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3.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1.同一历史时期,儒家主张“博爱、和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变革、法制”,诸子百家各执一端、互相诘难。这反映出当时 A. 百家思想互鉴互融 B. 奴隶制度完全崩溃 C. 社会转型矛盾尖锐 D. 专制制度已经建立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反映的是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这主要和社会转型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百家思想的交流借鉴,A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以下观点中与材料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派别的是 A. 厉行赏罚崇尚法治 B. 小国寡民精神自由 C. 崇尚贤能厉行节俭 D. 仁者爱人尊君爱民 ‎【答案】B ‎【解析】材料“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属于道家思想,其中小国寡民和精神自由属于老子的主张,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选项体现的是墨家思想,排除;D选项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排除。故答案为B。‎ ‎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C. “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D. “鳃鳃然唯恐后之有天下者不出于其子孙。”‎ ‎【答案】A ‎【解析】A选项体现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利用思想上的统一达到政治上的统一,为中央集权服务,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体现的是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思想,排除;C选项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排除;D选项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排除。故答案为A。‎ ‎4.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此举 A. 反映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 B. 表达了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C. 意在规劝孝宗皇帝“正君心” D. 体现儒学的积极入世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体现的是大臣干预直言进谏的精神,这主要和理学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君权和相权的斗争,A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大臣忠君爱国精神,B选项排除;材料与“正君心”无关,强调的是理学的积极入世精神,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5.如下图人物公开以“异端”自居。下列主张不属于他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夫私者,人之心也” D. “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主张,与李贽无关,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均属于李贽的主张,排除。故答案为B。‎ ‎6.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提出了“李约瑟难题”,也就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A. 对社会与人伦的过度关注 B.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 讲求实用有余而理论不足 D. 受到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思想是推动西方科技转型的重要因素,不属于“李约瑟难题”出现的原因,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均属于束缚中国近代科技转型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 ‎7.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 A. 各种字体的先后更替 B. 因经济发展而变化 C. 艺术性与实用性增强 D.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汉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走向规范化、稳定化,凸显的是汉字的是艺术性和实用性,C选项符合题意;字体的先后更替顺序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字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无必然关系,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字体发展的抽象化,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8.下列文学形式与特点搭配错误的是 A. 先秦诗歌——句式严整,庄严肃穆 B. 汉赋——华丽夸张,恢弘大气 C. 宋词一—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 D. 元曲一—可雅可俗,明白如话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诗歌的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地方民歌为主导;大部分是人民抒发自己感情和高度现实性的作品,因此A选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 ‎9.塞内卡指出:奴役只涉及人的肉体,而人的精神不可能成为外部力量奴役的对象,所以奴隶和主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其内在精神价值是等值的。据此,塞内卡 A. 主张人生而平等 B. 否定奴隶制度 C. 追求绝对自由 D. 发现哲学上的“自我”‎ ‎【答案】A ‎【解析】材料“奴隶和主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其内在精神价值是等值的”体现的是人生而平等思想,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否定奴隶制度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与追求绝对自由无关,C选项排除;苏格拉底第一次发现哲学上的“自我”,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10.梅兰芳在新编演“古装戏”中,把我国传统的古典舞蹈艺术吸收到京剧中来,唱腔曲调、伴奏乐器丰富了,服装、化妆也有很多革新。这说明京剧 A. 源于古典舞 B. 需要借鉴和创新 ‎ C. 受时人追捧 D. 以表演古剧为主 ‎【答案】B ‎【解析】材料“把我国传统的古典舞蹈艺术吸收到京剧中来,唱腔曲调、伴奏乐器丰富了,服装、化妆也有很多革新”体现的是梅兰芳对京剧的借鉴和创新,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答案为B。‎ ‎11.很多人认为只有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兴之所至,甚至闯进别人家里为所欲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出现在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 C. 宗教改革 D. 智者运动 ‎【答案】A ‎【解析】材料“他们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兴之所至,甚至闯进别人家里为所欲为”体现的是人欲的过渡泛滥,这主要和文艺复兴运动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启蒙运动构建的是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B选项排除;宗教改革主要是打破教会的权威,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选项排除;智者运动强调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当时的影响不大,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12.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其影响深深地渗透到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导致了社会弊端丛生,积弱不振。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 促进西欧民族形成 B. 破除西欧宗教信仰 C. 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D. 促进近代科学产生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世纪的基督教成为社会发展和转型的主要障碍,因此宗教改革对于突破这种障碍,促进社会转型具有重大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西欧民族的形成与宗教改革无关,A选项排除;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B选项排除;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13.在文艺复兴时期,神圣东西仍然是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而启蒙思想家们对于宗教的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这一变化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A. 否定宗教信仰 B. 消灭宗教仪式 ‎ C. 借肋宗教神学 D. 抛开宗教外衣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开宗教外衣,直接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战,这主要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启蒙运动并不否定宗教信仰,A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启蒙运动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抛开宗教外衣,并非借助宗教神学,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14.伏尔泰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竒异的广该法则是 A. 牛顿经典力学定律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普朗克的“量子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永恒的法则”指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牛顿通过“数学与实验”方法获得的经典力学理论,伏尔泰的言论体现出人类社会也应该存在“永恒的法则”,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张,B选项排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强调的是时间和空间是一种相对的关系,C选项排除;普朗克的“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15.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本书不仅阐述了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原理,更重要的是它广泛涉及了人类思想的历史。严复选择翻译赫胥黎著作旨在 A. 传播自然科学理论 B. 适应救亡图存需要 C. 介绍生物进化知识 D. 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中国,认为人类社会也存在“优胜劣汰”,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虽然是错误的说法,但是对于激发起国人的救亡意识具有积极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显然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宣传的是维新变法,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16.下表为英国各时期的煤、铁产量(单位:万吨),根据表格,推动英国煤铁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项目时间 ‎1770年 ‎1880年 ‎1861年 煤产量 ‎600‎ ‎1200‎ ‎5700‎ 铁产量 ‎5‎ ‎13‎ ‎380‎ A. 海外市场的拓展 B. 蒸汽技术的应用 C. 采矿工具的改进 D. 化学工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从1770年到1861年的铁产量和煤产量均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冶炼业及采煤业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与当时英国铁产量和煤产量增加无必然关系,排除;化学工业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17.1902年,梁启超认为“史馆中数十万卷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意在 A. 弘扬传统文化 B. 创新学术研究 ‎ C. 唤醒民族意识 D. 推进维新变法 ‎【答案】C ‎【解析】材料“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体现的是梁启超认为史学革命对中国救亡图存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唤醒民族意识,C选项符合题意;弘扬传统文化与史学革命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与学术创新无关,B选项排除;维新变法在1898年9月21日就已经失败了,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18.读下表,由此可以推知袁世凯的尊孔复古 国别 代表人物 言论 英国 骆赫(被派驻威海卫)‎ 至诚入孔教 英国 庄士敦 ‎(中国目前)当归于孔教 沙俄 盖沙令 中国之新命必系于孔教 日本 有贺长雄等 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 A. 试图重建信仰体系 B. 违背民心注定失败 C. 意在否定民国统治 D. 得到部分西人认可 ‎【答案】D ‎【解析】材料“至诚入孔教”、“(中国目前)当归于孔教”、“中国之新命必系于孔教”体现的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得到部分西方人的认可,D选项符合题意;袁世凯尊孔复古主要是为复辟帝制服务,试图重建信仰体系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违背民心注定失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袁世凯统治时期属于民国统治,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19.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 思想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 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 国家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 D. 中西文化开始走向融合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或者阻碍作用。材料中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的做法体现的是思想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的结论,B选项排除;瞿秋白等人不能代表国家,C选项排除;中西方文化开始走向融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中叶开始的西学东渐,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 ‎20.《时间简史》中写道他(爱因斯坦)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这说明 A. 牛顿力学被彻底否定 B. 自然科学完成了首次大综合 C. 科学有助于改变思维 D. 相对论否定引力时空属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可知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传统的物理学,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强调的是科学有助于改变思维,C选项符合题意;相对论是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A选项排除;自然科学完成了首次大综合是牛顿,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相对论并不否定引力的时空属性,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 ‎21.19世纪中叶,部分艺术家们要求摆脱外国文化的控制,发扬和创建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其所创造的作品旋律、节奏都带有民族特点。属于这一音乐流派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B选项符合题意;《蓝色多瑙河》、《夜曲》属于浪漫主义音乐,AC选项排除;《春之祭》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风格与题意描述不符,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22.卢梭在阐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性的同时,又认为理性有时是不可靠的,可以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办事,由此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卢梭的思想充满矛盾性 B. 浪漫主义更符合社会需求 C. 理性无法完全代替情感 D. 理性不适于民众日常生活 ‎【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理性有时是不可靠的,可以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办事”体现的是卢梭认为理性无法完全代替情感,C选项符合题意;卢梭的这种主张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哪个更符合社会的需求,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且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C。‎ ‎23.徐中约认为,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A. 致力于反对垄断 B. 注重中西文明有机结合 C. 解决了土地问题 D. 否定了西方工业化模式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既借鉴的西方的经验教训,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反对垄断无关,A选项排除;孙中山并未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C选项排除;孙中山并未否定西方工业化模式,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24.2019年10月底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之后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总书记也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传承作出新贡献。由此可知,文化自信应该 A. 实施全民文化创新运动 B. 以甲骨文研究为根本 C. 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D. 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 ‎【答案】D ‎【解析】材料“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体现的是文化自信应该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做法过于夸张,排除;文化自信的根本是红色文化,B选项排除;材料与双百方针无关,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第II卷(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欧洲失望的启蒙思想家们依靠16世纪以来在华传教士带回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了解、关注中国。伏尔泰便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首屈一指,实行的完全是一种理想的开明政治制度,皇帝不可能专断,也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伏尔泰景仰孔子,认为孔子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治国,并以成吉思汗折服于汉族官员的高尚情操诠释孔子的道德。此外,启蒙思想家魁奈等人也对中国大加赞赏。‎ ‎——摘编自陈晓华《中西互动视角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等 材料二 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思想家将中国形象极端化。例如,孟德斯鸠猛烈批判中国„‎ 他在与定居法国的中国人黄嘉略的交谈中了解到:中国人把法比作一张网,百姓比作网中的鱼,鱼儿虽还能游动,却无自由可言。他将中国政体归入到专制主义行列并加以批判。他指出中国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历朝除开国初的几任君主,其后继者都腐化、奢侈、息惰,狄德芡也从政体、人口、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尖锐批评。‎ ‎——摘编自董玉洁、钱乘旦、杨宁一《圆明园:意象中的崩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认识的中国形象,并综合评价这些认识。‎ ‎【答案】(1)原因:东学西传的影响(传教士对中国的介绍与描绘;中国传统文明强大发达);改造欧洲社会的需要(或对欧洲政治的失望;反对君权神授的需要);儒学强调关注下层民众;启蒙思想家倡导道德理性;新航路加强了文明交流;中欧长期交往的历史延续。‎ ‎(2)看法:伏尔泰:注重伦理道德(或以德治国);政治制度开明;人权受法律保护。孟德斯鸠:专制主义强大;缺乏法治精神;统治者腐朽。‎ 评价:这些认识反映出启蒙思想家缺乏对中国的深入了解,认识不够科学全面;认识结论存在偏颇和片面化倾向;但是,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批判欧洲专制主义;有利于中西文明的传播交流与彼此借鉴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他认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首屈一指”可归纳出中国传统文明强大发达;根据材料“皇帝不可能专断,也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可归纳出改造欧洲社会的需要和儒家对下层民族的关怀;根据材料“认为孔子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治国,并以成吉思汗折服于汉族官员的高尚情操诠释孔子的道德”可归纳出启蒙思想家倡导道德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中西交流也是重要因素。‎ ‎(2)看法:根据材料“实行的完全是一种理想的开明政治制度,皇帝不可能专断,也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可归纳出伏尔泰认为中国注重伦理道德(或以德治国);政治制度开明;人权受法律保护;根据材料“将中国政体归入到专制主义行列并加以批判”、“他指出中国没有“法”的精神”、“后继者都腐化、奢侈、息惰”可归纳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专制主义强大;缺乏法治精神;统治者腐朽。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的形象认识都比较片面,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在利用中国形象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批判欧洲专制主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类整理是常用的学苟方法,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角度串联分散的知识点。要求:请从以下历史名词中归类筛选出部分关键词,自行确定主题,并叙述该主题的历史演进脉络。(要求:主题明确,列出所选名词,脉络清晰,史实运用正确)‎ ‎《海国固志》、“中体西用”、《天演论》、“三民主义”、《新青年》、《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南方谈话”、《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国西方学习的历程词语:《海国图志》、《劝学篇》(张之洞)《天演论》、《民报》、《新青年》‎ 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危机,掀起了一场场向西方学习的高潮。早在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即开眼看世界,了解西方。后来,洋务运动实践了林魏的主张,并形成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派则利用西方政治学说批判专制,宣传变法;革命派立足西方民权与自由阐发暴力革命学说。新文化运动更进一步,用民主与科学启蒙思想,解放思想束缚。‎ 以上近代学习西方的种种事件与思想,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成为中国人救亡探索的缩影。‎ 示例二主题: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选择词语:《天演论》、《民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伴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国救民成为时代主题。康梁维新派借助进化论与西方政治学说,强调变革的必要性,并主张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政体。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宣传反清革命,描绘民族振兴蓝图。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摆脱民族压迫、阶级剥削的新路。‎ 三条不同的政治道路蕴含着近代先驱对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最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才是唯一正确途径。‎ 其他可供思考的主题与角度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 ‎(3)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历史命运;‎ ‎(4)中国近代以来思想解放中的本土色彩;‎ ‎(5)中西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题干所给词组可大致分类出以下几类:如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可从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阐释;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新民主义的胜利等方面进行阐释;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可从南方谈话、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阐释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统计年份学段及规模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所 ‎2400万 ‎5219所 ‎127万 ‎205所 ‎11.7万 ‎2001年 ‎49.13万所 ‎1.25亿 ‎10.09万所 ‎9115.31万 ‎1911所 ‎1175.05万 ‎(1)根据材料,概括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1)现象:教育整体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口比重增加;国民教育程度提高。‎ ‎(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立法的保障;政府教育投入增加;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新科技革命的影响;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等。‎ ‎【解析】(1)特点:从1949年到2001年的数据可知,中国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均有发展,体现的是教育整体发展迅速和国民教育程度提高;根据材料中的学校数量看,可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在校人口比重增加。‎ ‎(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需要从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党和政府的重视、立法保障、“科教兴国”战略和民间力量办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