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8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作业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8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唐山高三质量检测]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的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D.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解析:“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产生冲突,这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而学者王玮提及的“门户开放”原则与“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属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故C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未解读学者时殷弘的看法,故A项错误;B项未提及苏联的影响,故排除B项;D项的表述只是对学者时殷弘看法的简单概括,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9·青岛高三调研]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  )‎ A.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 B.美国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 C.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 D.美国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 解析:根据材料“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可知是指西欧国家的联合;由材料“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可知美国对西欧联合的态度;故可知西欧联合有利于美国的冷战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歇尔计划的信息,而是强调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的信息,而是强调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北约组织,也没有涉及对抗苏联的信息,而是强调欧洲统一符合美国利益,排除D项。‎ 答案:A ‎3.[2019·青岛高三调研]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  )‎ A.冷战中伴有“热战”‎ 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 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解析:根据材料“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可知,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D项正确。朝鲜战争属于“热战”, 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比较,无法推断出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且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排除B项。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答案:D ‎4.[2019·潍坊高三模拟]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领导人之间信息传达不畅,1963年6月,美苏签署备忘录,双方同意在紧急情况时使用直接联系渠道,建立起全球第一条军事热线。之后中东战争等国际问题上,双方有多次对话。这主要体现了(  )‎ A.冷战状态下的理性应对 B.美苏争霸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之间呈现合作态势 D.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 解析:“使用直接联系渠道”“双方有多次对话”等字眼意在强调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其实也是进行过理性应对尝试的,即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苏争霸是不利于世界和平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仍然处于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并未合作,国际形势总体尚未趋向缓和,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项。‎ 答案:A ‎5.[2019·黄石高三质监]“‎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的集体安全 D.壮大欧洲整体实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解析:材料“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说明其是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B项错误,无法体现“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的考虑;C项只是说了欧洲一体化原因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包含在A项之中。‎ 答案:A ‎6.[2019·临沂高三调研]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解析:1961年埃及以及南斯拉夫等国倡导成立反对美苏争霸的第三条道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故B项正确;A项不是国家意识的觉醒,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变迁之风”与美苏和两极格局无关,所以C、D两项错误。‎ 答案:B ‎7.[2019·合肥高三摸底]‎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从各自的阵营中分离出来并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对外政策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材料说明(  )‎ 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 B.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 C.欧洲崛起摆脱美苏控制 D.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法国试图摆脱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主张在国际舞台上用自己的声音说话,开展独立的外交。而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也试图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两国的建交体现了在两极格局下,出现了新力量正冲击着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苏联实力没有超过美国。材料与美苏争霸无关,欧洲仍在美苏控制下。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8.[2019·威海高三联考]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  )‎ 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多极化趋势加强使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C.第三世界根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战略目标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解析:不结盟运动宗旨由最初反对殖民主义到提出加强南南合作主张,说明第三世界根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战略目标,C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A项错误;霸权主义威胁尚未解除,B项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逐渐扩大,D项错误。‎ 答案:C ‎9.[2019·赣州高三质检]‎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解析: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这是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是历史解释,故C项正确;历史观点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材料无法体现。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C ‎10.[2019·珠海市高三联考]‎2018年4月13日,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参见下面两图),以作为对之前叙东古塔地区发生“化学武器袭击”的回应。对此,俄、叙表示谴责,称打击是非法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军事行动表示支持。‎‎4月14日 ‎,联合国安理会也未能通过相关决议草案。由此说明(  )‎ A. 联合国主要由发达国家操纵 B. 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 C. 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 霸权主义导致国际局势动荡 解析:美军联合英国、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进行“精准打击”根本没有得到安理会的表决通过,所以属于霸权主义的做法,故选D项;由于其行动并没有联合国授权,所以A项没法体现,故排除A项;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建立,故B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项;题干所述不是恐怖主义的行动,故C项也排除。‎ 答案:D ‎11.[2019·汕头市高三统考]‎2018年6月12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嘉佩乐酒店举行首次会晤,双方握手致意。这是在任的朝美领导人数十年来首次会晤及握手。特朗普称,与金正恩的一对一会晤进行得“很好”,双方“关系非常好”。他表示,他们将“解决一个大问题”。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与朝鲜的矛盾通过会晤已经彻底解决 B.冷战遗留的问题只需朝鲜与美国就可解决 C.会谈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会谈中美国占据优势打上了大国强权烙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美国与朝鲜的矛盾不可能通过一次会晤解决,排除A项;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方力量参与才能得到解决,排除B项;会谈双方都尽量避免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大国强权问题,排除D项。应选C项。‎ 答案:C ‎12.[2019·临汾高三统测]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 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已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经济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政治上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改变,只是说它们进行了一些调整,一些新型的国际关系特征开始出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各国共同的追求,故无法推断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排除C项。当今的各国外交,出现“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后,各国的利益和实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导致对外政策也发生变化,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9·宁阳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势力得到很大发展。法共在1946年11月国民议会大选中获得182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意共在1946年6月的议会选举中也成为第三大政党。……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两年零九个月中,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有88亿美元用于采购货物:粮食、饲料、化肥、原料和半成品……通过大量的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为其过剩的经济能力找到了出路。为了更好地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美国的要求下,1947年,英、法等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1950年9月,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 ‎——摘编自《浅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 1980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援外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过去对外援助的种种弊端。与此相应,我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也进行了改革和调整,突出了“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1997年,中国开始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多边援助。2000年中国向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提供了多边援助。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海啸及日本地震时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摘编自《努力开创援外工作新局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产生的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援助与马歇尔计划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两种援助实质的不同之处及原因。(18分)‎ 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产生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援助与马歇尔计划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实质上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马歇尔计划产生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通过大量的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为其过剩的经济能力找到了出路”“在美国的要求下,1947年,英、法等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1950年9月,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恢复西欧经济、遏制共产主义、促进西欧联合、为美国开拓市场等方面来回答。‎ 第(2)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援助与马歇尔计划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中的“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可以看出是注重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两种援助实质的不同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马歇尔计划带有冷战性质、意图控制西欧、具有与苏联争霸色彩,而我国对外援助注重大国责任与形象、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等方面来回答。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应当联系各自的时代背景,从二战后冷战形成、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以及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经济全球化、合作发展与共赢成为共识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作用:恢复西欧经济;遏制共产主义,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西欧联合;为美国开拓市场。‎ ‎(2)相同之处:注重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不同之处:马歇尔计划带有冷战性质,意图控制西欧,具有与苏联争霸色彩;我国对外援助注重大国责任与形象,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原因:二战后冷战形成,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经济全球化,合作发展与共赢成为共识。‎ ‎14.[2019·哈尔滨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世界 中国 ‎20世纪 ‎70年代 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 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 美苏争霸:美国开展“‎ 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 ‎80年代 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 ‎90年代 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12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21世纪初 欧元启用 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4分)‎ 解析:本题以“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为切入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需结合设问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可从“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确立相应的论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又如“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12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可知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1论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阐述: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在亚洲,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美中关系;同一时期,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破裂,中国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寻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总结: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 示例2论题: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阐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欧盟正式建立,世贸组织正式运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与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同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总结: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自拟其他题目皆可,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