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50 KB
  • 2021-08-26 发布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能力测试试题(七)(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验中学高三年级2020年第二学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试题(七)‎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答案】D ‎【解析】‎ 题中信息表明,从周天子及王后,历代皇帝及皇后,不断举行“籍田”、“亲蚕”仪式,说明了历代统治的“重农”思想,这也是农业(种植业和蚕桑业)是中国古代经济主体的体现。‎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2. 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 A. 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B.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C.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 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与题干材料核心信息不相符合,排除;D项从属于B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3.“陛下”本指宫殿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呼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 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 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等信息可知,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不容逾越,C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不等于封建等级森严,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皇帝安全,B项错误;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体现,D项错误。‎ ‎4.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 延续元朝典章 B. 继承华夏传统 C. 复兴汉唐制度 D. 回归周朝典制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可知朱元璋主张恢复汉族政权所实施的尊崇儒学的传统,故本题应选B项;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汉朝的内外朝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复兴,故排除C项;明朝属于封建政权,故排除D项。‎ ‎5.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答案】C ‎【解析】‎ 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选C符合题意。‎ ‎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文字“1905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的重要原因是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后,清政府的腐败及革新能力的丧失使留日学生对清政府失去信心,所以B项是学生倾向革命的重要原因,ACD项中与“转变”无直接影响。‎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核心语句是“1905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1901清末新政结果失败,再有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兴起,1905年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兴起日俄战争,使留日学生看到清政府的腐败,丧失对清政府失去信心,日益倾向于革命。‎ ‎7.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 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对比1948年6月(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尾声)和1947年6月(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结束、战略反攻阶段开始)中国国内民心向背的变化,原因是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的后果。BD两项都是在1949年,C项错在“缺乏正确判断”,因为这一判断和态度转变都是正确而及时的。‎ ‎8. 1982年发行的我国宪法大全套,是新中国邮票的精品之一。其中该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 B. 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D. 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提到,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宪法强调保护公民财产以及人身权利,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故C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982年宪法 ‎9.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比值平等”是在承认社会差别基础上的平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因为受各种客观环境的制约,这种平等只能是在某一范围内特定条件下的相对平等。‎ ‎10.下表选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一书。阅读下列数据信息,它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 D. 英国主导了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数据可知,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在世界经济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说明英国确立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强调的是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联系,材料没体现,A项错误;这时期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重要地位,C项错误;英国主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 ‎11.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各称名的 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平等独立洲权观念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国会……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布局可知,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故C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建筑规划体现的思想;美国是三权分立而不是议会中心,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D.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文字描述了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从中不难发现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国兴衰历程具有一致性,或可说是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而大国兴衰的结果是导致欧洲世界中心的传统地位最终改变,故选C。A项说法与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3题)‎ ‎13.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1)概括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材料二:‎ ‎ ‎ ‎(2)归纳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3)阅读材料三,对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1)历程:东汉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 原因: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医学家的深入研究。‎ ‎(2)成就:从关注个人卫生到重视公共卫生;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从上层社会发展到普通民众,从英国扩展到欧美;认识到疾病同不卫生联系密切,实施公共卫生立法;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初步形成城市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 背景:工业革命促进技术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社会调查深入,民主政治的推动;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 ‎(3)答案示例:‎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卫生与健康工作。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成立专门机构,重视和推进军民卫生运动,把卫生防病工作当成关系到革命成败大事来抓。建国初期,为粉碎细菌战,普遍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巩固了新生政权,改善了卫生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卫生运动恢复发展,并延伸到城市环境治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解析】‎ ‎(1)历程,据材料“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可得出东汉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据材料“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可得出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据材料“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可得出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原因,据材料“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可得出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据材料“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可得出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据材料“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可得出医学家的深入研究。‎ ‎(2)成就,据材料“英国上层人士开始注重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等信息可知,从关注个人卫生到重视公共卫生,并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从上层社会发展到普通民众,从英国扩展到欧美;据材料“认为疾病同不卫生习惯有密切的联系”“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可知,认识到疾病同不卫生联系密切,实施公共卫生立法;据材料“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可得出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初步形成城市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背景,据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末英国上层人士开始注意个人卫生,1842年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19世纪中期开展公共卫生运动,这与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及技术的进步有极大关系;据材料“认为疾病同不卫生习惯有密切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据材料“英国人查德维克发表调查报告”“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等信息可知,社会调查深入,民主政治的推动;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 ‎(3‎ ‎)据材料“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等信息可知,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成立专门机构,重视和推进军民卫生运动;据材料“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可知,建国初期,为粉碎细菌战,普遍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巩固了新生政权,改善了卫生状况;据材料“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可得出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卫生运动恢复发展,并延伸到城市环境治理,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虽然发展途径各不相同,但所有快速发展的国家都有一些共同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都是一样的,当初它们成就了英国和日本,如今也适用于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事实上,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已经发现,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四个轮子上,这四个轮子或者说经济增长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变革。‎ ‎——摘编自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请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论证其中任意两个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1:劳动力和资本是经济增长重要因素。14、15世纪,英国进行圈地运动,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进入手工工场,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15世纪新航路开辟,发现了美洲大陆,西欧通过殖民扩张在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增长促进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可以促进资本的积累,它们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示例2:自然资源和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9世纪,美国推行西进运动,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广大的西部地区并入美国,扩大了领土范围,获得了更多的自然资源,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最初机器的动力是自然力,制约了工业化进程,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这一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技术的革新为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条件,自然资源的开发刺激了技术的进步,它们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国家发展经济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机制,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可以选择劳动力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角度,结合14-16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加以论述;也可以选择自然资源和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角度,18-19世纪的英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9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文,文中记录了德国经济委员会对有关和约条件对德国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上说:“在产出下降以后,在丧失了殖民地、商船舰队和外国投资而导致经济衰退以后,德国再也不能从国外进口足够数量的原材料了。因此,德国大部分的工业将被无情地摧毁。……德国是一个工业国,人口密集,与世界经济体系紧密联系,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食物。如果德国突然发现自己的经济条件和人口数量退回到了半个世纪之前的状态,结果将会如何?我们不知道协约国是否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在和约上签字,就是在对数百万德国人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凯恩斯对这份调查报告的态度是:“我不知道如何辩驳这些话。”‎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份调查报告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凯恩斯《和平的经济后果》的内涵。‎ ‎【答案】(1)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严厉制裁德国;一战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大破坏;德国要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德国人民对魏玛共和国的统治不满。‎ ‎(2)内涵:谴责战胜国对德国惩治的苛刻;看到了凡尔赛体系内在的弊端;看到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认识到毁灭德国经济对欧洲不利。‎ ‎【解析】‎ ‎(1)据材料“1919年,……‘发现自己的经济条件和人口数量退回到了半个世纪之前的状态’”“不知道协约国是否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调查报告体现了巴黎和会后,《凡尔赛和约》严厉制裁德国后对德国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历一战后的德国,其经济遭受重大的战争破坏、战后德国向战胜国支付巨额赔款和德国人民对魏玛共和国的统治不满等方面分析调查报告出台的其它背景。‎ ‎(2)据材料“德国大部分的工业将被无情地摧毁”“德国是一个工业国,人口密集,与世界经济体系紧密联系”“协约国是否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等信息可知,凯恩斯谴责战后对德国惩罚的苛刻导致德国工业的被摧毁,并且看到世界经济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德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紧密联系,看到了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和弊端;据材料“在和约上签字,就是在对数百万德国人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可得出凯恩斯认识到毁灭德国经济对欧洲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