料“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可知,B项错误;C、D项与材料无关。‎ ‎3.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A.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B.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C.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D.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答案】C ‎【解析】‎ 县级政权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地方行政及地方经济的相关事务,故C项符合题意; “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职能,排除A。发展对外贸易与县一级没有关系,排除B;加强边疆防御主要是军事上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 ‎4.1950年,新中国从苏联、东欧进口的工业设备和原料占总进口的第一位,从苏联进口的日用品占进口货物总值的3.1%。1952年,中国直接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巨额贸易协议;同年,签订中日贸易协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②有利于新中国进行现代工业化建设 ‎③建国初期我国日用品丰富无需进口 ④欧日各国已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与苏联及西欧一些国家加强经贸往来,有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同时也有利于新中国进行现代工业化建设,故A正确;“无需进口”表述有误。已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 ‎5.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 A.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B. 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C. 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县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A;C项是1954年;D项是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6.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A. 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C.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 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答案】B ‎【解析】‎ 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处于对立的状态,故B正确;A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7.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 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 B. “工商食官”的政策逐步受到削弱 C. 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 D. 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日趋严格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可知,唐朝政府对于坊市制度的管理比较严格,“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的信息反映出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唐宋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说明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C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与坊市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到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故A排除;“工商食官”的政策与材料中坊市制度被打破的信息不符合,故B排除;材料中体现官府对于商业活动控制的逐渐松散,故D排除。‎ ‎8.洋务派以“西学中源”来反对顽固派,认为“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这表明洋务派 A. 否定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 B. 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 C. 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 D.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提及洋务派用“西学中源”说来反对顽固派。实质上是为开展洋务运动寻求理论的依据,C正确;洋务派是发展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A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洋务派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并没有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B错误;洋务派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不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D错误。‎ ‎9.1941年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在与英美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战略反攻,又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这表明 A. 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 国共两党实行完全相反的政策 C. 中共利用英美的影响力结束内战 D. 中共内外政策受到英美控制 ‎【答案】A ‎【解析】‎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中“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说明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A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是合作抗日,并不是实行完全相反的政策,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是利用英美的影响力结束内战,C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内外政策并不是受到英美控制,D错误。‎ ‎10.城市地方自治是美国的传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后,联邦政府资助城市建成了大量的机场、桥梁、公园等设施,以及11万所学校、邮局等公共服务机构。到1937年已经超过80个城市成立了专门机构与联邦相关机构对接。其影响在于 ‎①使失业者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②从市场经济体制向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③城市率先走出经济危机阴影 ‎④联邦政府与城市之间建立起新型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以工代赈”的方式解决失业问题,材料中“80个城市成立了专门机构与联邦相关机构对接”的措施显然有利于联邦政府与城市之间建立起新型关系,①④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是向计划经济体制转变,②错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并不是促使城市率先走出经济危机阴影,③错误。选择B正确;A、C和D项错误。‎ ‎11.中国古代县级政区在秦汉时期依据户数分为两等,在唐宋时期依据地域位置和户口多少分为七等,明清时期综合地域位置、户口多少和田赋数量等进行分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 A. 中央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B. 人口是政区划分唯一依据 C. 县级行政权力逐渐扩大 D. 郡国并行制度被彻底废除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县级行政区划方法进行划分由单一到多种因素,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央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县级行政区划方法,没有体现县级行政权力的问题,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12.与“入值文渊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於相”‎ B.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承而行之。迭而操宰相之权”‎ C. “别置中书於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D. “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答案】D ‎【解析】‎ 据所学可知,A项是秦朝时期的三公“太尉、丞相、置御史大夫”,A项不合题意;B项是唐朝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的运行程序,B项不合题意;宋朝“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C项错误;据材料 “入值文渊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说的是明朝的内阁,D项属于同一历史时期,故D项正确。‎ ‎13.16世纪中期,葡萄牙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再转运到欧洲,获取了大量白银。另一方面,葡萄牙人参与中、日丝银贸易。1586-1630年从日本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这些白银大部分流入中国。同时,西班牙以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茶叶、丝绸、棉布和瓷器等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 简述16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背景:明朝中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发达,茶叶、丝绸、瓷器等大量出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市镇商业繁荣,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了美洲对中国、印度、日本等地跨太平洋贸易航线。(如答出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可同等给分)‎ 影响:形成了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解析】‎ 第一小问,16‎ 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当时我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背景要当时传统农耕经济发达,传统手工业占有比较优势而大量出口;商品货币活跃,白银货币成为常见货币。由材料“西班牙以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茶叶、丝绸、棉布和瓷器等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可见葡萄牙、西班牙开辟了跨太平洋贸易航线。第二小问,由材料“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可见形成了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而言,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14.竞争是古今中外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材料二 在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初期,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即使是粮食此时也已能经受竞争的考验。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1849年,英国废除实行了两百多年的《航海条例》,不再坚持用英国船只运送货物。减免了两百多种货物的进口税。1860年以后,英国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关税同盟、普鲁士、奥地利等订立了互减关税的条约,而且这些条约都有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即给予某一国的优惠待遇,同样也给予其他国家。‎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二者区别在于国家间的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同别国竞争,民众本身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梁启超认为,经济上的竞争比其他领域的竞争更重要。他借适者生存的进化观来说明发展工商业的必要性,“今后之天下,既自政治界之争,而移于平准(交易和经济)界之争;则我辈欲图优胜,宜急起以竞于此。”‎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竞争”观念的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评述梁启超关于“竞争”的观点。‎ ‎【答案】相似:‎ ‎(1)都认为竞争有好坏之分;都认为不同性质的竞争对社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都重视组织竞赛活动营造好的竞争氛围(都有体育或技能的竞赛);都认为竞赛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2)变化: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品竞争力增强;英国需要为国内的工业品寻找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求实行自由贸易;19世纪中期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 影响: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西方各国减少关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3)述①观点:梁启超将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国家竞争强调君主的主体地位,国民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经济领域的竞争比其他领域更重要。‎ 评价:梁认识到国民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要意义,是正确的;对于国家间竞争认识不全面。‎ ‎【解析】‎ ‎(1)根据材料“他们都认为,好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得出都认为竞争有好坏之分;都认为不同性质的竞争对社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都重视组织竞赛活动营造好的竞争氛围(都有体育或技能的竞赛);都认为竞赛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2)变化:根据材料“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原因:根据材料“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并结合英国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可概括得出;影响:可从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英国霸主地位的影响等角度概括。‎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梁启超把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二者区别在于国家间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同别国竞争,民众本身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得出其关的观点,如梁启超将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国家竞争强调君主的主体地位,国民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经济领域的竞争比其他领域更重要。再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评价。同时其它观点也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并结合所学进行评价。‎ ‎15.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二者区别在于 国家间的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同别国竞争,民众本身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梁启超认为,经济上的竞争比其他领域的竞争更重要。他借适者生存的进化观来说明发展工商业的必要性,“今后之天下,既自政治界之争,而移于平准(交易和经济)界之争;则我辈欲图优胜,宜急起以竞于此。”‎ 依据材料三,简述并评价梁启超关于“竞争”的观点。‎ ‎【答案】观点:梁启超将竞争分为国家竞全和国民竞争,国家竞争强调君主的主体地位,国民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经济领域的舍比其他领域更重要。‎ 评价:梁启超认识到国民竞争和经济竞争是必要的,是正确的,但对于国家竞争的认识不全面。‎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国家竞争民竞争者区别在于国家间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本身,民众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得出其相关的观点,如梁启超将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国家竞争强调君主的主体地位,国民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经济领域的竞争比其他领域更重要。再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评价,同时其它观点也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并结合所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