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1-08-26 发布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备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3.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赘: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 ‎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6.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 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 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 ‎ ‎7.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起来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8.“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  )‎ A.梭伦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9.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奉行“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原则。北宋的下列做法,充分体现该原则的是(  )‎ A.采取措施集中兵权 B.对土地兼并采取纵容政策 C.采取养兵募兵政策 D.进一步分散宰相的权力 ‎10.北宋政府规定,由三司的都指挥使统领中央的正规军——禁军。另外设立枢密院,掌有军队的调遣权,“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戍之政令,悉归枢密院”。这种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军队将领发展个人势力 B.不利于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1.“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出(  )‎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12.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 人物 言  论 王安石 人之困乏,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苏辙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 A.青苗法 B.保甲法 C.均输法 D.市易法 ‎13.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同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 )‎ A.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 B.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C.先定论 D.因信称义 ‎14.中世纪欧洲的基本政治状况是 ( )‎ ‎①封建割据严重 ②封建王权衰弱 ‎③天主教会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处于绝对对立状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 )‎ A.指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 B.指被教皇免罪 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 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16.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 A.穆罕默德·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 B.穆罕默德·阿里控制了埃及统治实权 C.埃及当时已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埃及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重要殖民地 ‎17.史学界认为,在阿里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了,他培植起了其统治的支柱。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废除包税制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B.打击长老阶层削弱了宗教对政治的影响 C.阿里政权占有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D.分配土地给王公贵族扩大了政权的基础 ‎18.1649年,俄国颁布了《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 A.封建主要服从沙皇的命令 B.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受地主绝对支配 C.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D.封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农民的自由 ‎19.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20.日本在封建社会后期形成幕府统治,德川幕府是最后一个幕府。下列对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幕府统治机构设置在京都 B.政治上推行幕藩体制 C.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D.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1.19世纪中期,日本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  )。‎ ‎①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②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场所 ③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 ④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23.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  )。‎ ‎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4.1867年,德川幕府提出“奉还”大政的主要目的是(  )。‎ 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 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 D.支持天皇 ‎25.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26.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7.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28.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 A.领导力量的构成 B.改革前的国际、国内背景 C.改革的直接目的 D.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29.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  )。‎ ‎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③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④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政府为实现“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的目标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12分)‎ ‎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10分)‎ ‎(2)根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 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10分)‎ 选择题:‎ 1. c 2.A 3.A 4.B 5.D 6.C 7.C 8.D 9.B 10.D 11.B ‎ 12. A 13.B 14.B 15.A 16.B 17.D 18.B 19.D 20.A 21.A 22.A 23.B 24.B 25.B 26.D 27.C 28.D 29.D 30.A ‎31.(1)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措施: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2)措施: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改革学制,实行义务教育;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作用: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实现了富国强兵,摆脱了民族危机。‎ ‎32.【答案】 (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