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材料无从体现的是 A. 体现了宗法制的原则 B. 维护了社会等级制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D. 具有浓厚血缘色彩 ‎【答案】C ‎【解析】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体现的是在统治集团内部有着不同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特权,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浓厚的血缘色彩。从秦始皇开始才出现君主专制,故C错误,答案为C;根据以上分析ABD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知,钱穆强调的是郡县制在巩固统一方面的积极作用,故C正确;ABD与“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无关,排除。‎ ‎3.当代某学者说:唐朝那是个火热的时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途径是 A. 秉承祖上权位 B. 参加科举考试 C. 投入豪门家族 D. 依赖高官举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唐代实行科举制选官,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方式做官,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秉承祖上权位和依赖高官举荐都不是科举选官的方式,故排除A、D项;投入豪门家族也不一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故排除C项。故选B。‎ ‎4.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这反映了 A. 胡惟庸打压内阁 B. 胡惟庸家藏万金 C. 相权妨碍了皇权 D. 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答案】C ‎【解析】材料只反映了皇帝整治宰相胡惟庸,没有反映胡惟庸打压内阁,故A错误;“胡请求用金钱弥补”并不能说明胡惟庸家藏万金,故B错误;皇帝整治宰相胡惟庸,这反映的实质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5.“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A. 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 英国的坚船利炮 ‎【答案】C ‎【解析】清政府统治的腐朽无能、军事技术的落后和英国的坚船利炮都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体制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即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差距,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 ‎6.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副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联含义:上联表明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下联“龙飞九五”体现了对皇权的追求,②③符合;实现民主不符合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史实,排除①;④对联体现不出反侵略的内容,排除④。故选C。‎ ‎7.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战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A. 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B. 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 C. 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 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材料主旨,即在强调“加强对战争信息的控制”,这与君主专制制度密切相关。A项体现不了题干“实质”要求;B项不是根本原因;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 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其强调辛亥革命为一段2132年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结合所学应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A项正确,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即在于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19年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A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是在1912年,排除B项;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 ‎10.《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 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B. 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 坚持“城市中心论” D. 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B ‎【解析】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时期。C项八七会议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错误,排除。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时间不符,排除。故答案选B项。‎ ‎11.历史地图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观察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论正确的是 A. 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 B. 中国革命中心逐渐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C. 中共最高决策从此由错误走向正确 D. 中国革命时局完成内战到御侮的变化 ‎【答案】B ‎【解析】依据图中“瑞金”、“遵义”、“会宁”、“吴起镇”等地名可知,地图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示意图。红军长征体现的就是中国革命力量和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故B项正确;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是在1927年以后就开始了,故A错误;红军长征是在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在遵义会议上也没有从思想上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故C说法错误;红军长征时期仍然是内战时期,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共同御侮的开始,故D项错误。‎ ‎12.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然而,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350万人,伤亡64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这有力地证明了 A. 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 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C. 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D. 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 ‎【答案】C ‎【解析】考查抗日战争。抗战爆发使“最糟糕的军队”转变为积极出川抗战、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反映出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故C项正确;四川军民出川抗战,四川不是抗战主战场,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而非对川军的同情,B项不是材料主旨,错误;川军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不能说明川军是各战场主力,故D错误。‎ ‎13. 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作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A. 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 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47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体现了历史的转折点,故B正确。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在1949年,故A排除。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在辽沈战役后,故C排除。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属于三大战役后,故D排除。‎ ‎14.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A. 表明两岸之间矛盾基本消除 B.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C.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D.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根据“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表明国家统一是海峡两岸的共同期盼,祖国统一符合历史潮流,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不符合史实,排除;1979年大陆停止炮轰金门,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79年提出和平统一方针,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5.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A.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 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 实行“一边倒”战略 ‎【答案】C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体现了区域整合战略,故C正确;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护世界和平,不符合区城整合战略,故排除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符合大国协调战略,符合材料中的第一种,故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一边倒”战略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战略,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新时期”,故排除D。‎ ‎16.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 雅典国家管理需要专业的人才 B. 雅典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C. 雅典民主存在先天制度的缺陷 D. 明确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雅典民主存在先天制度的缺陷是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所以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因此他提出管理国家需要专业的人才。在材料中没有提出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故D符合题意,答案为D;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7. 罗马法学家莫特斯丁称:“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终身结合,神事和人事的共同关系”;查士丁尼《法学阶梯》中则提到:“婚姻或夫妻关系是男女的结合,它包括不能分开的生活的亲密交往”,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 ‎ B. 罗马法追求男女关系的平等 C. 神学思想在罗马社会影响日益式微 ‎ D. 罗马法的核心是调整公民人身关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罗马法相关内容——罗马法的相关作用。据此,结合所学可知,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C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无从涉及,属于无关项。进一步可知,A项客观,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18.质询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指的是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有权向内阁首相或者内阁其他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该制度说明首相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 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 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依据所学,英国的首相掌握行政大权,故AD错误,排除;立法权由议会掌握,故排除B。题干材料体现了议会对内阁的监督权,所以应选C。‎ ‎19.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美国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A. 美国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 B. 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C. 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 D. 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答案】B ‎【解析】“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表明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联邦政府,各州拥有自主权,故B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表述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0.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根本原因是 A.法国人民崇尚自由 B. 法国的封建残余势力异常强大 C. 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D.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答案】D ‎【解析】近代法国频繁更换法律根源在于法国资产阶级量不够强大,在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均属于频繁更换法律的外部原因,也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1.德意志帝国宪法虽带有较大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条文中,能够体现上述“趋势”的是 A.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B.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C.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答案】B ‎【解析】19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秘密投票”和“直接选举”体现出民主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都反映了德意志宪法带有强烈的专制色彩,是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局限性的表现,不能体现民主化潮流,排除A、C、D项。‎ ‎22.据1844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 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 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 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 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A.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 反映了工业革命开展的消极影响 C. 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 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答案】A ‎【解析】英国工业城市死亡率较高说明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恶劣,阶级矛盾尖锐,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故A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1844年英国死亡率问题,并没有与工业革命前的死亡率进行对比,不能说是工业革命造成的消极影响,故B错误;材料现象的根源是英国工业革命牺牲环境导致的,不能说是政体决定的,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英国不适当的医疗政策,故D错误。‎ ‎23.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B ‎【解析】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二月革命后人民的主要的要求不是反对专制斗争,故A错误;当时人民强烈要求退出一战,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故B正确;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实际权力,故C错误;当时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镇压群众运动,引发人民不满,不是“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故D错误。故选B。‎ ‎24.下面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D. 经互会的成立 ‎【答案】D ‎【解析】捷克等四国在1952年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与1948年相比下降很多,直接原因是1949年这四国与波兰、苏联等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产品主要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买卖,因此其产品出口到西方国家则锐减,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 ‎25.据统计,1960年- 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 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战后日本经济可以用“奇迹”这个词描述。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 得益于战后美国对日本一贯的扶植 B. 日本政府推行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 日本崛起导致世界格局出现根本性变化 D. 日本借此完全摆脱了美国的外交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体制,但是政府对经济干预大于市场调节,特别是根据日本市场狭小,大力发展外向型的经济,使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答案为B;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削弱到扶植,A错误;根据材料是1960-1970年间仍然是两极格局,所以日本的崛起并没有导致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C错误;D说法绝对化,目前仍然以日美关系为基轴,排除。‎ 二、材料题 ‎26.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是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前总统布什的讲话 材料三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从民族的存亡出发思考中国的出路,是近世以来中国宪政思想生成演变的基调,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老主题,也是一代代中国人永不放弃的价值追求。……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概括材料一的主旨,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方代议制下如何实现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3)用史实说明建国后中国人在追求“宪政梦”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果。‎ ‎【答案】(1)主旨:政治制度通常围绕着一个主要原则而不断变化。‎ 说明:如汉朝中外朝制度或唐朝三省六部制较前代虽各有变化,但都是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2)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领导人由选举产生;有限任期;两党制或多党制;宪法至上。‎ 作用: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等。‎ ‎(3)成果:1949年召开政协会议,颁布《共同纲领》;召开一届人大,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颁行新宪法;逐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1)主旨:依据材料一“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可以得出主旨是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即政治制度通常围绕着一个主要原则而不断变化。说明: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史实解答即可。如从唐朝三省六部制较前代虽各有变化,但都是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来分析。‎ ‎(2)根据材料二“实现了对统治者的 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可知布什的观点是总统的权力应受到制约。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并且是有任期限制等。作用:对于代议制下“权力受到制约”可以从体现民主、防止专制独裁、稳定统治秩序和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内容进行分析。‎ ‎(3)根据题干的限制语“建国后”结合所学可以从起到代行宪法的《共同纲领》、一届全国人大以及1982年颁行新宪法几个方面来分析。‎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后来,在1958年9月谈到国际形势时,毛泽东还认为“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我们比较承认我们是要有利一些”。对待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周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把它们作为统一战线的对象。‎ ‎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只同共产党联系的做法,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 西欧的社会党和工党开始建立联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同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交流与合作。‎ ‎——《试论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开宗明义地讲:“今天开辟外交战线,首先要认清敌友。”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为了扩展国际空间,对亚非国家长期提供大量无私援助,仅60年代中国向越南提供的援助就达200亿美元之巨。‎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各种问题的最主要条件,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的成就的大小。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讲到:在党的各项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哪些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实现了哪些重大转变?‎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影响我国外交政策“不变”与“变”的因素。‎ ‎【答案】(l)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以维护世界和平 ‎(2)转变:以意识形态为主到以国家利益为主;由单纯注重政治利益到开始关注经济利益。‎ ‎(3)不变: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变: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或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1)政策:根据材料一“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对外政策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与各国的关系,新时期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原则。‎ ‎(2)转变:根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说“今天开辟外交战线,首先要认清敌友”,表明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以意识形态为主;材料三中邓小平讲“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表明当时我国的外交政策以经济利益为主。从而得出答案为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到以国家利益为主;由单纯注重政治利益到开始关注经济利益。‎ ‎(3)首先明确影响一国外交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国家综合国力等,然后区分变与不变的因素,整理作答即可。不变:主要从国家的性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争取好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变:主要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等方面分析。‎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答案】(1)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2)观点: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依据:世界各种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的挑战。‎ ‎(3)认识: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协调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第(1)问材料很明显体现了美国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旨在为美国争霸提供理论依据;第(2)问中国主张多极化格局,理由从材料可以找到,如“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等;第(3)问从对单极世界的否定和多极化趋势的肯定两个角度分别评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