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2、《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是得益于哪一种制度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B.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天子——卿大夫——士——诸侯 D.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4、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5.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
A.御史大夫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6.下面漫画作品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7.《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这里的“优秀”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的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C.它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9、右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分封制度
C.增加财政收入
D.增强封国势力
10、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11、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人格价值
C.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12、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是
A.九品中正制、二府三司制 B.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军功爵制度、三省六部制
13.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
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
14.“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5.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期
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 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
16、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代议制 B.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 D.人民主权
17、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有四位同学对此做了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希腊城邦中的成年男子 B.城邦是指公民集团
C.公民把城邦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D.公民的公众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18、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对外战争频繁
19、 “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D.卢梭的政治学说
20、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湮灭 D.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21、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22、.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的阿马尔菲发现了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原稿,这引起了意大利法学家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于是波仑亚大学率先开展《国法大全》研究,逐渐吸引欧洲各国学生前往该校留学,最多时人数过万,形成了罗马法研究的发源地和第一个中心。该现象主要表明
A.意大利政府十分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
B.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的源泉
C.《国法大全》是古罗马最完备的成文法
D.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早从意大利兴起
23、.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
B.英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世界时间”
24、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25、“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这种扩张自然而然地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层面上来……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材料中“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应该是
A.万民法 B.成文法 C.公民法 D.习惯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4分)
(2)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概括其趋势。(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5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8分)
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B
C
A
D
B
C
A
D
C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D
A
B
C
D
C
B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5分,共50分)
26.(1)特点:分封的邦国众多;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贵族之间以盟约维系和平;西周统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任其两点即可)(4分)
(2)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影响深远。它不仅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6分)
27:(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6分)
(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使其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6分)
28:(1)特点:皇权之下的分权;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或答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集权、制衡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5分)
(2)相同:都有分权与制衡(监督)的特点;都起到了科学决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都含有决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设计(都是制度的创新)。
不同:政事堂:主要是门下省监督决策过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通过分权加强了皇权。
责任制内阁:主要是由议会监督责任内阁,责任制内阁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进而掌握行政实权,最终国王“统而不治”,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民主。(8分)
29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