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荆州市北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  )‎ 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 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 ‎ C.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 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 2.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3.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 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 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灭亡之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但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 法家思想构成了新儒学的核心 B.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的原则 C. 秦代的严刑峻法被历代承袭 ‎ D. 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民本”的特色 5.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1. 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  )‎ A. 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 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 C. 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 D. 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 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 A. 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 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 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 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3.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 A. 知行合一 B. 经世致用 C. 格物致知 D. 与时俱进 4.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 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5. 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 理先气后 ‎ C. 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 格物致知 6.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 A. 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 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 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 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7. 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 A. 社会教化 B. 经世致用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政通人和 1.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 A. 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 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 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 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 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 A. 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 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 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3. 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 A. 泰勒斯 B. 苏格拉底 C. 普罗泰格拉 D. 亚里士多德 4.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  )‎ A. 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B. 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C.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5. ‎“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 A. 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 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 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 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6.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任何形式的政府,不管是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只要占支配地位的统治团体不尊重构成一个国家传统的基本法律、自然法或神圣律法,就可能变成专制。”材料主要论述了(  )‎ A.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实质都是专制 B. 政体形式是影响法律制定的关键因素 C. 法律制度是少数统治团体统治的工具 D. 各种政体形式的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 1.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反映了先哲们(  )‎ A. 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 B. 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 C. 反宗教的思想 D. 法制的思想 2. 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 A. 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B. 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 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 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3.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4. ‎20世纪初,“康德的认识论受到了中国学者的重视。介绍和传播康德思想是学术理论的中心内容”。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参与其中。这表明康德思想()‎ A. 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 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 C.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入发展 D. 代表了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 5.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 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 《九章算术》、罗马法 C.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 《春秋繁露》、《理想国》‎ 6. 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A. 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 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 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 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1. ‎《红楼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仙,却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据此记载推断(  )‎ A. 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B.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 C. 明清时期小说的写实风格盛行 D. 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2. 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3.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 A. 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 B. 已成为“百戏之祖” C. 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D. 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4. 一位科学家曾根据某一理论提出三大预言: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将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会使光线发生偏移。这一理论(  )‎ A.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C. 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 D. 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5.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 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 ‎ C. 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 D. 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 1.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 ‎(12分)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和认识论。南宋以后儒学居于怎样的地位?(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影响。(4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 ‎ 西欧 ‎ 作者 ‎ 著作 ‎ 作者 ‎ 著作 ‎ 李时珍(1518—1593) ‎ ‎《本草纲目》 ‎ 薄伽丘(1313—1375) ‎ ‎《十日谈》 ‎ 李贽(1527—1602) ‎ ‎《藏书》《焚书》 ‎ 伊拉斯谟(1466—1536) ‎ ‎《愚人颂》 ‎ 徐光启(1562—1633) ‎ ‎《农政全书》 ‎ 哥白尼(1473—1543) ‎ ‎《天体运行论》 ‎ 徐霞客(1587—1641) ‎ ‎《徐霞客游记》 ‎ 塞万提斯(1547—1616) ‎ ‎《堂吉诃德》 ‎ 宋应星(1587—1666) ‎ ‎《天工开物》 ‎ 莎士比亚(1564—1616) ‎ ‎《哈姆雷特》 ‎ 黄宗羲(1610—1695) ‎ ‎《明夷待访录》 ‎ 伽利略(1564—1642) ‎ ‎《两大体系的对话》 ‎ 顾炎武(1613—1682)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哈维(1578—1657) ‎ ‎《血液循环论》 ‎ 王夫之(1619—1692) ‎ ‎《读通鉴论》 ‎ 牛顿(1643—1727)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简表。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对比,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盂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4分) ‎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不利于统治阶级,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与下交流、转换”不等于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故B项错误; 材料中“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故C项正确; “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是解决而非简单激化已有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A项不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但“追求平等”则不是道家主张,故B项不正确; 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采用如“以弱胜强”式的或缓和斗争方式,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C项也不正确; “道法自然”,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处世的理念,故D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及材料,百家争鸣在思想上虽存在相互影响,但不是理论上的求同存异,如法家对儒家的态度,出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故A排除;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 C项与史实不符,如墨家代表平民手工业阶层,故排除C; 材料中“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表明诸子百家中思想存在相互影响、互相融合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实质上是“外儒内法”,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这又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胜利,据此B项正确;新儒学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C 不是从本质上的认识,排除 ;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基本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材料中“对正当性的信仰”,其“信仰”为思想方面的,意为“在思想上树立一个权威,使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故B项中“君权神授”,神化了皇权,美化皇帝统治的合法性,故符合; A项中“民贵君轻”不是强调统治者的权威性,而是强调民众的重要,故排除。 C项“格物致知”和D项“知行合一”是理学中强调自我道德休养,与题中服从统治者的信仰不符。故排除;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中对朱熹的谥号以及周敦颐、张载和二程及朱熹的地位,可以看出当时程朱理学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 B、程朱理学是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产物,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故B项错误; C、材料未涉及理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 D、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仍以理为本,心本论是陆王心学的特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B项不符合题意,黄宗羲并未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 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 项不合题意,材料只是提出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并未提出学校议政的方式; 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可以看出是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是心学代表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C项是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D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B。 9.【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即不能仅仅看到理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更应该看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故A项不正确,CD两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即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理和气的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强调获得理的方式,故D项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正确; B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强调的是加强人伦道德教育对于社会风气、政治风气和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即强调社会教化的功能,A 项符合题意;B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综上,故选A。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该时期的作品主要呈现“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正确; 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错误; 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B错误; 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也具有相对主义特征。他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表现出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后来成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命题。普罗泰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因此,道德是因人而异的。综合来看题中最接近的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由“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可以分析出他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故本题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只是不再认同教会和教皇的权威;C项与材料无关,因为材料无法显示他的目的是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D项错误,因为材料中没有提及解释《圣经》。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主张: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不论任何政体,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团体都要尊重、遵守国家的全部法律,以避免走向专制,说明了政府权力运作与法律的关系。A项说法错误;B、C两项题干未体现,排除。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个人利益”应该指的是“自由”“平等”等权利,要求承认尊重个人的权利,这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A项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未体现。 故选:A。 20.【答案】A ‎【解析】由“使人权……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康德强调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即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故A项正确; B项是对“要在人权和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的错误理解,而且也不是康德强调的主旨,排除; 早在理性主义思潮出现之前,人性就已经得到解放,C项拔高了理性的作用,排除; 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均是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故D项错误。 故选:A。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根据这一原理,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而西方殖民者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殖民扩张找借口,认为欧洲白人是先进的人群,理应统治落后的亚非拉地区,这也是优胜劣汰。综上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C符合题意,正确;题干信息并不涉及西方民主政治问题,排除AB;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选C。 2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参与其中”可知,康德思想被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广泛宣传,这适应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B项正确;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不符合梁启超、严复、王国维等人的主张,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23.【答案】B ‎【解析】大秦是指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万有引力定律为牛顿在17世纪创立,故排除A项。 《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罗马法是古罗马时期的代表性政治成果,因此选B。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但是提出日心说的是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故排除C项。《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所著,《理想国》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著,故排除D项。 故选:B。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小说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梁启超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院、提倡新学、变法图存的主张。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只能说明小说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入流,故B项错误;小说在维新思潮之前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梁启超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说的,故D项正确,故选D。 2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贾敬热衷追仙”、“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等可知A正确。 B与军机处设立有关,故排除。 C说法绝对,故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A。 26.【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字有多种写法,说明当时字没有统一,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可知,这是因为政治分裂影响的,故D项正确。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是在汉代,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B项错误。 百家争鸣在材料也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D。 27.【答案】A ‎【解析】A.依据材料“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故A项正确; B.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故B项错误; C.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故C项错误。 D.材料中只是叙述了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故D项错误; 故选:A。 2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故B项正确。 材料不是光电效应现象,故A项错误。 伽利略的成就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故C项错误。 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故D项错误。 故选:B。 29.【答案】C ‎【解析】A、材料中强调的重心强调的是全球史观看待历史更加先进,该项的叙述不是最贴切的,故排除; B、材料中并未涉及史学发展片面的知识点信息,故错误; C、材料强调的是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比独立分开看待历史更加先进,故正确; D、材料中未涉及研究世界历史的科学方法的观点,故错误; 故选:C。 3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运动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状况,根据这一原理,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而西方殖民者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殖民扩张找借口,认为欧洲白人是先进的人群,理应统治落后的亚非拉地区,这说明了近代自然科学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故A项正确;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是在19世纪,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是17,18世纪,故排除B项;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共产党宣言》,故排除C项;“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故选A。 31.【答案】(1)核心特征:学术自由。原因:政治社会环境自由宽松;私学发展,讲学盛行;拥有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自由读书、著书之风盛行等。 (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地位:官方哲学。 (3)观点: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或“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影响: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提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可概括为:学术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原因为:政治社会环境自由宽松;私学发展,讲学盛行;拥有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自由读书、著书之风盛行等。  (2)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的思想及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概括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可概括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概括为:官方哲学。 (3)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的主张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概括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概括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可概括为: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为:对传统儒学批判的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32.【答案】示例一: ​论题:15-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新思想,但二者有本质不同。阐述:15-17‎ 世纪,中国和西欧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推动了新思想的产生。黄宗羲、顾炎武等批判儒家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倡导法治、民权,主张工商皆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批判基督教神学,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明清之际的新思潮本质上仍是封建儒家思想,也未形成思想潮流;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出现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思想潮流。综合所述,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推动新思想的产生,而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影响着新思想的性质和水平。 示例二: 论题:15-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阐述: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阻碍了近代科技发展。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对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新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欧近代自然科技发展起来。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差距拉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5-17世纪中西思想与科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解答此类型命题,首先,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出符合命题要求的论题。而后,从史实出发,进行有条有理的阐述。例如以“15-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新思想,但二者有本质不同”为论题,本论题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的角度,概括出中西方新思想的不同表现。而后,从新兴资产阶级尚未产生、封建儒家思想的角度,说明中国新思想的本质;从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角度,说明西方新思想的本质。阐述:15-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推动了新思想的产生。黄宗羲、顾炎武等批判儒家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倡导法治、民权,主张工商皆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莎士比亚等批判基督教神学,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明清之际的新思潮本质上仍是封建儒家思想,也未形成思想潮流;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出现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思想潮流。综合所述,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推动新思想的产生,而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影响着新思想的性质和水平。(其他论题的阐述方法,可以仿照本论题的思路进行即可。) 33.【答案】(1‎ ‎)政治设计:主张开明君主政体,限制君权;君臣治权平等;强调法治;实行学校议政。评价: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 (2)因素:一是思想上的影响(分权学说深化);二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尊重科学和崇尚自由的社会氛围);三是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影响(对君主立宪制的赞同与宣传)。 (3)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弱小;黄宗羲等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解析】(1)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要求具备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概括为主张开明君主政体,限制君权;强调法治;依据材料一“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可知实行君臣治权平等;材料一“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表明黄宗羲主张实行学校议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阐述即可,即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等。 (2)本题考查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要求具备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盂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可知是思想上的影响或分权学说深化;材料二“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宗教宽容”表明社会风气的影响或尊重科学和崇尚自由的社会氛围;依据材料二“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说明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影响或对君主立宪制的赞同与宣传。 (3)本题考查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政治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要求具备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盂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迁移、概括说明两人政治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具体原因,包括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的新的社会方案以及产生的不同的影响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